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毕业季,又到了高校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穿学士服,拍毕业照的时候。在物流科技应用研发的“巍巍学府”里,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坚,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终于被“拨了流苏”,全票通过项目验收评审。
5月20日,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验收评审会在沪举行。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青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高校企业行业代表及专家出席了会议并组成了验收专家组,就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期三年的建设工作进行验收评审。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相峰、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葛程捷、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英春、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谭书华向与会评审专家进行答辩陈述。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汇报、现场查验、资料审阅,并经讨论质询,一致决定项目通过验收。
山东省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注重运用区块链等最新技术成果: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导意见》,突出目标导向,注重引领性。对每一项措施、每一个流程都进行横向比较,做到高点起步,注重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技术成果,力争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人民网)[2020/3/20]
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圆通速递牵头承建的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7年5月在圆通速递上海总部正式揭牌。该实验室创三个“第一”,即物流行业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首个由民营快递企业牵头承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近几年来首批国家工程实验室。
动态 | 斯洛文尼亚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改善海洋废物管理流程:斯洛文尼亚的一家名为“碳抵消倡议”(COI)的公司旨在利用区块链的力量,以减少海洋污染。他们开发了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能够监测、分析和管理大型货船留下的废物。COI的区块链基于以太坊协议,使用智能契约验证数据传输和支付交易。从船舶运营商到回收中心的所有用户都可以从区块链中受益,包括降低燃料成本、燃油焚烧、污水管理以及各方之间的结算。(GlobeNewsWire)[2019/11/18]
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长、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在实验室成立之初曾提出,该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围绕物流业“由大到强”的战略布局,紧跟世界物流业技术发展趋势,搭建国内一流的科研环境,建设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平台,攻克一批物流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并成功转化,致力于成为现代科技成果在中国物流业创新应用的孵化器、加速器和倍增器。
声音 | 建设银行董事长:将运用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完善跨境金融产品体系:金色财经报道,11月6日下午,中国建设银行召开全行党员干部(视频)大会。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表示,田国立就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加快建设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运用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不断丰富完善跨境金融产品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先进同业及相关组织、多边机构的合作。(新华网)[2019/11/7]
据了解,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不足、物流装备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低、物流标准体系不完善,一直是制约我国物流业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此,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曾提出要在首阶段的3年内,力争突破货物识别定位的跟踪溯源技术,研发包括运输、仓储在内的智能装备5种以上。
动态 | 日本Cryptact公司和东京大学合作进行实证实验 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医疗影像分发系统:据Coinpost消息,Cryptact有限公司宣布,将和和东京大学一起进行医学影像数据分发系统的实证实验,参与“利用ICT建立医学影像数据分发系统”的项目。Cryptact将负责系统网络的构建和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分发。通过ICT和区块链等安全技术的驱动,将构建可安全运用并分发医疗数据的系统。[2019/7/29]
当初许下的诺言,实现了么?
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相峰在验收会上表示,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与日俱增。针对行业多维度诉求,该实验室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和考核指标。项目成果包括: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建设1项,智能物流装备研发8种,参与制定物流相关标准17项,承接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1个,申报专利35项,发表论文29篇,联合并服务物流行业企业用户1000家,发布物流关键技术报告4份,提交软课题研究报告5份,召开物流国际/国内开放交流会议3次,建成示范基地和物流产学研联合课题共4个,建设物流科技相关联合实验室16个,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孵化创新创业公司6个,建设智能物流创新工场1个,累计培训人员超100,000人次。
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升级,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的智能客服、无人驾驶、全自动化分拣、新能源物流车、信用大数据等科技产品,逐步在行业展露头角,获得认可。
全球首款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物流车使用高密度清洁能源为行业注入绿色动力;智能车载实时称重汽车能够利用远程监控平台进行车辆源头的载重量安全监控;智能语音客服机器人迎战“双11”天量呼入电话,开启AI客服3.0时代;无人机、无人车、智能快递柜等末端战“疫”奇兵启动“无接触配送”新模式……
据悉,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还通过发布《智能快递柜行业趋势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报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发展报告》《5G时代的智能物流报告》《军民融合报告》等一些列报告和论文,促进物流行业标准制定,助力行业迈向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道路。
“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仪式我就在场,这三年来,我见证了实验室全体员工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坚道路。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姿态,实验室取得的成果远远超过当初设立的目标,在同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或类似科技项目中,走在前列。”上海市服务业联合会物流及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志雄在验收会上谈到。
上海“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上海将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科技创新,形成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经了解,“十三五”收官之年,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的重要项目,在本次顺利通过验收后,将转型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继续以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促进行业实现降本增效为导向,进击下一个建设阶段。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