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国际清算银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广泛发行仍需数年

国际清算银行(BIS)周三发布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报告显示,虽然法定货币终将会数字化,但对绝大多数地球人来说,这可能不会很快发生。

在BIS进行的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问卷调查中,65家央行中的86%表示,它们至少在考虑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利弊,这一比例高于去年的80%。

国际清算银行和英格兰银行成功测试了30多个CBDC 用例,包括离线支付:金色财经报道,根据周五发布的一份新报告,国际清算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一项联合实验测试了连接货币当局和私营部门以促进零售数字货币支付的方法,该实验见证了国际清算银行伦敦创新中心和英格兰银行开发了33 种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功能,以测试30多个CBDC用例,包括线下支付。报告称,该实验测试了多种支付选项,例如通过与二维码、手机、智能卡等交互的在线、离线和店内支付。该项目还探索了小额支付的便利化。

英格兰银行目前正在就数字英镑进行咨询,并表示未来可能需要这种货币。该银行在其咨询中提出,它将为潜在的数字英镑托管集中式分类账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API将允许私营部门公司访问分类账并提供自动支付等服务。[2023/6/16 21:42:12]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目前有60%的央行正在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实验或概念验证,2019年只有42%的人这么说。

国际清算银行负责人:央行是最适合在数字时代提供货币信任的机构:金色财经报道,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Agustín Carstens表示,中央银行是最适合在数字时代提供货币信任的机构,并将继续如此。稳定币和DeFi等数字创新是令人兴奋的发展,但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督,可能会使货币体系支离破碎。仅仅依靠私人货币是不可取的。用大型科技公司的全球稳定币付款可能很方便。但这样做,用户可能会把我们的货币系统的钥匙交给主要由利润驱动的私人实体。这样的安排可能会削弱信任。

Carstens还指出,国际清算银行最近的研究认为,DeFi服务中承诺的去中心化是一种假象。区块链共识机制有集中权力的倾向,这使得少数利益相关者很容易做出重大决定。DeFi受到传统金融服务中存在的同样的脆弱性的影响,这些脆弱性包括高杠杆率、流动性错配以及与正规金融系统的联系,这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Coindesk)[2022/1/18 8:57:01]

在正在进行的央行数字货币中,有八分之七来自新兴市场,这些国家的央行正在以比发达经济体央行更大的热情和目标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并将普惠金融和支付效率列为最主要的推动力。

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只有央行数字货币才有最高可信度:金色财经报道,10月24日,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的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指出,只有央行数字货币才有最高的可信度,也只有央行数字货币才能拥有央行级别的制度支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并不简单,必须做到无懈可击,保证各项运行不出现任何问题,系统绝不能宕机,因此也是极其困难的。从央行数字货币的分配,再到在社会中的使用场景也非常复杂,而它与其他支付手段的关系也至关重要。

?关于对科技巨头的监管,卡斯滕斯表示,在对信息的使用方面,当前的市场上出现了垄断化的趋势,对此进行监管是极为必要的。卡斯滕斯强调,如果技术缺乏监管,可能会走入非常有害的循环,国际清算银行将其称为“DNA循环”。如果这个过程的主导企业并不受到与现有企业相同的监管,就有可能严重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2021/10/25 20:53:50]

BIS在报告中提到了巴哈马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还表示“覆盖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央行可能会在未来3年发行一个通用用途的央行数字货币”。虽然没有直接指名,但是这里显然提到的是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计划,目前该计划正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测试。

尽管如此,BIS还是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被采用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在2019年曾表示“很可能”在短期内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央行中,有一半在2020年的调查中将其态度转换为“有一定可能”或“不太可能”。

在加密货币方面,各国央行基本上延续了以往的无视态度。在2020年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央行连续三年认为加密货币在支付领域“微不足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加密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可能具有“不错”的吸引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93ms0-0:64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