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DeFi仍有大量创新空间,未来还会出现优质项目

1.关注公众号:道说区块链2.后台回复:电子书3.获取《DeFi实战投资方法论》电子书

在4月10号参加完上海区块链活动周的展览后,我昨天又顺便来到了杭州,参加了一场分享活动。

活动中一位分享的嘉宾给我印象很深,她是业内的资深投资者,不仅几乎所有知名的DeFi项目她所在的团队都参与了早期投资,就连更早的BNB的首发,FTX交易所的首发她所在的团队都参与了。

我们单单看这些项目代币现在的价格和当初价格的对比就能猜测到惊人的收益率。

Synthetix创始人:当前DeFi治理比一年前更糟,社区投票需直接与多重签名联系起来:金色财经报道,Synthetix创始人Kain Warwick在最近的访谈中表示,当前DeFi治理实际上比一年前(牛市时)更糟糕。许多DAO工具的“闪亮外表”只是一种仓促的、仅限于牛市的治理解决方案。加密行业需要花时间将社区的投票直接与多重签名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控制项目的资金。

Warwick提出了一个Governance theater 的概念,旨在确保Token持有者、项目所有者、项目控制者、决策者能够非常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偏好能落实到项目中。(Decrypt)[2022/10/9 12:50:26]

她在参与圆桌论坛时分享了她对目前几大热点的看法:

报告:DeFi 锁定的总价值从去年到今年增涨近40,000%:金色财经报道,根据一份新的研究报告,DeFi TVL的总价值从 2020 年初的 6.01 亿美元增加到 2022年的2390亿美元,增长了近40,000%?。大型机构交易(超过 1000 万美元)从 2020 年第四季度开始成为 DeFi交易的最大部分,到 2021 年第二季度增长到交易量的 60% 以上。?

该报告的作者 Amberdata 表示,大规模增长“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机构进入市场,未来几年锁定的总价值 (TVL) 应该会“急剧增加”。

即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 DeFi 协议,该行业仍然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根据 Chainanalysis 的数据,2021 年,黑客窃取了 32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尽管安全问题日益严重,Amberdata 的研究人员坚持认为,DeFi 技术的用例才刚刚出现,尤其是在金融基础设施和效率方面。?支持 DeFi 的智能合约还可以加快结算时间并支持复杂的金融交易。(blockworks)[2022/4/21 14:37:33]

对DeFi她认为一直都会是她关注的焦点,因为DeFi中仍然有大量的创新空间,未来还会有很好的项目出现。

SPH创始人Madalin:通过Alchemy改善DeFi的基本性质:据官方消息,8月12日SPH创始人Madalin做客XT直播间,与XT AMA专栏主持人Joyce在XT官方英文群以及中文群内进行了在线AMA活动。

在谈及加密行业的现状时Madalin表示:“区块链有环境成本,为了 \"证明\"用户有写入链的权限,必须运行复杂的算法,这又需要大量的运算容量。Sphynx Network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的Alchemy来改善DeFi的基本性质,并运用NFT质押遵循下一代收益性挖矿和流动性挖矿。“

XT是一家社交化交易平台。[2021/8/12 1:50:59]

对于NFT她参与得也很早,但是也对时下NFT领域某些投资品的价位之高表示担忧。她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如果要投资某些NFT一定要选那些自己真正喜欢的,并且价位不是太高的。

上面这两个观点也是我比较认同的。对价位太高的品种,我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特别喜欢、完全不在意投资回报,我宁愿不投、错过机会,也不愿意掉进坑里爬不出来。

此外,就总体投资而言,无论DeFi还是NFT,她都建议对初入市场的投资者在选项目时,最好选一些大机构投的项目,因为起码这些项目被大机构筛选过一遍。

对这一点,我觉得可以补充一点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大机构在风险偏好方面会稍微保守一点,因此大机构往往会投中那些大众明星,但未必会投中那些颠覆性的项目。因此,对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刚入门时可以参考大机构投的项目。但如果想创造自己的成绩,取得更好的回报,还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多学习,多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争取能找到颠覆性的项目。

现在圈内似乎还出现了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项目开始选择“公平发售”---让所有投资者都有机会在同一个价位参与投资而不是让大机构独享低价募资的特权。我甚至认为这样的项目未来更有可能出现明星项目,而抓不抓得住这样的项目靠的就不是机构的背书而是投资者个人的判断力了。

在会后和这位资深投资者私下交流的过程中,她提及了不少现在很多知名项目在早期募资时她所在的团队都参与了投资。

她在谈到一些早期投资经历时,我发现她投的这些项目中有不少在早期募资时很多投资者并不看好,所以项目方的募资非常惨淡,而且价格很低,所以她的团队才能以很低的价格拿下不少份额,才能有今天的丰厚回报。

但是如果真的把时间线拉回当年,同样的机会也摆在我们普通投资者面前,又有多少投资者会认为那是“机会”而不是“坑”呢?因为当年同样看到那些机会的很多投资者就白白放过了那些机会。

在前天文章中我分享的那个SuperRare案例不就是又一个典型吗?

我相信这样的案例今后还会发生。所以我认为在这个领域抓不抓得住机遇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和个人的认知及判断力有关,因为很有可能机会就在我们面前,但我们却看不到那是机会而认为那是“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0ms0-0:67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