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组近日公布了北京市首批结束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的三个创新应用,标志着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成对创新监管工具的全流程闭环测试,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落地实施初见成效。
从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获悉,北京正成为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创新引领效应凸显的新高地,在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排名中,北京列全球第一。北京将以发展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契机,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首批成果正式“出箱”
产品生产制造、质检、库存、物流、销售等全生命周期特征数据采集并记录在区块链上,接入银行物联网服务平台及企业智能管理系统,就能实现产品全链条质量管控与信息透明;将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紧密结合,银行帮助链上中小微企业有效融资;把金融服务嵌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提高金融服务交付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安全性和合规性……
OCC负责人:美国应该为数字资产和加密货币建立“监管边界”: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监理长Michael Hsu在最近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应该为数字资产和加密货币建立“监管边界”。Hsu还表示,美国监管机构正在寻求在执行加密货币领域法规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在采访中,他还表示说,一个“小”但“资深”的跨机构“冲刺团队”于5月初首次召集,以便尽早制定法规。(financemagnates)[2021/5/31 22:59:21]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中国银行“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中信百信银行“AIBank Inside产品”三个创新应用历经超六个月的上线运行,完成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全流程闭环验证,列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的项目首次顺利“出箱”。
分析人士:“监管沙箱”后续仍有望继续扩容:自去年12月底北京率先开启创新监管试点后,目前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已试行一周年,除了试点项目不断扩容,试点地区也已全面铺开。从这一年试行情况来看,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稳步推进,事前、事中、事后有一系列流程规范,同时也在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机制上不断优化。在分析人士看来,“监管沙箱”后续仍有望继续扩容,重点是对试点项目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标准。
12月25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官网公示了2020年第三批5个拟纳入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创新应用,分别为光大银行申请的“光信通”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农业银行“链捷贷”产品、民生银行与北京逸风金科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以及北京融和云链科技有限公司与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国家电投供应链金融平台”、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推出的“基于API的场景适配中台产品”。(北京商报)[2020/12/28 15:49:58]
早在2019年12月,在人民银行支持指导下,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也就是俗称的“沙箱监管”。2020年1月14日,首批创新应用向社会公示。北京已累计公示了3批次共计22项应用,在创新应用数量、技术应用场景及申请主体多元化方面保持全国领先。2021年4月,在前期分阶段征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基础上,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组向社会公告开展创新应用长期征集工作。
声音 | 杨东:已有13个省市落地区块链政务应用 十分认同成都“监管沙箱”项目:11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实验室主任杨东在2019天府监管科技论坛上透露,关于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方面的应用,全国已有13个省市有落地项目,包括广东、湖南、江苏、河北、福建、重庆、浙江、陕西、河北、贵州、山东、安徽、北京。对于监管科技的应用,杨东十分认同成都市推出的“监管沙箱”项目。在他看来,科技驱动型监管不仅降低了监管成本以及数据有效性问题,还能真正实现实时、预测、自上而下、以技术支撑为核心的透明监管体系。他还建议,金融监管要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建立全面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构建大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2019/11/23]
金融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首批项目成功完成测试,有利于金融科技企业的聚集和发展,对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生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 |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区块链落地金融 需监管机构设置“监管节点”:据Finextra消息,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在一篇论文指出,如果区块链技术成为金融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管机构可能不得不开始在网络上设置“监管节点”,以恰当地监控该行业,防止未来发生经济危机,而这些节点的业务功能可能超出目前监管机构的职责范围。虽然美联储尚未对监管节点进行试验,以密切关注区块链网络上发生的情况,但其已开始在一份新的白皮书展开讨论。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高级副总裁Jim Cunha指出,我们需要观察它(区块链技术)对系统或个别银行的风险,才能够改变关键资产流动的基本结构。这些风险与技术问题、市场弱点、流动性问题等有关。”[2019/5/1]
数币冬奥场景落地近40万个
“花1分钱就能坐地铁,数字人民币真的‘太香了’!”市民石女士兴奋地把手机上显示“实付0.01元”的行程页面截屏,发了条朋友圈。北京市近日启动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聚焦交通出行场景,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便利。
据悉,开展此次活动意在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会全场景建设,深化金融科技、金融服务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创新,提升“双奥之城”智慧水平,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此前已启动两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市民积极开立数字人民币账户,商户也积极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从支付消费到民生政务,数字人民币正加速走进市民生活。
围绕冬奥会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全场景应用试点,对数字人民币使用开展了最广泛、最深度的压力测试。人民银行营管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玉苓介绍,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更多场景的试点应用,目前已顺利落地冬奥场景近40万个,实现交通出行、餐饮住宿等七类场景全覆盖。
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介绍,目前北京数字人民币冬奥全场景试点应用正稳步推进,全市白名单用户数量占全国的15%,试点场景数量占全国的20%。2021年北京市的目标是把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扩展到“100万+”,并将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探索数字人民币在预付费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社会治理和产业链金融等领域率先应用。
前沿领域力争取得引领性突破
近年来,北京建设了全国首个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集聚了一批金融科技领域的顶级智库和龙头企业,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国家数字金融技术检测中心、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金融网关、网联清算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机构在京落地。北京将突出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监管科技等重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下一步将推动“监管沙箱”入箱机制更加市场化、更具包容性,为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尝试空间,丰富“监管沙箱”参与主体,从目前以金融机构为主,逐步吸引更多科技企业乃至外资机构参与进来。北京还将稳步增加“监管沙箱”的弹性和示范效应,探索从最初物理区域内的测试扩展到行业服务范畴,增强试点项目社会推广能力。
应用场景是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最好的“催化剂”。霍学文透露,本市将进一步建设常态化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对接发布机制,通过路演交流、揭榜挂帅、培育辅导、精准对接等多种形式,鼓励并支持底层技术、通用技术、监管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北京还将利用冬奥会等场景,在数字人民币等前沿领域先行先试,力争取得引领性突破。
北京正以金融街、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为主阵地,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霍学文介绍,本市将进一步加大培育引进力度,正在积极对接各大高校引进业界导师,共建实践基地,积极打造金融科技人才高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