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夏天以来,DeFi赛道一直就是加密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带领加密牛市狂奔一年未见停歇迹象,尽管DeFi的增长率在过去一年实现飞速发展,但是围绕DeFi的安全性和合规问题一直被广为诟病,尤其今年夏天,美国政府部门也关注到DeFi的发展,计划对其进行监管。
为了能够对DeFi形成更系统的认知,Chainalysis专门根据全球各国对DeFi的采用制作了排名,与加密货币采用指数类似,DeFi采用指数旨在突出个人采用率最高的国家,而不是那些提供资金原始价值最大的国家。数据表明,虽然新兴市场的加密货币采用率普遍最高,但DeFi采用率在大量使用加密货币的高收入国家更为强劲,尤其是在交易员和机构投资者中。
DeFi采用指数排名依据
DeFi采用指数由三个指标组成,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解释。根据这三个指标对所有154个国家/地区进行排名,取每个国家/地区在这三个指标中的排名的几何平均值,然后将最终数字标准化为0到1的范围,给每个国家/地区一个决定整体排名的分数,该国的最终得分越接近1,则排名越高。
Steadefi:成功恢复约41.8万美元的用户资金,已向当局报案:金色财经报道,部署在Arbitrum和Avalanche上的DeFi借贷项目Steadefi发布推文称,团队成功从其余受感染的金库中恢复了约 41.8 万美元的用户资金。我们已向当局报告此案,目前正在与安全公司合作,追踪利用者的链上和链下活动。请耐心等待,我们将继续调查此次攻击并制定后续行动计划。
金色财经曾报道,Steadefi昨日宣布协议已被利用,所有资金目前都面临风险。[2023/8/9 21:32:47]
1、DeFi平台收到的链上加密货币价值按人均购买力平价加权
该指标的目标是根据DeFi活动总量对每个国家/地区进行排名,但要根据人均财富和该国总体货币的价值,对排名进行加权,以偏向于该数量更重要的国家/地区。通过估算DeFi协议从特定国家/地区的用户那里收到的加密货币总量来计算指标,并基于人均购买力平价(PPP)对链上价值进行加权,人均购买力平价是衡量该国人均财富的指标。收到的链上价值与人均PPP的比率越高,排名就越高,这意味着如果两个国家向DeFi协议投入了相等的金额,那么人均PPP较低的国家将排名比较靠前。?
DeFi协议总锁仓量达546.8亿美元:金色财经报道,据DefiLlama数据显示,DeFi协议总锁仓量(TVL)达到546.8亿美元,24小时涨幅0.98%。TVL排名前五分别为MakerDAO(73.2亿美元)、Lido(60.3亿美元)、Curve(59.9亿美元)、AAVE(56.6亿美元)、Uniswap(52.3亿美元)。[2022/9/28 5:55:37]
2、DeFi平台收入的总零售价值
该指标的目标是衡量非专业的个人加密货币用户的DeFi活动,根据他们在零售规模的交易中向 DeFi协议投入的加密货币数量(即低于10000美元)与人均财富比。然后我们根据这一指标对每个国家进行排名,但偏向于人均购买力平价较低的国家对其加权。?
3、个人存款到DeFi平台
该指标是根据哪些国家的居民进行最多的DeFi交易来对国家进行排名。通过DeFi交易与该国互联网用户总数的比率来衡量这一点。比率越高,排名越高,这意味着如果两个国家的存款数量相等,则互联网用户较少的国家排名更高。?
DeFIL社区联合发起人:DeFIL2.0除了部署以太坊外,还将部署BSC链:据官方消息,6月30日21时,《DeFIL——去中心化的Filecoin借贷金融服务平台》AMA直播结束。在一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Marvin围绕“DeFIL项目1.0的成就回顾、DFL二级市场的表现、DeFIL2.0的重大升级、标准算力通证FILST及应用场景、未来技术升级路线”等方面做了详尽阐述。Marvin还表示,DeFIL2.0除了部署以太坊外,还将部署BSC链,未来会陆续部署于多链,在不同生态为用户获取价值。[2021/6/30 0:18:02]
今年从整体加密货币采用指数中删除了个人存款指标,因为它人为地“偏爱”DeFi交易而不是在中心化交易所进行的交易,DeFi协议的非托管性质意味着所有DeFi交易都是在链上捕获的,而在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则是仅在交易所的订单簿上记录。然而,在我们仅度量DeFi交易的情况下这不是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度量单个交易,以了解与DeFi协议交互的用户数量。?
加密钱包应用Ledger Live集成DeF平台ParaSwap:金色财经报道,加密硬件钱包制造商Ledger已将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ParaSwap集成到其Ledger Live应用程序中,这是Ledger Live首次集成DeFi平台。该集成允许Ledger Live用户通过ParaSwap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交换代币,而无需离开钱包。据悉,ParaSwap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聚合器,支持各种DeFi协议,包括Uniswap、Sushiswap、Balancer和Curve。[2021/6/14 23:35:56]
2021年全球DeFi采用指数概览
这里的突出之处在于,与加密采用指数不同,DeFi采用率最高的国家/地区是那些在当前和历史上都有大量原始加密货币价值转移的国家。这些国家往往是中高收入国家或拥有发达加密货币市场的国家,尤其是强大的专业和机构市场。体现这些趋势的突出国家是美国、中国、越南、英国和其他几个在DeFi采用指数上排名靠前的西欧国家。
金色相对论 | Jerry:流动性挖矿会在接下来的DeFi协议中被大规模使用:7月16日消息,在今日举行的金色相对论中,针对“上线几天的Compound凭借 “流动性挖矿”成为DeFi发展的领头羊,接下来“流动性挖矿”可能会成为DeFi协议的标配吗?能否真的解决去中心化治理?”的问题,DeFi Labs合伙人Jerry表示,流动性挖矿会在接下来的DeFi协议中被大规模使用,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他规避了发币的合规问题,以往的代币分发模式里,比如ICO,IEO等等,都涉及到实际资金的投入;而流动性挖矿的模式里投资者并没有投入自己的实际的资本,它的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所以流动性挖矿所奖励的代币被定义为证券的几率就比较低。
第二点就是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励DeFi协议的参与,我们可以看到自从Compound采用这种模式之后,其借贷量在短短几天内翻了五倍,Balancer也有类似的效果。
第三点就是流动性挖矿可以控制代币的产出在一个合理的速度,相比于许多项目分时间解锁大量代币的情况,流动性挖矿可以在一个初期相当长的时间内把代币的数量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同时,Jerry表示,不认为流动性挖矿可以解决去中心化治理的问题。这是两个维度的事物,流动性挖矿是代币分发的方式,而关于到去中心化治理的主要是代币分配的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Compound的历次治理提案中基本上都是机构在左右结果,这是代币分配方式的不合理,而不是代币分发方式的不合理。[2020/7/16]
DeFi协议的历史网络流量数据向我们展示了DeFi的采用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区域层面展开的。
从2019年4月到2020年6月,用于DeFi协议的绝大多数网络流量来自北美,从2019年9月左右开始,西欧也增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大约在2020年6月左右,随着流向DeFi平台的总价值开始爆炸式增长,来自其他地区的流量越来越多,特别是中亚和南亚。尽管中国已成为DeFi交易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与中心化加密服务的流量份额相比,东亚地区DeFi协议网络流量的份额仍然很低。
与所有加密货币活动相比,DeFi协议按交易规模大小划分的交易量份额加强了我们对谁在使用DeFi的理解。
数据显示,大额交易在DeFi活动中所占份额要大得多,这表明与加密货币整体相比,DeFi更受大型投资者欢迎。大型机构交易(即超过1000万美元的交易)占2021年第二季度DeFi交易的60%以上,而所有加密货币交易的比例不到50%。与同一时期的DeFi活动相比,专业、大型零售和小型零售规模交易在所有加密货币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也更大。?
还可以看到,拥有历史上最大的机构和专业市场的国家正在推动最多的DeFi活动。根据专业和机构市场的规模,下图将指数中排名的所有国家分为五个类别,并展示了它们的加密货币交易量和具体的DeFi交易量。
1号区块代表自2019年以来专业和机构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5号区块代表规模最小的国家。
dydx增长主管David Gogel接受Chainalysis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从专业的个人操作到加密货币对冲基金,大型交易商是DeFi的最大采用者。目前,DeFi针对的是加密货币内部人士。这些人在这个行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来试验新资产。从长远来看,随着以太坊gas费下降,将会有更多人使用DeFi。
另外Gogel指出,美国、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加密货币采用率较高的西欧国家是DeFi的主要增长市场。
两个生态系统的故事
Chainalysis的采用数据与David Gogel对DeFi增长市场的描述相结合,阐明了DeFi生态系统与更大的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之间的区别。
在基层,新兴市场正在推动加密货币的采用,这些领域的用户出于必要而转向资产类别,要么在货币贬值时保留他们的储蓄,要么进行他们原本无法汇款的汇款。另一方面,DeFi的采用主要由经验丰富的加密货币交易员和投资者提供支持,他们在创新的平台中寻找新的alpha来源。在地理层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拥有成熟加密货币用户群的高收入国家采用更多加密货币的原因。
未来几年的问题是,我们是否会看到DeFi遵循之前加密货币服务的模式,更广泛的人群会为了投机和投资以外的切实利益而采用它。
以下内容来自Chainalysis
编译:小回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