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个故事里面我们讲到被部分人称作“51%攻击预演”的突发硬分叉事件;而这次要说一说的是,真正让社区感受到51%攻击威胁的超大型比特币矿池——http://Ghash.io。现如今说到大型比特币矿池,大家想到的可能是被比特大陆收购了的http://BTC.com以及其旗下的蚂蚁矿池,或者是国内最悠久的鱼池;但事实上四年前已退隐江湖的http://Ghash.io才是比特币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矿池。
美国公用事业公司建立数据中心用于比特币挖矿:10月25日消息,密苏里州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已在其一家燃煤电厂的所在地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用于比特币挖矿。Ameren Corp. 的官员表示,数据中心还可以帮助稳定电力需求,从而避免降低效率并再次恢复生产。该公司已经收集了20多个比特币。但批评人士质疑这个耗资100万美元的项目,因为他们表示,挖矿人为地提高了对煤炭能源的需求,而公用事业公司可以将资源更好地用于其他地方,例如通过开发电池存储或电动汽车充电站等技术。(apnews)[2021/10/25 20:55:13]
截图源自:http://ghash.io/官网凭借着较具优势的矿池费用以及母公司http://CEX.io的支持,http://Ghash.io在2013到2014年间长期占据全网算力榜首,巅峰时刻2014年6月13日算力占比甚至逼近51%,即将达到传说中可以摧毁比特币的水平。众所周知,51%攻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悬在加密社区头顶的利剑,而http://Ghash.io投入运行的三年时间里就出现了两次算力占比足以震撼社区的恐慌事件。2014年1月9日,http://Ghash.io比特币全网算力占比攀升至42%左右,引起了社区的强烈反应。迫于舆论压力,http://Ghash.io及时发布并执行了降低算力的措施,让其算力占比在24小时内降至38%以下才得以平息众怒。而为了安抚各矿商及投机者,http://Ghash.io发声明表示,他们已经制定了一个可确保自身算力永远不超过51%的解决方案,还会在暂停接受新的独立矿工的同时,添加允许现有用户参与其他矿池的功能。
分析师:比特币有可能跌至9050美元区间后反弹:加密货币分析师兼交易员Michael van de Poppe最近分享图表,指出两个阻止比特币下跌的关键支撑水平。他假设比特币价格将在其月度低点附近达到首个支撑位,略高于9050美元。如果比特币能够维持在这个水平,那么就有可能涨至9500美元以上。下一条支撑线位于比特币在2020年5月下旬再次触及的低点之上。因此,如果比特币跌破8800美元,那么这就是空头控制的有力指标。总而言之,他认为比特币走势图看起来并不糟糕,尽管总体方向看起来“犹豫不决”。(U.Today)[2020/6/15]
加密货币投资公司BKCM创始人:比特币可能成为贸易战的避风港:加密货币投资公司BKCM的创始人兼CEO Brian Kelly日前预计,比特币可能会成为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时的“安全避风港”。虽然贸易战不可避免,但或许比特币能够成为对冲损失的一个好手段。他还建议投资人也可以选择传统黄金进行对冲,不过贸易战爆发时,似乎比特币的收益会更高。本月5日Kelly曾将比特币比做“新黄金”,预计它在贸易战时会有出色表现。[2018/3/23]
截图源自:Blockchain.info不幸的是,http://Ghash.io所说的解决方案似乎没有奏效,五个多月之后该矿池在比特币网络的算力占比再次触及51%,并迅速引发比特币价格的大幅下跌。最终在外来矿工以及其合作方俄罗斯矿业公司Bitfury主动撤出部分算力之下,http://Ghash.io的算力占比才得以在四天内下降至31%左右。“这就是早期的极客圈。大家都非常尊崇去中心化,当自己可能要违反去中心化原则时,都会自发地做出决策。”,鱼池创始人神鱼提及此事时感慨道。经过http://Ghash.io事件过后,社区内关于P2P矿池的提议被重新提起,防止矿池中心化现象的讨论也越发受到关注。当然也有乐观者认为,矿池的算力集中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矿池是理性的,他们发动51%攻击就等于摧毁比特币信任基础,那与杀死会生金鸡蛋的鸡有什么区别。况且真正发动攻击不一定需要达到51%,拥有30%以上的算力就能够对比特币网络构成威胁,拥有40%以上的算力就有很大的机会攻克六个深度的已确认区块。而在这片为社区发展着想的讨论声背后,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推论。阴谋论者认为,http://Ghash.io通过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可以操纵市场的。他们放任算力接近51%,利用市场的恐慌情绪打压价格,购买便宜的比特币,再通过自动调动算力的方式化解危机,最后等比特币价格回涨过后再卖出,从而中获利。从逻辑上看这是可行的,但可信与否就见仁见智了。往期回顾:比特币硬分叉恐慌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下期预告:大家对中本聪是谁有过哪些大胆的猜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