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werPool 流动性挖矿是巨鲸游戏升级版吗?反思 DeFi 治理权之争

协议设计者该思考如何保证治理体系的安全性。如果PowerPool能够聚集足够多的代币,势必会在其他协议的治理上掌控发言权。

原文标题:《以太坊DeFi协议治理权力之争,暗潮汹涌》撰文:PowerPool社区翻译:NovaClub

过去两个月,币圈不乏快速冲上DeFi「热搜榜」的活动,成为人们追捧的宠儿,先有Compound挖矿,后有YFI币价值疯涨,再后来情况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几亿美元的流动资金涌向YAM,一个未经审批的协议,第二天协议就崩了。但也不用担心,新项目PASTA正在筹备中。流动性挖矿势头正旺,横扫全球!

市场上的这些泡沫,归根结底都是关于治理代币。不管一个项目做什么,都要有自己的治理代币。不信你去看,DeFi项目的代币,十有八九都有治理功能,为什么?答案很显然,这是根植代币于任何一种dApp或协议最简单的方法。

Lava成功完成Bvnex币越VN Power上线:据悉,Lava超募500倍成功完成Bvnex币越VN Power上线活动,将于今天20:30 (GMT+8)开放交易,上线首开交易对为LV/USDT。VN Power是币越的越南概念主打板块,旨在发掘优质东南亚概念项目,本次是币越VN Power以来,超募数额最多一次。币越先后与币安、OKEx、MXC达成生态合作,并获得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战略投资。Lava上线Bvnex币越意味着币越生态节点将为Lava提供更多流量支持。此次上线既是Lava首次登陆交易所,同时也是Bvnex币越首次上线PoC项目。

Lava是一个基于容量证明(PoC)构建的数字加密基础设施,旨在凝聚存储空间的信任价值,彻底去中心化、开源、公平且开放生态,打造真实世界的落地应用。[2020/4/3]

治理代币的实际市值约为50亿美元,完全稀释后的还要高出5到10倍。根据几个指标,例如DeFi谷歌的走势和整体市值情况,可以判定现在还未达到顶峰,泡沫会继续增长,就像棵嫩竹笋,还可以十倍速度,快速生长。

声音 | 以太坊开发者:当ETH走向PoS时 ETC将成为最大的PoW以太矿链:有推特网友提问到“当以太坊转到PoS时,所有的哈希算力要去哪?”时,以太坊开发者Virgil Griffith在推特上回复称,当ETH走向PoS时,ETC将成为最大的PoW以太矿链。[2019/8/23]

因此,如果把当前项目和未来新项目的增长资本考虑进来,未本治理代币的市值总额可估算为1000亿美元。

DeFi巨鲸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未来趋势很明显了,治理代币的想法也很棒,但要如何控制这个系统?

如果不通过大量投资,购买项目股份,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在这个「去中心化」生态系统中掌有治理权?

如何控制一切?

动态 | 以太坊开发者决定推迟ProgPow升级:据coindesk报道,在星期五的公开电话会议上,以太坊开发人员决定推迟提交ProgPow升级代码,转而继续进行审计。据悉,该代码将扼杀高性能ASIC矿机竞争网络奖励的优势。这些第三方审计将试图验证实施该算法是否会降低ASIC效率,从而降低其对GPU的竞争力。[2019/2/2]

答案很简单。想要掌控一切就必须集中治理代币于一个协议之中,然后控制这个协议。当然这个方法有个必要的条件,你需要鼓动代币持有人加入这个协议,这才算数!

真正落实这件事情,有多少可操作性?其实也不难,你只需要给钱,同时利用人们害怕错失的心理,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方案FOMO

事实上,大部分治理代币都拿在散户手里,除了能用来投票,既不能产生现金流也不能额外增加收入,作用不大。那投票的价值呢?其实投票价值为零,真正拥有这些票的是巨鲸。所以散户的处境就很尴尬,像一只小企鹅,眼睁睁地看着南极融化,却束手无策。

分析 | 采用POW共识的网络会更加稳定:据CoinDesk作者David Floyd分析,采用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网络要比其他机制稳定的多。某个网站从2009年1月开始统计比特币网络正常运行的时间达99.9926%,以太坊也几乎没有出现过网络停运的情况。但像STEEM、NEO和EOS都出现过数小时的停运情况,因为他们采用的是dBFT或DPoS共识机制,如果有节点出现故障,很有可能会导致网络停运。[2018/9/23]

但是,如果能把这些闲在手里没用的币借出去,拿到钱,还能得到另一种币,对啦,我要说的就是流动性挖矿!大家对这种模式一定心有期待。

已经有项目快人一步了

粗略研究表明这种模式已经开始,有人创建了项目,正在快速发展。现在有两个开发这一体系的实体项目:Cream.finance和Powerpool.finance。

仔细研究这两个项目,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巧合。

Cream.finance最初是Compound的分支,得到了罗伯特·莱什纳本人的支持,和他的团队作为技术咨询。多签方包括莱什纳,Peter3pan和其他信托人,完全稀释资本额接近10亿美元。我朋友查证了他们的代码,确实是Compound分支。有传言说他们从中国市场筹集了1000万美元,我认为这个项目炒得过热,但至于是真是假,谁知道呢?

另外一个项目Powerpool.finance。这个项目很奇怪,也是作用于Compound分支,和上个项目的区别如下:

代币模式有所升级。它的治理代币不同于Compound代币,在集齐Compound功能的基础上,再加上一项特殊功能,就是可以决定池中那些无人认领币的投票意向。他们正在开发跨链方案,将以太坊,xDAI,Maticchains连接起来。

为什么我说它奇怪呢?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这个项目还很新,但目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对背后的团队一无所知。就仿佛没人愿意站出来公开背书该项目。很多名人大咖像RobertLeshner,JakeBrukhman和一些享有盛名的风投在Twitter上关注了该项目。至今一单未开。该项目现有的一个分步推行的测试网站,可以用来挣代币,实际上根本挣不到。我有几个朋友都试过,我也试了,根本不行。对了,还有消息说几个一级风投曾经咨询过他们测试网的代币分配,想买代币,但是申请都被拒绝了。所以这个项目不需要钱哈。还有传言称只有选中的巨鲸才能登上这个测试网,也就是治理代币持有量排名前几的才有资格。网站上的提问栏基本空白,没有几个问题,所以参与测试的人都是通过邮件询问,看来他们想要待在暗处,保护隐私。与xDAI和Maticchains的联合旨在吸引小用户,因为他们负担不起以太坊的矿工费,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以太坊的目的不在小鱼而在巨鲸。好了,我来总结一下:

有人正在尝试理解治理代币的潜能。他们创建一个项目,采用简单的激励体制,聚集治理代币。除了巨鲸或大人物,他们拒绝任何人参与代币分配,想要控制代币最初的供应。他们有强大的开发团队,声称要开发跨链DeFi方案,集三层网络于一体的产品。有人跟我说这个团队也曾效力过以太坊,掌握很多信息。归根结底,这是一场巨鲸游戏。如果说YFI是巨鲸游戏1.0版,那这就是2次方版。我们该怎么做:

协议设计者该思考如何保证治理体系的安全性。如果Powerpool能够聚集足够多的代币,势必会形成一股力量,在其他协议的治理上掌控发言权,到时候我们都会受到影响。治理代币的巨鲸们,也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我很好奇,到底谁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创造出这个体系,主导DeFi协议链上治理,聚合DeFi众生相!

来源链接:telegra.ph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62ms0-0:4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