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TokenPocket闪兑服务商被盗,快检查你开通了多少“无限授权”

今日,跨链DEX聚合器TransitSwap遭受攻击,导致大量用户的资金从钱包中被取出。截至目前,预计损失超2100万美元。

发现被盗后,TransitSwap技术团队紧急暂停服务,合约已完全暂停,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发稿前?TransitSwap官方发布公告称,此前黑客攻击事件原因系代码错误,目前已确定黑客IP、电子邮件地址,以及相关的链上地址。TransitSwap团队将尽力追踪黑客,并尝试与黑客沟通,帮助用户挽回损失。

与此前被盗项事件不同的是,TransitSwap是TokenPocket钱包的闪兑服务提供商。这让大量用户实现了“无感被盗”的丝滑体验,也再一次向我们明确了加密市场“黑暗森林”的恐怖法则,即使是钱包背书的便捷“闪兑”服务,依然存在被盗隐患。

Bitfinex:已开启The Sandbox原生Token SAND交易:金色财经报道,据 Bitfinex 官方社交媒体宣布,The Sandbox原生 Token SAND已正式启动交易,目前支持的交易对为SAND/USD和SAND/USDT。[2022/5/11 3:07:32]

什么是闪兑?

目前,几乎所有钱包都嵌入了DeFi功能,而一些钱包出于易用性的考量,更是创造了“闪兑”这一概念并加以应用。

所谓闪兑,即和钱包深度整合,在产品中拥有更明显的独立入口、更简化的操作流程,更便捷的操作。使用闪兑用户可以方便、快速的完成加密资产交易。例如,“Approve”操作通常被简单的一键式集成在交易流程中,用户几乎是无感的。

imToken开启Polkadot钱包内测 将推出认领与质押功能:据官方消息,昨日imToken开启了第一轮波卡钱包内测。并将于近日在其内测包中推出Polkadot的认领与质押功能。

随着Polkadot正式进入NPoS阶段,其活跃的社区验证节点数迅速从20个增102个,进一步向去中心化网络迈进。[2020/6/23]

或是因钱包内置集成,用户对其天然更具信任,也一定程度降低了防范意识。但究其本质,无外乎是钱包app集成的一款DEX,与其他DEX并无差异。这也给本次安全事件留下了隐患。

投资者对区块链特性的一种广泛共识。链上资产一旦被钱包所有,没有任何强制手段将其转移。但当我们使用DEX进行链上交易之时,DEX是如何将一种资产拿走再转移给你另一种资产的?

动态 | Bitfinex旗下IEO品牌Tokinex首期规则发布:Bitfinex旗下IEO品牌Tokinex首期项目规则已经发布,由Blockpass负责保证KYC的真实性与安全性。并且可使用中国护照kyc。首期项目认购将于6月13日19点正式启动。

IEO认购基础信息: 通证价格:0.98美金 -通证募资目标:4,900,000美金 -锁仓期限:无锁仓 -最大购买额:1.15BTC~~8978USD -最小购买额:0.0023BTC~~~18USD(注:美元价格随BTC变化而变化) 总供应量:50,000,000 AMPL 初始循环供应:占总供应量的10% 公开发售代币价格:1 AMPL = 0.98美元 公募额:占总供应量的10%(公募占6%,预售占4%) 私募代币价格:1 AMPL = $ 1.00 私募分配:占总供应量的3.3% 私募释放期:上市前发行30%,第4个月开始一年内按月释放 种子轮代币价格:1 AMPL = 0.33美元 种子轮分配:占总供应量的18.5% 种子轮释放规则:锁仓前6个月,然后1年内逐步按月释放。[2019/6/6]

授权就成为了这一切的关键。用户于DEX出售资产之前,需先执行“Approve”操作,这一操作之后合约便拥有了动用用户某种代币的权限。

分析 | TokenInsight:暴跌之后ETH 主要指标恢复正常 仍需关注变盘风险:据 TokenInsight 数据显示,近 24 小时内,ETH 链上转账数 562,140,活跃地址数 320,823,交易所成交量 14.8 亿美元,均为同期正常水平。基于 ERC20 标准开发的 700 个项目总市值 117.1 亿美元,同比 24 小时前略有增长;24 小时成交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为7.6 亿美元。其中值得关注的项目是MDA,24小时成交量同比上涨 6591%。

独立分析师 James 认为,10 月 11 日 ETH 及 ERC20 整体项目成交量暴增市值大降,市场当时处于严重恐慌情绪中。而 12、13 日主要指标恢复正常,表明市场情绪开始稳定,但仍需谨慎关注变盘风险。[2018/10/13]

或者描述的更加直白一些:只要你做了授权,无需打开钱包、无需执行操作、无需私钥,该合约就可以不经你的许可,支配你授权的资产。这是由以太坊的机制和授权模型所决定的,与项目方的道德操守、安全规范、代码审计都并无审核关系。

Uniswap尽管拥有随时将用户钱包清空的能力,但并不会真的这么做一样。但动态来看,这一逻辑依然是危险的。

现代软件开发,升级是一项必不可缺的能力。智能合约也是如此。在Solidity智能合约中,拥有Transparent和UUPS两种升级方法,借助于这两个功能,合约代理和升级几乎是业界合约的标配。

项目方是如何进行合约升级的呢?通常,用户所访问的合约并非直接运行业务逻辑的核心合约,而是一个“代理合约”,代理合约接收到用户请求之后将其转发到核心的业务合约,再由业务合约进行处理。而合约升级即是更改简单来说,智能合约尽管不可修改,但用户所最终访问的、运行业务逻辑的合约是可以替换的。这也是业界的通用做法。

而即便是最安全的合约,只要进行“合约升级”,其业务合约就已发生变化,此前的审计报告也沦为了一张废纸。

简单来说,今天你所交互的合约是安全的,但明天访问同样的这个项目,可能他的安全性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合约仍可能拥有转走你所有已授权资产的能力。

而对已经授权的用户来说,还可发起取消授权操作。

常用取消授权网站如下:

1.Dappstar:https://tac.dappstar.io/#/

2.Revoke:https://revoke.cash/

3.Approved.zone:https://approved.zone/

4.?RabbyWallet?

此外,一些区块链浏览器也支持用户查看并取消授权。

https://cn.etherscan.com/tokenapprovalchecker

https://bscscan.com/tokenapprovalchecker

DeFi被盗,责任全在用户吗?

“黑暗森林”是广为流传的对于链上秩序的叙述了,也提醒着用户这个世界的危险性和高风险。但诸如此类的安全事件一再发生,真的可以全部归责于用户的安全意识吗?

在此类事件中,DeFi项目对于用户授权毫无节制的索取是隐患的最初来源,几乎所有的项目,在索取授权之时其默认选项都是无限授权。尽管用户可以手动修改,但一个负责任的市场应承担投资者保护和用户教育的责任。

至今,仍有多少加密用户尚不清楚授权的危险?而在这种环境背景之下,项目方仍在索取危险极大的无限授权。

DeFi滥用授权的情况早已成为业界惯例,而这一高危情况几乎危及所有用户的田亮资产,其影响之深远、广泛、隐患之巨,恐怕尚未有一个安全隐患可以望其项背。该风险从根本上违背了“没有人可以拿走钱包里的币”这一朴素的直觉。这也是行业需要一直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被盗事件发生后,神鱼就已在推特做出呼吁,“呼吁一下项目方规范使用授权功能,用多少授权多少,不要无限授权,大家都放心。”

去中心化充满着机会与风险。还记得加密技术最初的愿景吗?“保护你的资产,没有人可以夺走你钱包里的加密货币。”而一个良性秩序的建立,需要的不是复杂的代码、晦涩的概念,确保每一个普通用户都能安全的使用加密技术,仍然需要行业里每一个参与者共同的努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31ms0-0:7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