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Cedirc,本体运营负责人
自Web3这个概念诞生之日起,就有人把他视作Web2的终结者。好似Web2是十恶不赦的恶龙,而Web3是来拯救他们的骑士一般。在他们眼中,Web3终究是会取代Web2的。不过在我看来,这件事不能也不会发生。凯文凯利提出过一种叫“蜡烛经济”的观点,即只要是存在过的,他大概率就不会消失,就好似在电灯如此普及的今天,蜡烛的产量反而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时期。我认为,Web3和Web2的终局是共存,而且两者占比都不小,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状态,Web3在其中的占比可能是20%、50%或80%,其中的过程一定是Web2与Web3的双向奔赴。Web3将是一部分人在处理一部分事和一部分关系的时候使用的工具。
为何我会存在这样的观点呢?往大了说,所有的国家都是一种中心化的存在,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人民各种权利,人们遇到了问题,还是需要通过政府的行政部门和手段来解决。即便是区块链相关的问题,诸如最近三箭资本的破产,最终还是走向了法律诉讼。我相信国家会为了提升效率而使用区块链技术,但我无法想象一个纯粹的Web3的无政府状态。其次,又有多少人愿意承受Web3带来的不便呢?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有多少人有能力长期保管好自己钱包的私钥?在Web2的世界中,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找回你的账号,而在Web3,一切靠你自己。
以太坊上海升级以来ETH质押率增涨147%:金色财经报道,据Token Unlocks提供的数据,以太坊上海升级刺激了显着的发展,特别是在ETH质押领域,这一激增最显着的指标之一是质押以太坊的大幅增加,总共质押了2299万枚ETH,约占总发行量的18.86%。然而,考虑到上海升级期间,质押了584万枚ETH,约占流通量的4.8%,说明了升级直接影响的显着增长,净质押率飙升了147%。[2023/8/10 16:17:55]
有了终局之后我们就要探索如何去实现Web3了,我将分别从组织形式、产品形态和技术发展来论述。
DAO的演进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是Web3下的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但是自治组织并不是。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自治组织,分工采集、狩猎,分配等。到现代之后,随着人类的需求增多,这样的自治组织也变得更丰富更加细分。自治组织的建立是自下而上的,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建立组织并分工。而DAO是在原先的自治组织的基础上增加了匿名与透明的属性,并通过治理代币投票来影响项目的决策与战略,最后代币持有人可以通过直接享受项目的收益。这听起来和现在股份制公司很类似,唯一的好处是代币的收益是由区块链和合约保障的,而无需通过合同或公司法来约束。
Vote to earn项目Love Hate Inu完成200万美元融资:金色财经报道,Vote to earn项目Love Hate Inu通过代币预售完成200万美元融资,该项目旨在通过奖励参与在线调查的用户来改变在线投票行业。在此平台上,用户必须持有LHINU代币至少30天才能参与投票。用户的投票权与他们质押的LHINU数量和选择的质押周期成正比。[2023/3/31 13:36:39]
DAO的一个问题是决策的效率。DAO的决策制定往往是需要在项目社群中进行充分讨论,并且进行投票来确定的。这对于一个初创项目来说有可能是致命的,一个核心团队可能只需要2个小时的会议就能确认的事情,在DAO可能会需要长达数日甚至数周的讨论和投票来决定,期间还需要团队成员花费精力参与讨论和解释。更加麻烦的是,不少代币持有人是短视的,他们希望快速从项目中获益并转身离开。另一种情况是,项目方本身是代币最大的持有者,那样整个DAO将流于形式。无论如何,这样的DAO对于项目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在DAO的实践中一个不错的案例可能是MakerDAO,在项目早期,团队果断将DAO变成了中心化决策的模式以加速决策流程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等项目较为成熟以后,再将项目按模块逐渐转变为DAO的形式,交由社区来治理,以符合大多数人的诉求。DAO应该服务于项目本身,应该用能否更高效地达成项目的目标来判断是否采用DAO,在项目不同阶段可以采用更加合适的组织形式。
BTC长期持有者亏损情况与2015年熊市接近,已超2018年熊市:11月21日消息,据Glassnode数据显示,BTC长期持有者亏损持仓量已突破500万枚BTC,亏损情况已超过2018年熊市,与2015年熊市时长期持有者的亏损情况接近。[2022/11/21 7:52:02]
我们都知道项目代币的发行流通不等于Web3,区块链技术也不等于Web3。真正能实现Web3的靠的是产品和应用,能真正让Web3大规模应用的是好用的产品。除了原教旨主义的Web3极客,广大的用户群体不会因为一个产品带着Web3的标签就去使用这个产品的。一定是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加上比Web2更好的用户体验的产品才能吸引大量用户。
来到Web3能解决什么问题上,很遗憾,大部分流行的应用目前只是用于帮助用户赚钱上。诚然,金融场景下的产品也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无需任何第三方审批的支付转账、兑换、借贷还是流动性挖矿,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资产的使用效率。虽然讽刺的是,当你在OTC兑换法币的时候还是希望有一个第三方帮你监督你的交易对象,来确保交易的完整。Web3还能解决信任、确权、证明和信誉问题,利用链上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溯源性,Web3的产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极佳方案。其中一个问题是链下信息在上链时的真实性如何保证,不然可信只能停留于最狭义的链上信息。更多地使用可信的数据源、优化的机制和算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一定会涉及和Web2的数据拥有者的合作。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机会,就先合作,形成产品,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解决用户的问题,快速迭代。而提升去中心化的程度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用户问题的途径,不是目的。
国际清算银行:CBDC测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金色财经报道,国际清算银行周二表示,涉及多个亚洲央行数字货币的项目被认为是成功的,促进了超过2200万美元的外汇交易。国际清算银行在LinkedIn的一篇文章中说,这项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一次的试验使用了一个定制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得到了中国、香港、泰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中央银行的支持,并于9月23日完成。
去年11月发布的一份声明称,高盛、汇丰、法国兴业银行和中国六大国有贷款机构是参与该项目(称为mBridge)的20家商业银行之一。(coindesk)[2022/9/28 22:35:53]
说到让Web3提供比Web2更好的用户体验上,我们面临的是类似的问题,这一点在游戏和社交产品上尤为明显。在火热了一阵之后,区块链游戏和社交产品都在思考真正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在通过代币经济学刺激用户使用产品之前,Web3的游戏和社交产品是否真正满足了用户的需要?用户的体验在Web2和Web3的世界是相通的,因为使用者都是人,背后都是人性。Web2的产品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后已经相当成熟,Web3的产品在前端体验上也要尽可能的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当然因为结合了区块链的技术,Web3的产品在优化产品体验方面是极具挑战的。另一条可行的道路是,基于Web2的产品向Web3靠近,比如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Web2产品开始支持使用钱包连接,根据地址持有的NFT来赋予更多的权益,这样的一种变化对于Web3来说是积极的。对于Web3的项目来说,这既多了一种做产品的思路,但也带来了更多竞争对手。
NFT元宇宙游戏Mech.com完成6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6月28日消息,NFT元宇宙游戏Mech.com宣布完成6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Shima Capital领投,Polygon、Big Brain、Anti Fund、Cryptology、Master Ventures、BreederDAO、MetaVest、Andromeda VC、Pulse Ventures和Gumi Ventures等参投。
据悉,Mech.com正在开发一款match-3游戏,玩家可以在其中获得“矿石”并兑换其原生Token FORGE。此外,Mech.com还在开发一款竞技场对战P2E游戏,其中将引入NFT和FORGE Token。(Digital Journal)[2022/6/28 1:36:15]
优秀产品的缺失除了缺少“天才”的灵感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前的技术还无法支持这样的产品。区块链技术是公认的实现Web3重要和必要的技术之一。公链作为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与载体一直是发展的重点之一,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以太坊了。然而以太坊也长期面临着诸如通量低、手续费高等一系列问题;PoS的升级一再延期,分片更是遥遥无期;近期刚通过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合约尚无实际应用等……
当然,除了以太链之外,其他公链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迭代,新公链也是层出不穷,侧链、Layer2、非EVM、Meta系等各有特点,让项目在选择落地公链时需要反复权衡。而在诸多的公链中,本体提供了一整套基础设施OWN来帮助项目更快速地实现通向Web3之路。本体链的底层是具有高通量、高兼容性的公链,是适合各类项目与开发者的平台。除此以外,本体在协议层更是有不少注重于DID、数据协作、声誉、可信任凭证等与Web3息息相关的协议已经落地,可以直接供开发者使用。在产品层,本体也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如ONTLogin、ONTTAG、Mercury、浏览器和各类API/SDK等帮助应用落地。更重要的是,本体从创建之初就致力于构建一套信任协作的基础设施,其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帮助本体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相信开发者与项目方如果使用OWN整套基础设施来开发项目,在实现Web3的道路上一定会事半功倍。
除了区块链技术以外,Web3的实现还依赖于科技在隐私计算、5G网络、零知识证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只有这些技术满足了Web3的需要,相应的应用才会真正爆发。
Web3的实现道阻且长,愿我们共同努力,迎来这一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