从11月10号开始,加密市场的整体行情出现了较大的回调,比特币从最高点68789美元回落,以太坊从最高点4859美元回落,之后两个龙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固回暖价格逐渐抬升,但是在11月21号再次下跌进入回调至今。
从11月10号算起,这个回调持续至今已经将近2周了。
对于11月10号的下跌,市场普遍的观点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出台的基建法案的影响,于是引发了抛售潮。对于11月21号再次的下跌,市场普遍的观点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是“门头沟”交易所准备赔付当年的受害者,一旦真的履行赔付,则比特币将迎来极大的抛压,于是再次引发抛售潮。
以太坊基金会团队EF Next Billion将于6月份启动一项奖金计划:金色财经报道,以太坊基金会团队EF Next Billion宣布将于6月份开始启动Next Billion Fellowship cohort 3奖金计划,该奖金计划面向以太坊上的项目变革者、远见者、实用主义者和创意者,旨在帮助改善数十亿人的生活。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获得相关专家的指导、以太坊基金会和以太坊社区的资源、资金支持等。用户目前可在4月28日之前提交申请。[2023/3/17 13:10:16]
在我前面的文章中,我曾经强调牛市在进入下半场后,市场累积的风险会越来越高。这其中既有可能出现狂躁的暴涨,涨得让人目瞪口呆,也有可能出现出其不意的暴跌,跌得让人措手不及。
亚马逊新系列纪录片NFT Me已上线亚马逊Prime:12月19日消息,亚马逊纪录片系列NFTMe在亚马逊Prime上线,将首先面向美国和英国地区用户,并将于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向更多广播公司推出。
据悉,该系列纪录片于2019年年初开始制作,分为6集,每集30分钟。纪录片系列的背后是电影制片为Tech Talk Media和获奖导演强尼卡普兰。NFT Me介绍了来自四个大洲的50位NFT领域的先驱,包括美国歌手Susaye Greene的Supremes、Space X和NASA的数字艺术家、麦当娜的音乐制作人等。(Cointelegraph)[2022/12/19 21:54:02]
股市发展史上屡次发生的“黑色星期X”就是这种典型表现。在牛市下半场中,这类较大幅度的暴跌一旦爆发是完全有可能立刻中断牛市让市场整体转熊的。
EIP-1559实施以来,9个月销毁ETH价值约合81亿美元:金色财经消息,根据目前的数据,自EIP-1559实施以来,以太坊区块链已经销毁了235万枚ETH。这意味着在9个月的时间里,已有价值81亿美元的ETH被烧毁。此外,在过去的7天里,价值3490万美元的18110枚ETH被销毁。(news.bitcoin)[2022/5/22 3:33:07]
所以在加密市场,牛市的下半程如果发生这类暴跌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那么对始于11月10号的这场回调,它算不算暴跌呢?其中比特币在极短的时间内最低跌到了55705美元,以太坊最低跌到了3859美元,两者的跌幅分别为19%和20%,不过在那之后两者就再也没有继续下跌而是稍微回暖了。
这个跌幅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并不小。
在我前面的给出的下半场可供参考的退出策略中,曾经提到一点:那就是当两个龙头从最高点下跌20%就可以卖出变现为稳定币了。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比特币的跌幅已经非常接近,以太坊的跌幅已经达到但只是短暂触及并没有继续下跌,所以整体上两者还可以继续观察。
这几天尽管比特币和以太坊看上去在持续“收复失地”,截至写稿时为止,比特币回到了57659美元,以太坊回到了4350美元,但我认为它们依旧在整固,并没有完全企稳,因此如果后续再次出现下跌也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如果后续继续下跌,这场牛市是否有可能就终结了呢?那我们就要看整体的大环境了。
我们首要关注的就是美联储的放水政策。
近期美国的通货膨胀已经飙涨到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对此美联储的二号人物已经在公开喊话,希望采取更激进的手法控制通胀。而越来越多的人也预计美联储有可能会加快政策调整的步伐,甚至比预想的提早加息。
近期美元指数从10月21日的93.62持续攀升到截至写稿时的96.47就是典型表现--------华尔街已经逐步在提前将加息的效应兑现在金融市场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美元指数持续攀升的时期正是两个龙头持续调整的时期。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美联储至少今年和明年一季度还是会持续放水,所以市场并不缺乏资金。此外目前种种迹象也表现出场外资金仍然在进场买入比特币。这些又都是利好数字货币的信息。
这些正反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博弈会让市场的走势变得越来越微妙和敏感。
如果这期间一旦再出现不利于加密市场短期走势的大事发生,那加密市场是很有可能就此走入熊市的。
所以我们现在要高度关注市场的走势和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手里依旧持有着比特币和以太坊,仍然没有变现,但我们对市场风险的警惕一定要越来越高。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