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加密谷Live,作者:TimCopeland,翻译:XuxinFan,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日本大阪,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VladZamfir在此前的Devcon5大会上给出了一个明确警示:开发者需要开始考虑以太坊的合规性问题了,而不是寄希望于等以太坊壮大之后政府不得不接受它。
在他身后是大阪湾。他在露天的剧场里发表了演讲。落日的余晖映照在观众的眼中,使这一幕看上去像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倾听一位希腊演说家在讨论法律和事宜。但事实上,他只是试图解决一个复杂的加密世界的命题,即:作为一个引发混乱的区块链平台,以太坊当下领导的去中心化革命具备合法性吗?他讲到:“从智能合约到永不停歇的代码,以太坊是一个合规的技术类项目。也许有争议,但这一基本事实很少被坊间和业界拿来讨论。”为了说明立场,他简要的概括了以上言论的历史背景。“以太坊诞生于一场反文化的运动,一场赛博朋克运动,”Zamfir说。“以太坊走得比BTC更远。这说明,我们这么做的主旨并非只是为了金钱,我们的愿景远比这个宏大。”智能合约的意义
NFT研究员:Magic Eden生态系统建设将会再次慢慢升值:8月7日消息,NFT研究员OttoSuwen发推表示,随着OP的(TVL)强势回归,预计Magic Eden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东西都会再次慢慢升值,Arbitrum赛季也会很快到来。[2022/8/7 12:07:45]
他指出了以太坊区块链的一个特征:智能合约的概念。当满足合约条件时,通过代码可以自动地实现资金流动。迄今为止,我们认为这具有法律约束力。“从基本面上来看,智能合约是仅限于圈内人才能懂的一种法律形式。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另类的法律合同。”他说,针对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就看政府批准与否了。他向台下的听众发问:“我们的这场‘反法律运动’与现存的法律秩序会有哪些冲突呢?”Zamfir说到,在此大背景下,一些公司选择在完全合规的框架内运作,另一些则在不断尝试突破边界。还有一些则直接选择离开,去其他国家寻找他们自己的“应许之地”。但是,作为一种选择,对于那些隐藏在面具后面的匿名人士,人们也无法阻止他们如何行事。以上种种都会影响区块链产业的发展。他补充道:“一个认为自己对其发布到链上的内容可以不负责的开发人员和谨小慎微的开发者在这个世界上是并存的,但他们的表现可能完全不同。”他声称,到目前为止,人们的普遍共识是,区块链通常是“私法”的一种形式。这种两个人之间基于技术要件的合约被视为不同主体之间的私有合同,它唯一,并且重要。密码朋克的观点非常多,但是这种路径往往蕴藏着风险。如果区块链创造者继续采取行动而枉顾法律和政府,他们将引发更多争议。他说:“以太坊目前的发展路径是不可持续的。存在这样一种认知上的误区,好像在区块链技术得到大规模采用并取得全球革命的成功之前,我们不需要改变什么。”他补充道:“除非出现意外,否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些东西必须要放弃。不管我们是被纳入现有格局、被管制还是被完全淘汰出局。”帝国反击战
加密研究员:62%的比特币供应已至少一年没有移动:金色财经报道,7月28日,加密研究员Kevin Rooke发推文称,62%的比特币供应量(约1140万枚比特币)已至少一年没有移动。投机者已离开,持有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20/7/28]
最后,Zamfir提到了政府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三种方式。第一种,他们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并对其进行修改,直到它符合法律;第二种,他们可以禁止它,逼其转入地下;第三,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子法律系统,与区块链系统展开竞争。例如,他们可以创建一个运行电子合同的集中系统,使支付自动发生。它可以更快,也更便宜。虽然它可能不会吸引分权倡导者,但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加诱人的选择。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员:数字货币推广将导致ATM机需求量减少:人民网发布题为《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新体验,治理新局面》文章,文章表示,作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DCEP的推广可能在以下与日常支付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带来改变:一是对现金使用的影响。央行数字货币一旦普及,必然会对人民币现金的使用产生冲击。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认为,数字货币推广会带来无现金社会,将导致ATM机这一“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发明”需求量减少。不过人民币目前已主要通过电子形式流通,现金流通占比并不高,因而DCEP仅是进一步替代现金。二是对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影响。DCEP的最大优势在于具备法偿性,具备国家信用背书,不仅更加安全可靠,而且任何交易主体都不能拒收。其次,DCEP实行可控匿名原则,可以更好地保证交易的匿名性,而第三方支付工具往往需要实名认证,用户支付数据实际被平台掌握。三是对活期存款的影响。二者各有千秋,一方面,DCEP目的是替代现金,在设想中并不付息,而活期存款能有一定利息收入;另一方面,活期存款不具备数字货币交易的匿名性优势,采用哪种支付方式将取决于使用者的权衡。(人民网)[2020/4/27]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