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的措辞和倾向也随着监管以及市场的变化有所转变:从“虚拟货币”的科普,到“庞氏局”、“郁金香泡沫”之类的定性,再到前几年的“风险高”、“缺乏监管”这样的评价,再到如今的“加密货币”、“50天上涨70%”,“跑赢全球股市”等中性甚至正面的措辞表达。
11月18日,比特币突破今年新高,成功达到18000美金的信息在朋友圈疯狂刷屏。同样一起被刷屏的还有央视财经频道《正点财经》对比特币的报道。报道称截止到北京时间18日凌晨,比特币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大涨70%,价格达到17534美元。
此前的9月份,央视财经频道也曾报道过比特币,称加密货币强劲的上涨不仅跑赢了黄金,也超过了全球股市、债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
其实,央视报道比特币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5月3日的时候,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曾对比特币进行专题报道。
摩根大通将Coinbase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6月14日消息,摩根大通将Coinbase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并将目标价从171美元下调至68美元。摩根大通估计,Coinbase的交易量在第一季度下降40%之后,第二季度还会再下降30%以上。Coinbase目前拥有约5000名员工。(CoinDesk)[2022/6/14 4:26:37]
当时,由于4月20日四川庐山发生7.0级大地震,全国各地纷纷发起了捐赠,公益组织壹基金在这次捐赠中收到了230多枚比特币捐款,这让“比特币”这个字眼进了大众视野。
5月4日,央视新闻频道以《神秘的比特币》为主题,介绍了比特币的概念,比特币挖矿,以及比特币的交易的相关情况,同时还指出比特币在3年内有5320倍的涨幅。当然,提出了比特币是否是泡沫的疑问。
也就是在这次的报道中,李笑来称自己有六位数的比特币。
2013年10月28日,CCTV13新闻频道首次报道了加拿大的首台比特币ATM机器的投入使用,再次科普了比特币的概念,以及获取比特币的方式。比如,通过法币去进行交易,通过挖矿获取。
声音 | 人民日报丁伟: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 媒体融合正从“融媒体”迈向“智媒体”:11月18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秘书长丁伟表示,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持续发生深刻变化,媒体融合正从“融媒体”迈向“智媒体”,从“互联网+”迈向“智能+”。有人形容,如果说“全媒体”是媒体的物理反应,“融媒体”是化学反应,那么“智媒体”则是媒体的基因进化。因此,我们除了要明确“移动优先”的战略,还应该提前着眼在智慧媒体领域布局。(人民日报)[2019/11/18]
和此前的报道一样,央视仍旧是介绍和比特币相关概念,并未表明态度。
然而,或许是受央视数次对比特币报道的影响,在2013年下半年,比特币价格开始逐渐攀升。
2013年12月2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做了主题为《疯狂的比特币》的节目。采访了比特币的矿机卖家,谈及当时比特币的市场详情,报道主要是突出比特币挖矿和市场的疯狂,对比特币的未来发展发表了相关观点,称其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声音 | 浪潮集团云南分公司总经理:云南区块链产业发展需从“科普”到“专精”不断深化:据昆明日报消息,浪潮集团云南分公司总经理郑昕表示,云南区块链产业发展需从“科普”到“专精”不断深化。下一步,浪潮将继续加大云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力度,重点以普洱茶等云南优势产业为切入点,打造云南“绿色、有机农产品高地”的品牌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2019/11/11]
不难看出此时央视对于比特币的报道措辞发生了一些转变:此前的用语是“神秘”,现在的用语是“疯狂”。
这是因为从2013年10月28日以后,比特币价格开始了暴涨,从此前的200美元左右,一跃拉升至1000美元左右,并在12月6日达到当年最高价1154美元,由此也引发了市场上对于比特币的交易情绪的高涨。
因此,紧接着,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通知发出后,当天比特币价格应声大跌。
动态 | 韩国将把加密货币交易所等公司从“风险企业”类型中剔除:根据Cryptonews消息,韩国政府已确认,将把加密货币交易所从获得税收减免和商业激励的中小企业类型中剥离。根据商业邮报,韩国中小企业部已在上周开始努力修改风险企业促进法,可能在9月4日提交立法机构盖章确认。除此之外,该部还将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经纪服务公司也从风险企业名单中剔除。[2018/9/3]
2014年1月11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以《骇人的比特币》为题再次报道了比特币,这期节目报道了比特币暴跌的情况,提醒大家警惕比特币的财富陷阱。
2015年12年11日,CCTV4报道了“比特币之父或浮出水面”的新闻,称有多种证据指出澳本聪有可能是比特币创始人。此外还报道了比特币的行情情况,提及2014年的暴跌。
2016年5月30日,比特币登上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信息联播报道》。因为疯狂的上涨,比特币的价格再创两年的新高,新闻谈及了比特币的历史,比特币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可以兑换成不少国家的货币等。
V神:政府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ID+投票”应先从“请愿”开始:V神刚刚发推表示:若政府想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ID+投票”,应该先从请愿这一用例开始,因其不具有约束力,所以安全风险要小得多;但仍可以利用区块链进行验证和ZKP以保证隐私。[2018/6/12]
2017年2月10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报道了比特币价格的暴跌,以及各种局利用比特币进行运营等内容。
2017年9月18日,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财经评论》讨论了比特币监管的问题。指出了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日益成为、贩、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强调投资者要对比特币保持警惕。并谈及交易平台在国内没有合法设立的依据,比特币交易被“毙”了。
2017年11月27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报道,周日比特币价格突破9000美元,周一接连突破9500美元和9600美元两道关口,并说明比特币上涨的原因是因为传统金融开始接受比特币,用户可以更简单地去进行比特币的交易,同时比特币的应用场景更广。
2017年12月8日,央视财经官微称“比特币堪比惊悚剧”,不过也提及比特币期货交易即将在美国登场,甚至用了“即将成为合法货币”这样的措辞。
2018年5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以“比特币:可以真实购物的虚拟货币”为主题再次报道了比特币。报道称:一位来自外国的小伙Jack在北京一咖啡厅用了0.02枚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完成了消费。
相比之前报道内容集中于行情,这次的报道关注了比特币的应用场景。
2018年11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中,对比特币的暴跌以及代币市场的乱象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称全球活跃的虚拟货币约有1600种,总市值高达4072亿,每天的累计交易额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仅比特币一天的交易额就在60亿美元左右。随着市场的混乱,空气币胡乱发行融资,市场开始出现泡沫。
此次的报道引起了很多用户的关注,市场也变得恐慌,在采访中专业人士谈及了各种纯收割的“空气币”。
时间来到了2019年,这一年,央视接连三次对比特币进行了报道。
2019年1月9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法国便利店开始销售比特币。法国一家监管机构已同意允许法国的“烟草商店”在柜台销售比特币,此举无疑将推动普通民众大量使用比特币。
随后的3月8日,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栏目对比特币价格进行了报道,同时还提及了目前数字货币市场上的第二大货币——以太坊。
报道指出,比特币已经逐渐走进了普通大众的视野。虽然目前大部分国家政府并不承认比特币作为货币的合法地位,但在互联网世界的极少数领域,比特币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流通工具。
进入2020年,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随着比特币的走高,以及国外机构对于比特币的认可。央视对于比特币的报道发生了措辞的转变。
总而言之,在过往的7年时间里,央视对比特币的报道内容涉及比特币的科普介绍,产业信息,行情交易,法律监管等等。
报道的措辞和倾向也随着监管以及市场的变化有所转变:从“虚拟货币”的科普,到“庞氏局”、“郁金香泡沫”之类的定性,再到前几年的“风险高”、“缺乏监管”这样的评价,再到如今的“加密货币”、“50天上涨70%”,“跑赢全球股市”等中性甚至正面的措辞表达。
虽然央视对于比特币的报道褒贬不一,甚至以负面居多,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央视的报道,比特币得以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而随着比特币的稳定发展,以及更多主流金融机构的认可与关注,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内容和倾向也会发生转变。
事实上,这种转变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现在连央视都承认了比特币的地位,随着近期价格的暴涨,比特币慢牛也在悄然而至,可是你的手里有币吗?所以于矿工而言,现在正是挖矿的好时机,有一种挖矿模式不需要购买矿机,因为它提供了矿机算力租赁平台,用户无需购买价格高昂的矿机以及寻找廉价的电力资源和矿场托管维护,只需租赁矿场矿机算力就可挖取属于自己的比特币和以太坊,随挖随提出入自由!目前矿场运行5年,具有国内八个大型矿场近50万台矿机,以及中东120MW矿场不断的为客户输出比特币以太坊!用户随时可以到矿场了解考察!
双挖模式:就是比特币以太坊都可以挖,并且只需要选择挖以太坊一种算力就可以挖到以太坊和比特币两种货币!新用户还免费赠送10T算力免费体验,挖矿佳TJK3286或搜工种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