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今日发文:“数字人民币加速“攻城略地”B端市场想象空间巨大”。文章表示,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加速落地,在地区试点上,已形成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北京、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101”格局;同时,试点场景丰富,已覆盖文化旅游、民生服务、大学校园、商业连锁、公共缴费、交通客运、示范街区、三农等特色化场景。专家表示,随着试点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在B端的市场空间充满更多可能,打通企业级支付后,数字人民币凭借支付贯穿企业运营中各个环节场景,借助现金流运行沉淀出足够的数据,基于这些信息资源,将可能加速实现商户的数字化,对企业资金、产品等进行综合性管理和记录。不仅如此,还能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上下游供应链等各细分场景,实现传统商户企业的互联网化,降本增效。
声音 | 证券时报评论:区块链技术应该结合行业特点构建完整的应用场景:12月18日,证券时报记者发表评论文章《让区块链回归技术本质》。文章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特点可能为实体经济带来重大变革。然而,真正拥有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只是借势炒作概念,以实现各自的目的。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轮区块链的加强监管,在严打发行代币等庞氏局后,区块链将逐渐回归技术的本质,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区块链技术要想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应该结合行业的特点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应用场景,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否则行之不远。这个场景的构建一定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支持,实际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也会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为了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当前尤其要防止一些人把技术当作违法的挡箭牌,不能让这样一个新的领域变成监管盲区,因此各监管机构应该明确监管责任,比如具体由哪个部门对区块链进行监管,因为区块链涉及多个领域的应用,如果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地方部门很难开展监管工作。一旦出现监管盲区,就有可能出现大量违法犯罪行为,扰乱金融秩序,进而可能污名化这一新技术,让区块链变成一个负面名词,阻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2019/12/18]
动态 | 证券时报:虚拟货币炒作该谢幕了:证券时报发文表示:虚拟货币的炒作也是时候谢幕了。一是,这些所谓的虚拟币不过就是一个如假包换,有去无回的局,这些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发行代币,本身就与区块链核心理念相违背。二是,这些市面上交易的代币,一旦禁止炒作,价值瞬间归零,变成了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代码,它们并不是创造新的财富,只是实现了对存量财富的掠夺与转移。三是,这些发行的代币也不具备货币的属性。[2018/8/27]
证券时报:区块链人才存量仍远低于实际需求:2018年前两个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已经达到2017年同期的9.7倍。2018年1-2月,发布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公司数量同比增长4.6倍。人才供应量同比增加235%,增速虽高于其他互联网职位,但存量仍远低于实际需求。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身怀技术的码农正逐渐往区块链行业靠拢,拥有原创内容经验的媒体人纷纷创建自媒体,传统金融机构出身的PR们正在投身区块链积极宣传项目。[2018/3/14]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