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加密艺术,新浪潮的到来》当我们还停留在技术价值与投资分布层面讨论加密艺术,恰证明加密艺术才刚刚开始。
自艺术家Beeple完成史诗级拍卖,币圈彻底打碎了对艺术圈的传统认知,在资本的刺激下,众多的艺术家们感受到「起风了」,一时间,加密艺术成为关键字的席卷了我们的「朋友圈」。
Beeple创作的充满未来感的世界
在艺术家们纷纷主动破圈,拥抱加密艺术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是「风向」、是「浪潮」,不可否认的是,这风向与浪潮是源于资本的运作,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因为「艺术」本身的力量,尚待考量。
在当下,我们讨论加密艺术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价值与投资分布层面。纵观目前的新闻,对加密艺术的讨论,币圈多余艺术圈,讨论的核心,也是资本多余艺术,但对于「加密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很少涉及,这是市场基因,不可回避。
加密艺术家Beeple制作墙壁艺术品:3月6日消息,加密艺术家Beeple(Mike Winkelmann)正在曼哈顿的一家画廊进行展览,主题为“Uncertain Future”,其中有13幅绘画和版画,旨在让评论家相信他的作品比他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更有内涵。Winkelmann仍然看好NFT,将每件实物作品与基于区块链的收藏品配对以进行身份??验证。(Art Daily)[2022/3/6 13:40:13]
但也说明加密艺术中的「艺术」的可讨论空间很大,艺术家对加密艺术的破圈之路刚刚开始。
艺术家的创作需要上下文,环境是上下文中的一个结点。
当我们讨论加密艺术时候,如果只讨论「加密」,不去讨论「艺术」,在「浪潮」过去后,我们就会发现「加密艺术」一直在裸泳。
美国说唱歌手Ja Rule将发售由其创作的加密艺术NFT:3月17日消息,美国说唱歌手Ja Rule将在NFT交易平台Flipkick发售由其创作的加密艺术NFT《Fyre Festival》。据了解,JaRule现在是Flipkick的股东之一,也是Flipkick的艺术家和项目负责人。(Forbes)[2021/3/17 18:52:06]
而当我们讨论艺术的时候,一定是站在艺术史的角度去讨论才有依据,当我们谈艺术家创作的时候,也只有联系艺术家创作的历程去谈才有意义,那么当我们导论加密艺术的时候,只有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作为纵轴,将区块链技术环境作为横轴,形成交叉点去讨论才有价值。
一位画着国画或者传统油画的艺术家,在之前的作品里,从未有对网络、对数字、对科技的思考,但只要作品上链,便是破圈,便可称自己为加密艺术家,这显然是一种脱离了创作上下文关系后,而产生极其浅层的认知。而只有创作历程与环境契合、其思考与创作载体契合,才能传达这种艺术的特性。
加密艺术NFT“AI Generated Nude Portrait #1”以100ETH售出:1月5日,著名加密艺术家videodrome创作的加密艺术NFT “AI Generated Nude Portrait #1”以100ETH售出,创SuperRare平台最高售价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videodrome在3年前仅以176美元出售了这幅作品,在这三年间随着NFT被转售,videodrome获得了10ETH的版税收入,约合1.1万美元。对此,BlockTower Capital CIO Ari Paul表示,这对于所有内容创作者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革命,智能合约的出现让创作者们更容易获取到版税收入。[2021/1/5 16:28:38]
对于什么才是加密艺术,这里我想用两个案例说明,案例皆来自于稀瘾加密艺术平台。
加密艺术平台CryptoArt接受MagNFT采访:将持续对亚洲市场进行普及:加密艺术平台CryptoArt于近日接受加拿大MagNFT艺术杂志采访。CryptoArt表示: 作为亚洲早期推出的加密艺术平台之一,CryptoArt致力于让更多的艺术家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对亚洲市场进行普及,尤其针对使用中文的地区用户,使得收藏NFT不再成为语言的障碍。MagNFT艺术杂志,是一家来自加拿大的杂志媒体,致力于帮助NFT艺术场景的成长,并为新兴与成熟的收藏家和艺术家提供良好的交流媒介。CryptoArt是一个基于NFT+Defi的加密艺术交易平台,隶属于LinkArt(LAR)生态,艺术家在出售作品后可即时获得报酬。平台特有的拍卖挖矿模式,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向艺术家进行出价,也可以按照出价直接购买,艺术家可以控制定价模型,也可以向用户赠送NFT。[2020/11/17 21:02:52]
加密艺术品,应当是艺术品与区块链在「基因」上天生契合。
稀瘾作为加密艺术内容运营平台,在合作艺术家的选择上,稀瘾有自己的艺术标准:创作的历程、思考与科技、智能化及区块链有绝对的关联,。而林欣做为稀瘾的合作艺术家,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这次的合作的达成,与其说林欣老师选择了加密艺术,不如说加密艺术选择了林欣老师。林欣作为数字艺术家,早在2005年,便开始系统性的思考和呈现「后网络」、「人工智能」、「算法革命」、「大数据」等命题。在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形,同时作为人类/机器/意识/程序的结合体而存在,这种中性和客观的视觉展示方式,构建了一个新的赛博空间。将这种空间放置于区块链上,艺术与技术在基因上天生的契合,才应该加密艺术作品原本的样子。
稀瘾签约艺术家--林欣老师的作品
而本次林欣选择上链的作品,是林欣创作历程中的变革之作,在这幅作品之前,她还是在「外象」上进行作品表达,而这幅作品之后,她开始「内观」,她的作品更直接的表达着内部的思考、内心的情绪。恰如画面上的中线:中线之上,是外部的呈现,而中线之下,则是内部的情绪。这种变革也与「加密艺术」带来的变革在内核上尤为一致。本作品将在亚洲最大的加密艺术交易平台CryptoArt上进行公开销售。
加密艺术有待风格化,独立化。
塞尚在展览上拿出自己签名的小便池,却定义了「现成品艺术」概念,安迪沃霍用丝网印技术,却创造了「波普艺术」。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技术本身不足以成为艺术流派,只有艺术家的思考创作才可以。
加密艺术亦是如此,我们讨论了太多技术内容,不论是区块链的技术,还是艺术家创作的技术,大部分艺术作品换了一个载体呈现而已。目前,有不少艺术家已开始基于链上合约进行创作,尝试着做更为「纯粹」的加密艺术,给加密艺术的未来带来的更多的可能性。
4月3日,稀瘾创始人常晖受邀参加,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智能化时代的科技与艺术」论坛,并就「NFT--艺术经济的新形态」进行了主题分享。会上,稀瘾与本次论坛的参展艺术家郑达联合宣布,将基于郑达新发布的艺术作品AIBOX,结合区块链技术共同打造全新的加密艺术项目。
常晖在论坛进行分享
郑达,跨媒体艺术家,LowTechArtLab创立者,作品获得英国「The2017?LumenPrize」互动艺术大奖,「2018第三届王式廓奖」艺术奖得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系访问学者和韩国首尔CPI研究员。艺术工作聚焦于艺术与科学的跨媒体互动艺术,其创作轨迹焦距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交错点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游戏艺术、互动艺术、机械装置、媒体剧场等。创立的「低科技艺术实验室」专注于当下媒体文化和跨学科的融合,基于电子虚拟环境的艺术实验,探索光与运动的交互、机器视觉系统的算法美学,以及可计算媒介的装置艺术的感知系统。
郑达作品--LOWAIBox
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行为,随着人们的社交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那么将自己的收藏品收藏到链上也将是未来的趋势。加密艺术,未来可期。
稀瘾,引领你的加密艺术收藏旅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