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银行巨头高盛集团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指出,高盛申请获批一个新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来增加对比特币的投资敞口。
根据方舟投资的创新结构和2021年3月19日的备案日期,该金融产品将被称为可自动赎回的有息票挂钩ETF的票据。高盛(GoldmanSachs)的这款产品计划将于2026年3月26日到期。
ETF是一支被积极管理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在正常情况下将主要(至少占其资产的65%)投资于与ETF的颠覆性创新投资主题相关的公司的国内外股票证券。
高盛前CEO Blankfein:美国经济衰退风险“非常非常高”:5月16日消息,高盛前CEO、高级主席Lloyd Blankfein敦促企业和消费者为美国经济衰退做好准备,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高的风险”。Blankfein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如果我经营的是一家大公司,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我是消费者,我也会做好准备。”Blankfein还补充称,虽然美联储有非常强大的工具,但“很难迅速看到这些工具改变经济状况的效果”,认为他们的反应很好。(金十)[2022/5/16 3:18:44]
该基金的主要投资战略考虑那些依赖“正在开发的产品或服务”并从中受益的公司或颠覆性技术。此外,这些“公司”可能属于多个部门(能源、运输、基因组学等)并有支持它们的科学研究。
高盛:60%的受访客户希望增加加密货币持有量:金色财经报道,高盛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投资者继续看好加密货币。 高盛对 172 名客户进行了调查,60% 的受访者预计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增加其数字资产持有量。在那些对加密货币表示热情的人中,32%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将“显著增加”加密货币持有量。与此同时,51% 的客户报告接触过加密货币,而去年这一比例为 40%。调查显示,大约 55% 的受访者最多愿意将总资产的 5% 分配给加密货币。
高盛的调查报告还表明,DeFi、山寨币和 NFT 正在吸引机构投资者的注意。客户对 BTC 和 ETH 继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各占 22%;15% 的受访者对山寨币感兴趣,14% 对 DeFi 代币感兴趣,9% 对 NFT 感兴趣。(The Block)[2022/3/25 14:16:37]
该文件指出,“ETF可能通过对信托的投资间接接触比特币等加密货币,ETF对加密货币的敞口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在ETF的投资组合中,这种风险敞口可能并不总是被表现出来。”?
高盛:交易所代币及PoS资产表现优于更广泛的加密市场:金色财经报道,高盛在一份新加密报告中写道,自2019年底以来,交易所代币及与权益证明(PoS)区块链网络相关的数字资产的表现优于更广泛的加密货币市场,而以隐私为重点的代币则表现不佳。报告指出,去年11月,XRP等汇款代币的表现优于加密货币市场,而UNI等去中心化金融相关资产在1月和2月初获得动力。报告指出,与其他资产类别相比,加密货币是一个“头重脚轻的市场”。高盛称,比特币占加密货币市场的46%,以太坊占20%。报告显示,相比之下,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最大的两只股票约占总市值的12%。[2021/8/12 1:49:22]
除比特币外,高盛银行拟推出的产品还将投资于金融科技创新公司、“下一代”互联网公司、人工智能、能源转换和自动化改造实体。
文件还进一步指出,ETF还可以向第三方提供比特币敞口。?
“ETF获准将其投资组合证券借给希望借入证券以完成交易的经纪人、交易商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寻求套利机会或套期保值策略或用于其他类似目的。就此类贷款而言,ETF获得的流动抵押品至少相当于贷款组合证券价值的102%,该抵押品每天按市价计价。”
另一方面,银行机构继续增持比特币。就在几天前摩根士丹利宣布将向客户提供比特币敞口。成为了美国第一家为其财富管理客户提供比特币基金服务的主要银行。
与加密公司GalaxyDigital和FSNYDIG合作,该风险敞口将通过三只基金获得。?
有兴趣的投资者在银行的账户中必须有超过5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认为BTC只适合那些“具有积极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即使是这些客户通过摩根士丹利也仅仅可以将2.5%的资金投入加密货币。?
摩根士丹利的有关报告指出,比特币正接近成为“可投资资产类别”。该报告在向希望接触加密货币的客户提供直接建议时非常小心。然而同时,它声称BTC可能正处于被采纳的关键时刻。
该报告称:“对于加密货币,我们认为已经达到了临界值。稳固的监管框架、不断深化的流动性、产品的可获得性和投资者兴趣的增长、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兴趣已经凝聚在一起。”
比特币价格的价格对这一消息有所反应,昨日有3.3%的温和跌幅,交易价格为54,257美元。在过去的一周里下跌在6.7%,一月内下跌8%。
然而就长远来看,该ETF对加密货币的发展是有利好的。
原文来源于bitcoinist,由区块链骑士编译整理,英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文转载请联系编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