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说作者|ColinWu
本期编辑|ColinWu
近日,以腾讯、阿里巴巴为首的旗下NFT平台,在接受相关监管部门沟通后,纷纷删除了NFT相关字样,改名为“数字藏品”。
10月31日,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联合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央视动漫集团、湖南省博物馆、蚂蚁集团、京东科技、阿里拍卖、腾讯云等多个机构共同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NFT模式开始形成。包括11项共识,分别为:赋能实体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行业发展、坚持原创正版、保证价值支撑、保护消费者权益、联盟链技术可控、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杜绝虚拟货币、防范投机炒作和金融化风险,以及防范风险。
中国移动:元宇宙概念尚处于发展初期:2月8日消息,中国移动在日前的机构调研时表示,元宇宙概念尚处于发展初期,涉及众多行业和应用场景,公司将积极关注其发展情况。公司基于已有XR能力领域布局,锻造底层虚拟场景沉浸能力,未来可以提供虚实融合的能力、以人为主体的三维建模能力、渲染能力。公司聚焦数智人和场景建设,已打造面向5G冰雪的数智人形象,并以数字竞技体育为主体切入,开展相关算力、能力服务的研究试点。 (金十)[2022/2/8 9:37:53]
NFT没有遭到一刀切的监管,对于国内行业来说是幸事。但这种中国特色的NFT会成功吗?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它与目前西方世界的NFT逻辑完全不同.
声音 | 中国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我相信重视区块链技术决不是鼓励大众炒币:据环球网报道,中国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近日表示,区块链“国家队”进场,可能成为币圈新一轮的炒作机会。一个网友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正规军进山,第一件事就是剿匪。”到目前为止,区块链还没有被较大规模应用到社会经济的某个层面,我相信重视区块链技术,决不是鼓励大众炒币,更不会鼓励发众多的空气币,而是要把区块链技术研究透,用于社会管理和技术能力提升。[2019/10/29]
第一,驱动逻辑。
今年NFT潮流形成的核心原因,依然是加密行业的逻辑,形成了不断交易的市场平台,以及产生了NFT的社区与交易者,这一切的背后是快速得到的利益。交易获利依然是NFT流行开来的核心原因。OpenSea总交易量已经突破100亿美元,日交易量稳定在5000万美元左右。参与者中大多数是为了获利,而非收藏。
中国数字资产交易网为山寨网站 非官方推出:近日网络上盛传一篇名为《迎接新时代经济发展机遇 中国数字资产交易网上线试运营》的文章,称中国官方推出了中国“数字资产交易网”。文章源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腾讯财经,央视新闻,中国经济网等权威媒体。然而经《金色财经》查证,发布这些文章的以上网站,仔细观察域名,不难发现其都是山寨的钓鱼网站。而通过查询网站备案,所谓“”中国数字资产交易网”仅为一个小公司,并非中国官方所有。金色财经希望投资者们认真甄别消息来源,避免被钓鱼网站。[2017/12/19]
中国式的“数字藏品”,要求“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数字文创作品价格恶意炒作”,能否开放交易也暂未可知,拍卖行也很难参与,因此在这个本质驱动属性上就有所不同。
第二,确权逻辑。
NFT获得主流认可的第二个原因,是基于去中心化公链为数字艺术品带来确权与流转,数字艺术品的收藏变得成为可能。正因为数字收藏品容易复制、侵权,区块链才显得更有价值。为确保NFT的所有权确认,绝大多数NFT会选择去中心化的以太坊公链,而不是其他中心化程度较高的公链。国内的数字藏品,基于的是腾讯、阿里等旗下的联盟链,徒有区块链之形,因此确权在本质上无从谈起,消解了它作为收藏品的意义。
第三,参与创作逻辑。
传统的NFT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在OpenSea创作与上传,任何拥有加密货币钱包的用户,可以直接参与购买与与交易。但对于中国的机构来说,完全自由开放的创作与参与、交易都是不可能的,必须经过审核,这也导致他们难以获得国际上NFT社区与生态的接纳。
第四,原生IP。
NFT的成功有偶然性,即以CRYPTOPUNKS、boredapeyachtclub等为首的原生NFT头部IP的形成,再带动大量的原生腰部IP,以及许多例如生成艺术、NFTDAO等创新项目。相比之下,中国特色的数字藏品目前没有独立原生的NFTIP与形象,更多是明星、游戏乃至企业广告推广的附庸,营销味较重。
综上,中国特色的数字藏品与西方传统的NFT在底层逻辑与整体生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无法判断它未来是否成功,但一定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相较而言,已有丰富出海经验、整体水平优秀的中国游戏工作室们,倒是更容易在主打海外的链游竞争中创出一番天地。
吴说:独立可信的报道者欢迎在这里关注我们
中文推特https://twitter.com/wublockchain12?
电报Telegram中文频道https://t.me/wublock?
官方网站https://www.wu-talk.com/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吴说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复制等,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