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环境变得更加令人担忧,比特币在攀升。
硅谷银行的倒闭,恐慌已蔓延至全球其他机构。为了应对本次的银行危机,中央银行和z府做了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印超以维持系统运转。自危机开始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增长了近3000亿美元,抵消了他们自2022年3月以来实施量化紧缩6000亿美元的近一半。
过去,几乎没有人能逃脱这个美元系统,顶多可以买一些黄金。值得庆幸的是,加密货币让我们更容易应对这场危机。咱们先看看资本市场的表现:
中科云创马嘉廷:Filecoin在数据存储上拥有巨大的市场 未来价值不可估量:金色财经现场报道,8月2日,由金色财经主办,阿里云、中科云创、99EX、Asproex、热币、ChainUP、金色算力云首席合作的共为·创新者大会在郑州举办。国资背景IPFS生态服务提供商中科云创联合创始人马嘉廷做了主题为《抢滩新基建 | 共享IPFS价值新机遇》的演讲。马嘉廷表示,IPFS是一种分布式存储的技术,一种互联网底层通讯协议,Filecoin是IPFS的激励层项目。截止目前,已有300多亿份文件被保存在IPFS分布式文件系统中,而且没有发生过一次数据丢失。根据云存储市场来看,2019年全球云存储市场规模已达到2600亿美元,作为分布式存储的Filecoin,未来价值不可估量。另外,通过区块链发展史来看,代表着区块链技术3.0的Filecoin,还处于收益的最早起,其流通应用拥有着巨大的数据存储市场。[2020/8/2]
债券市场
现场 | 李礼辉:中国在数字技术产业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金色财经现场报道,12月20日,以“链通未来 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区块链产业与企业家国际峰会于福州召开。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发表《数字技术变革:新机遇与新挑战》主题演讲,他认为,我们中国是数据大国,是算力大国,但却是算法弱国。我们人口多、企业多,因而生命的信息多,生活的行为多,经济交易多,这就具有全球最大的信息数据资源,有可能建设全球最完整的数据库。在数字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我们国家的起步比较晚,投入相对不足,所以我们相对缺乏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但在数字技术产业,中国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也必将是技术竞争和商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2019/12/20]
收益率下降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一是由于「避险」,投资者购买国债是因为它们风险更低,美国z府不太可能违约。
声音 | 江苏银行沈志峰:银行在数字化当中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江苏银行总行运营部总经理沈志峰认为,从2016年开始,银行进入了4.0的状态,4.0代表全渠道银行经营的模式,伴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银行在数字化当中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4.0数字化转型会给银行商业模式带来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建立在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基础上。现在进入全球数字化的时代,作为一个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数字化转型是下一次盈利突破点或者增长点。[2019/9/23]
股票
纳斯达克指数相对于标准普尔指数的出色表现可能是由于投资者纷纷涌向安全的大型科技股。
贵金属
与美国国债一样,黄金的上涨可能是由于避险。
加密货币
其上涨的原因与黄金相同,加密货币正在充当避风港。
游戏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比特币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尽管怀疑论者认为BTC属于风险资产,但在数十年来最大的银行恐慌期间,BTC反而充当了避风港。事实上,自危机爆发以来,它的表现优于每一个主要资产类别。
在银行业陷入危机的同时,比特币飙升,并成为防止法定系统崩溃的最佳保护。从理论上讲,比特币表现如此强劲的原因是有道理的,因为它具有避风港和价值存储的所有属性。如上所述,比特币是一种非主权资产,比黄金更稀缺、更便携、更难获取。
比特币不仅可以防止机构失灵,还可以作为其持有人的对冲工具,以防止由于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而导致的货币贬值。投资者在此次危机期间因持有BTC而获得收益,这增加了他们在下一次危机中采取类似行为的可能性。
BTC会达到100万美元吗?
一些业内知名人士也做出了大胆的价格预测。这些观点中最热门的来自BalajiSrinivasan和ArthurHayes等行业重量级人物。他们认为由于美联储无限印超导致美元贬值,BTC将达到100万美元。
无论是否会被证明是正确的,货币体系都在崩溃,它是一棵从未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并继续靠印超支撑的枯木。随着每一次紧急行动、救助和印制美元,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就会变得更加明显,就好像是所有的道路都通向无休止的印钞。然而,中央银行并没有根治病因,只是继续把危机延续到未来,以延长它们不可避免的消亡。
在加密行业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机会你得有一个优质圈子,大家就能抱团取暖,保持洞察力。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四顾茫然,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坚持下来其实是很难的。
想抱团取暖,或者有疑惑的,欢迎加入我们-----公众号:王哥爱吃香菜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赞关注哦,我们下期再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