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工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在“数字金融创新应用与发展”研讨会上,分享工行在区块链创新应用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工行区块链平台的建设情况
工行于2015年开展区块链研究,2017年在银行业中率先成立了区块链研究团队,通过吸收借鉴业界区块链先进经验,并结合金融业务特点不断研究攻关,于2018年推出了金融行业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区块链平台—“工银玺链”。工行成为了首批完成网信办区块链服务信息备案、首家通过工信部指导的可信区块链全项技术测评的金融机构。
目前,工行区块链落地场景已涵盖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专项资金管理、金融资产服务、民生服务、智慧政务、数字资产等多个领域,并且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数据市场、双碳等国家战略方向上均有创新场景落地。通过区块链技术在提升服务能力、推动资产流通、业务降本增效等方面,积极赋能业务发展。
工行天元支行开展“远离虚拟货币 保护资金安全”主题宣传活动:11月21日消息,近日,工行唐山天元支行组织开展“远离虚拟货币 保护资金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向广大客户发放宣传折页,宣讲如何有效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客户风险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粘度,逐步夯实客户基础。[2021/11/22 7:03:03]
工行区块链应用实践
吕仲涛从民生服务、智慧政务、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五个方面,通过案例的方式介绍了工行的区块链应用实践。
在民生服务方面,工行借助区块链提升机构客户平台公信力,为慈善机构客户提供项目管理、线上捐款、支付见证、捐款溯源、银企对账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构建了区块链慈善金融生态。从而实现了集金融服务、慈善透明、公益溯源于一体的区块链服务,持续推动慈善公益行业的透明化、合规化。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先后应用,为全国超200 家慈善机构提供溯源上链服务,公益捐赠超500万笔,为百万笔扶贫订单提供溯源服务,资金总额超3亿元,取得良好的示范作用。
工行海南分行积极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在海南试点,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2020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之年,工行海南省分行紧紧依托工商银行国际化、多元化、综合化业务优势,立足服务和创新,积极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撑,倾力打造自贸港金融服务首选银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全面融合市场主体采购、生产、经营、销售场景,提供嵌入式、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海南自贸港各类交易平台、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打造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的企业金融服务生态圈,助力企业高效管理、平台高效运转、资金高效流通。该行将建立与自贸港政策相匹配的运营管理体系,按照2020年海南省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金融制度政策安排,逐步建立与跨境汇兑自由、贸易结算自由和投融资自由等自贸港政策相适应的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一线全面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全力配合人民银行本外币账户一体化试点改革,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积极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在海南试点,推动数字经济时代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经济日报)[2020/6/2]
在智慧政务方面,工行联合山东省医保局建设了医保区块链平台—“鲁医链”。将电子处方、药品配送、支付交易等信息上链存储,通过医院、药店、银行、监管共建联盟链,达到多方信息安全共享,构建多方信任,保障医疗监管数据的阳光透明,实现医保资金的穿透式监管;同时因区块链电子处方不可篡改,且可追溯,实现医疗机构电子处方链上安全共享和高效流转。目前已在山东省多个地市全面铺开应用,上链电子处方超2万笔,助力医保服务金融平台支付金额超20亿,后续将面向全国推广。
声音 | 工行标准银行东京分行行长:加密货币是金融资产之一 但不是货币:据Coinpost消息,中国工商银行旗下的工行标准银行东京分行行长池水雄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密货币可以说已成为金融资产的一种,但到底是不是货币还很难说。他表示,是否能被成为货币,这与是否广泛用于实际结算有关。[2019/7/29]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工行运用区块链技术率先推出银行增信无条件保兑产品“工银e信”。工银e信作为可流转、可融资、可拆分的数字信用凭据,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入核心企业信用加成,盘活供应链应收账款,实现全产业链银行资金支持,降低上游供应商的融资成本。通过打通产业端贸易流和资金流的信息孤岛,解决优质核心企业授信难以随产业链进行深度延伸等问题,使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也可便捷获得低成本融资,惠及众多行业。自2019年1月上线以来,上链企业超1.3万家,累计融资金额超530亿元。
动态 | 雄安新区管委会应用工行区块链技术实现征迁安置资金管理:据上海证券报消息,5月8日,雄安新区管委会正式启动运行雄安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将应用工行区块链技术,实现征迁原始档案和资金穿透式拨付的全流程链上管理。[2019/5/8]
在资金管理方面,工行联合雄安新区,推出了雄安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在业界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征拆迁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场景,基于智能合约实现资金穿透式拨付,防范资金挪用风险,保障资金拨付阳光透明、资金安全发放。平台自2019年1月上线以来,已累计完成资金拨付超50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在贸易金融方面,工行创新打造了“中欧e单通跨境贸易金融平台”,是全国首个基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解决了单据流转慢、贸易背景待核实、信息不对称等业务痛点,交单由线下流转约15天到线上准实时送达,业务效率提升超90%,为“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企业提供便利的贸易服务和信息支持。平台打通了进出口企业、物流公司、银行、运营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加速数据流转和信息共享,促进了业务环节的流转效率,实现各方互信互认,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贸易背景真实性难以核验的问题。该创新案例也入选了中组部编写的“改革发展攻坚克难案例”。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两大挑战
吕仲涛表示,近年来各行业的区块链应用也是创新活跃、百花齐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个挑战是在技术方面。区块链融合了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点对点通讯、密码学等技术,使得数据公开透明、不易篡改、不可伪造、可追溯,在区块链网络内解决了可信的问题,构建一个全新的价值传递网络。但区块链要真正形成受广泛认同的新型生产关系或者新型基础设施,目前还受限于去中心化、高安全和高性能构成的“不可能三角”问题,尤其是在未来用户数量、系统规模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性能、跨链、计算、安全等核心技术上的瓶颈将愈发突出,还需寻找有效方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突破。
第二个挑战是在应用方面。目前区块链在业务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有待提升。区块链作为一种可信生产关系的创新,在建立有效可复制的应用模式、促进生产力提升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技术平台搭建、现有业务系统迁移等方面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同时,各机构对于如何更好发挥区块链成效的认识有待提升,区块链技术在短时期内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并不显著,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的三点建议
对于进一步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吕仲涛给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方面,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的统筹管理和规划布局,统筹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系统建设,在满足用户数据确权、隐私保护的条件下,将有关数据逐步纳入共享范围并依法使用,从而消除机构数据壁垒,规范数据标准,实现金融机构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二是建议在设立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等标准的同时,逐步完善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应用的标准体系,组织开展区块链金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广,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区块链产品、技术和项目等方面的测评认证,多方位推动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三是建议加强跨行业及“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科研机构积极输出区块链科研成果,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发展体系,全面推动区块链在数字金融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