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区块链上的滥用和骚扰 "一文中,我写到了公共账本的一些弊端,如果一个钱包与一个人的真实身份公开挂钩,这些弊端就会特别严重。对这个问题经常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是,用户可以创建多个匿名钱包,用于需要更多隐私的交易,这是我想深入探讨的一个话题。
匿名的级别
一个加密货币钱包是由一串字符标识的,比如0x3781d92e5449b5b689fee308ded44882085b6312。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在本质上将一个人与一个特定的个人联系起来,尽管这些联系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有时通过自我披露或通过调查工作的结果,公开知道某个人控制着一个特定的加密货币钱包。还有一种情况是,钱包的所有者不为公众所知,但却为公司所知:例如,为了使用流行的Coinbase服务创建一个加密货币钱包,个人必须向公司核实其身份,以达到反的目的(称为KYC,或 "了解你的客户 "2)。这些信息由Coinbase保密,不与账户公开挂钩,但执法部门可以要求提供这些信息。最后,有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创建一个加密货币钱包,不需要向公司或服务机构披露他们的身份,还可以采取额外的措施,如使用代理来进一步掩盖他们的身份。
数据:超5400万枚USDC从匿名地址转移至Binance:4月28日消息,据 Whale Alert 数据显示,54,427,839 枚 USDC 于今日 12 时 56 分从匿名地址转移至 Binance 平台。[2023/4/28 14:32:32]
目前,一个人在Layer-2上匿名状态下运作是相当微不足道的,他们的身份被各种公司知道(如果需要,也被执法部门知道),但不公开。但是Layer-3,也就是所谓的真正的匿名,是加密货币从最初就一直承诺的:没有政府和法律系统的干预,没有人告诉你是否可以根据你的身份发送或接收货币,没有能力将交易与个人联系起来。而这种水平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为匿名钱包提供资金
正如我之前写的,匿名性的真正挑战不是来自于创建一个新的钱包。它来自于为该钱包提供资金,而不把它与可识别的来源联系起来。
匿名地址将4.5万枚以太坊交易为USDC来偿还Aave上债务:6月18日消息,匿名地址(0x4093FBe60aB50AB79a5Bd32Fa2adEC255372f80E)于北京时间今日凌晨将4.5万枚以太坊交易为USDC来偿还Aave上债务。据Etherscan信息显示,该地址或与Meitu相关。[2022/6/18 4:36:48]
采矿
在过去,3 有人可以简单地挖出一些比特币或以太币,他们就可以使用新的代币,不受任何束缚,因为它们刚刚出现。但是,像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的工作证明链背后的整个想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代币变得越来越难以挖掘。十年前,人们可以合理地设置他们的个人电脑,在他们不使用它的时候进行挖矿,而现在,一个人正在与拥有复杂的专用设备的巨大采矿场竞争。
虽然一个人试图用个人电脑单独开采比特币或以太坊已经不再可行,但在技术上(尽管不建议)仍有办法做到这一点--通常是通过与他人共享计算资源。截至2021年11月,美国居民用电的平均成本约为每千瓦时14美分。4 我有一台相当不错的台式电脑,尽管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配有GTX 1070 Ti显卡,如果你在挖以太坊,它的速度为27-30MH/s(取决于你问谁)。减去电费,我每天可以挖到大约0.84美元的高额利润,不过这是假设最好的情况,即显卡以100%的速度运行24小时而不会过热。假设我的GPU没有融化,在每天24小时挖矿的四个月里,我可能有100美元的ETH可以玩,当然这是基于对价格和挖矿难度稳定性的巨大假设。如果一个人没有像我一样碰巧有一个相当可观的专用GPU来玩,他们能在电费上达到收支平衡就很幸运了,而且实际上可能会亏钱。即使他们愿意承担损失,以获得没有交易历史的代币,他们也会花很长时间来做这件事。
IoTeX匿名Defi协议通证CYC正式上线Hotbit,涨幅达300%:北京时间2021年2月23日14:00,匿名协议通证CYC已上线Hotbit,并开启交易对(CYC/USDT)的交易和提现业务。24小时内涨幅达+300%, 最高达407%。
CYC是匿名交易Cyclone旋风协议的原生通证。 据悉,旋风协议是一款通过非交互式简洁零知识证明(zkSNARKs)技术,具有支持多链、非托管性、以隐私为中心等特点的匿名协议。CYC首发物联网公链IoTeX,是其平台上第一个匿名Defi应用。[2021/2/23 17:43:43]
将美元转换为加密货币
现在,"只挖新币 "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让我们谈谈更常见的尝试为新钱包提供资金的方法。如果有人身边有现金,他们如何将现金放入他们新鲜的匿名钱包,而不将其与自己捆绑在一起?不乏一些服务,他们可以连接他们的银行账户并购买他们选择的加密货币,但一旦涉及他们的银行账户,他们就会失去匿名性。
匿名黑客在暗网出售1.29亿俄罗斯车主的数据以获取比特币:援引俄罗斯媒体RBC报道称,匿名黑客获取了超过1.29亿俄罗斯车主的数据,并将其暴露在“暗网”上,以获取加密货币。据报道,泄露的信息包括数百万俄罗斯汽车司机的全名、地址、护照号码和其他数据。当地一家汽车共享公司的一名员工证实了数据的真实性。RBC援引当地媒体Vedomosti 的报告称,泄露的数据将以加密货币的形式出售,数据库的完整版本为0.3 BTC。报告指出,黑客还提出以1.5 BTC(14400美元)的价格购买一些“独家”数据。(Cointelegraph)[2020/5/15]
如果他们住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地区,他们可能会选择步行到附近的比特币自动取款机5,但他们在这里也面临挑战。假设他们能忍受巨额的交易手续费用(通常为10-20%),加密货币自动取款机仍然受到监管。如果他们幸运的话,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不需要太多身份证明的自动取款机(虽然往往以更高的费用为代价),但许多这样的自动取款机即使不需要照片证明,也至少需要一个电话号码,而且交易量越大,往往需要更多的身份证明。
声音 | 美国国会议员:匿名加密货币可能会给执法部门带来重大问题:10月21日,在数字商务商会(Chamber of Digital Commerce)上,伊利诺伊州议员、国会区块链核心小组成员Bill Foster表示,大多数加密货币的匿名的,可能会给试图追踪这些匿名加密货币的执法部门带来重大问题。不同的加密资产有不同程度的可追踪性,比如比特币交易现在可以说是可追踪的,XMR被宣传为几乎不可追踪。此外有一点很重要,向FinCEN和FBI这样的机构授权,让它们获得打击非法融资所需的工具,而不妨碍区块链的革命性应用。(ambcrypto)[2019/10/23]
另一个选择是与某人见面,把现金交给他们以换取加密货币。不用说这是一个有风险的尝试,原因有很多,特别是他们现在拥有的货币的所有权,其过去的历史可能归于他们,除非他们设法说服执法部门,他们真的在公园里交给某个人一个装满现金的手提箱,以换取一些比特币,当然只是在他用它做完不正当的事情之后。
转移现有的加密货币
这些流行的区块链上的加密货币交易有公开的记录,因此,当试图保持匿名时,从现有的已知钱包转移资金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可以说服一个朋友转移资金,但这样一来,钱包就只是和他们的朋友绑定了。
也许转移现有的加密货币而不被链接回来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加密货币翻滚器(也称为 "混币器")6。这些服务试图打破源钱包和目的地钱包之间的联系,将来自许多来源的大量货币汇集在一起,然后在随机时间将其分配到目的地钱包。虽然有可能看到一个钱包向混合器转账,另一个钱包从混合器收到转账,但由于通过这些服务的资金量和涉及的随机化,很难将两者联系起来。然而,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因为正在开发更复杂的技术,使其更容易解除翻滚的资金。
使用这些资金
因此,让我们说一个人已经设法把他们需要的钱弄到他们的匿名钱包里,而不把它与自己联系起来。他们是黄金,对吗?
嗯,不完全是。让我们大胆地假设,这个人能够持续创建和支付匿名钱包所需的手续费,而且是永久的。他们永远不会把它和他们的其他钱包混淆,并进行一个不明智的交易,可以链接到他们身上,他们永远不会做足够多的交易,可以与他们的已知行为进行比较,并用来推断一个链接,他们永远不会在这些天需要KYC自我识别的许多服务中使用这个地址,而且他们在访问基于网络的加密货币服务时,总是小心翼翼地使用注重隐私的VPN7,以便他们的真实IP不会被记录。
现在呢?好吧,如果他们持有加密货币是为了其投机价值,他们将没有任何问题--它将只是待在钱包里,根据给定货币的表现而获得或失去价值。如果他们想在加密货币领域进行交易,比如用一种加密货币交换另一种加密货币,或者用它交换其他基于加密货币的资产,比如NFT,他们可能会有一点问题。
但是,我们已经开始越来越频繁地看到,有匿名资金的钱包的用户在把他们的加密货币拿回去兑换成传统货币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要找到愿意递给你一叠现金以换取你的加密货币的人并不特别容易,但这仍然不是核心问题。对于那些愿意深入到暗网9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尽管这几乎没有风险。
虽然DeFi平台已经允许各种加密货币之间的交易而不需要自我识别,但真正允许你兑现为传统货币的平台相对较少,而那些允许的平台的使用率也越来越低。
恰恰是这个 "关口问题 "阻碍了加密货币的犯罪分子和合法用户。比特币的假名发明者中本聪的身份近15年来一直不为人知,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试图对自己持有的大量比特币做任何事情。中本聪在2010年莫名地消失了,而他们持有的75万至110万枚BTC也没有被动过,尽管其目前的价值为数百亿美元。大型加密货币黑客的肇事者如果不立即抛出加密货币,就很难将其变现(而且抛出的金额越大越有挑战性),一些此类黑客的不义之财在之后的几年里只是在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沉睡或跳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