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新华社:虚拟货币“禁令”应升级,实施穿透式监管-ODAILY

2018年以来,虚拟货币行情上演“大跳水”。2月以来,比特币连创新低,一度跌破6000美元,较去年约2万美元的高位跌去了70%。虽然去年9月中国开始对ICO和比特币交易进行清理,但目前仍有数十个类似“火币网”的场外交易平台十分活跃。

对此,新华社“新华视点”2月12日发表文章称,根据现有监管政策,任何场景下各种场内外代币融资交易平台或者媒介都不得进行人民币与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的直接交易,也不允许平台以中介形式进行撮合交易。

新华社: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稳步扩大:8月4日消息,新华社发文称,当前,我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已形成一定格局,成为全球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先行者。为推进数字人民币稳步健康发展,相关配套法规研究也被提上日程。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研究出台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技术标准,夯实数字人民币法治基础。[2022/8/4 12:02:54]

文章提到,国内的虚拟货币交易正在转入“地下”,数十个交易平台提供点对点的场外交易,市场活跃。一些微信群、QQ群也成了虚拟货币地下交易信息发布的阵地。越来越多的伪金融创新利用ICO这样的模式,以此为幌子非法集资,对公众造成了投资虚拟货币可以“一夜暴富”的从众心理。

动态 | 新华社:区块链技术应用将日益广泛、成熟:新华社北京1月2日消息,2020年是21世纪第三个十年开启之年。2020年,区块链技术应用将日益广泛、成熟。多国政府和企业已借助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版权保护、商品溯源等领域开展实践。美国脸书公司去年宣布将在今年发行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货币“天秤币”,还有不少国家准备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谁会率先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成为今年一大悬念。[2020/1/2]

文章援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称,“有必要加强账户监管和外汇监管,实施‘一竿子插到底’的穿透式监管。”

新华社:区块链技术有望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t今日晚间,新华社发不新闻分析文章《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文章中写道,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黄金般珍贵。个人数据泄漏令人担忧,但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因为害怕数据被收集而切断与互联网的联系,而现阶段有责任保管个人信息的企业、学校、酒店、社交网站等往往担责不力。专家们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带有加密、信任、点对点、难篡改等特征的“中间件”,有望解决这个难题。[2018/4/19]

另有专家指出,“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依法采取其他更为严厉的监管手段,如切断访问链接等直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今年1月下旬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主管的《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及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先后对虚拟货币发声,在对“炒币”进行风险提示的同时,还呼吁对虚拟货币交易进行进一步监管。

2月5日,《金融时报》发文指出,目前国内ICO及虚拟货币交易所的清理整治已基本完成,取得了明显效果。“然而,境外网站平台参与ICO和虚拟货币交易死灰复燃迹象,近期针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将持续加码。”

作者记者梳理发现,这并不是官方媒体们第一次对虚拟货币密集发声。

2017年7月份至9月份,多家官方媒体就曾密集对区块链技术及虚拟货币发声,并呼吁对虚拟货币进行监管,而该轮呼吁后接踵而至的是央行等七部委对虚拟货币的一轮严格监管。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15ms0-1:19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