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谈些趋势,多解决些问题
最近两天,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的一篇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标题为《迎接Web3新机遇,应对开户》。
核心内容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看来,目前并没有任何法律或监管要求禁止在香港经营的银行向虚拟资产相关机构提供银行服务。香港金融管理局积极与银行讨论,希望银行须秉持「风险为本」的原则进行客户尽职审查,避免不必要的程序,亦不应「一刀切」拒绝开户申请,从而解决虚拟资产创业者在香港银行开户难的问题。
讲问题、摆法理,给方案。这一波操作如此丝滑,务实、给力、接地气。
解决好一个Web3.0从业者的小问题,胜过喊十次区块链革命的口号。有时候,我们可能太喜欢宏大的历史叙事了,却忘了那些被高光照亮的历史瞬间,只是历史长河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一件事而已。
知情人士:香港金管局正敦促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接受加密货币客户:金色财经报道,据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在上个月的一次会议上,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何不接受加密货币交易所作为客户提出质疑,并正在向包括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内的银行施压,要求他们将加密货币交易所作为客户。
对此,渣打银行表示,与监管机构就不同主题进行了定期对话。汇丰银行表示,非常关注香港这个新兴行业的政策和发展。中国银行拒绝置评。[2023/6/15 21:38:05]
香港若是真要成为全球加密金融之都,类似这样的问题解决型事情可以多来一些。
当然这篇文章咱不是为了拍香港政府的彩虹屁,而是想就这位阮总裁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和逻辑。
区块链行业的很多从业者们,深陷这个逻辑陷阱而不自知,稀里糊涂的给别人交了很多学费。
香港金融科技周:香港将开展NFT发行、稳定币等一系列试点项目:金色财经报道,CrossSpace创始人0xLeon发推总结今日开始举办的香港金融科技周现场摘要,称香港政府会开设专门的人才对接部门,吸引全球金融科技人才;香港政府和监管部门会开展一系列的试点项目,包括NFT发行、稳定币、数字债券等;会设立40亿美元的科技基金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等。[2022/10/31 12:00:08]
2.三个朴素的法律道理
作为Web3.0的法律服务律师,但凡周围的朋友聊到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往往会发表一番观点:这个行业目前还是有点乱,要是有法律出来管一管就好了。
这话虽然说的很是正确,让你挑不出毛病,但这话真要较起真来也不对。
原因是什么?还是太小看法律这个古老的游戏规则了。
香港金管局:加密资产有需要纳入监管框架:6月24日消息,据香港电台,香港金管局副总裁刘应彬表示,部分稳定币价格近期较为波动,是向市场发出清晰警号,显示有关资产可能衍生的风险。刘应彬在一个论坛上提到,加密资产快速增长,目前占全球金融资产约2%,由于相关资产可以用作支付和交易、用途广泛,与主流金融系统紧密联系,不能低估相关挑战,有需要纳入监管框架。金管局计划以“相同风险、相同监管”方法,规管相关机构和活动,过程将参考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做法。(金十)[2022/6/24 1:29:00]
虽然法律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学科,但它也有基本的道理。其中有三条是现代法治社会基石般的存在,如果将一个国家的所有法律条文理解为一个摩天大楼,那这三条就是成千上万条的法律法规,都是基于这三个基本共识而成立。
第1条:关于刑事犯罪,法无明文规定不犯罪。这意味着,如果某项行为并没有被写入到《刑法》中,那它就不是犯罪,最典型的是罪,法律规定受害者只能是女性,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一个男性做了一些违反他性意志的事情,不好意思,你不构成罪。
香港金管局发布关于加密资产、稳定币的讨论文件:金色财经报道,1月12日香港金管局发布关于加密资产、稳定币的讨论文件。文件阐述了金管局就加密资产,尤其是用作支付用途的稳定币的监管模式的构思。该模式参考了国际建议、本地和其他主要地区的市场和监管情况,以及用作支付用途的稳定币的特点等。金管局亦在文件中以问与答的形式聚焦一些议题,促进持份者分享意见。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先生表示:加密资产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稳定币,是国际监管机构关注的课题,因其可能为货币和金融稳定带来风险。金管局一直密切留意相关发展,并希望主动向业界和公众分享我们的想法。我们欢迎持份者提出意见,并会在这个范畴制订一个风险为本、务实和灵活的监管制度。
此外,香港金管局将于7月前建立加密资产监管框架。[2022/1/12 8:43:55]
第2条:关于民事权利,法无限定即自由。意思是,如果法律法规没有否定性的明确限制你去做某些事情,那么从法律上来说你就是可以去做的,比如在国内经营NFT数字藏品这事,很多朋友在国内不能干,但这并不对,因为法律并不禁止。
香港金管局:与人民银行合作,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香港测试:10月25日消息,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2021金融街年会上表示,为了让两地居民得到比较边界的跨境支付服务,金管局与人民银行合作,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香港测试。余伟文指出,对外,香港金管局积极跟国际金融机构、海外央行推动金融创新;对内,香港金管局致力于科技促进跨境贸易。在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热潮中,香港走在前列。一方面通过发布报告介绍数字港元(e-HKD)最新的研发进展,另一方面与人民银行共同加入国际清算银行开展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深入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结算中的应用实践。[2021/10/25 20:54:53]
第3条:关于政府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要想作恶,那简直太容易了。所以本着权力要关在笼子里面的原则,现代主流的法治国家,从法律上对政府的管理是:除了法律明确说了这事政府你能干,否则这事你就不能干。
如上三条基本的法理,任何一个上过法治教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的,更别提那些读了四年法学本科的律师同行们了,可我发现,越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反而越容易被那些懂法律的朋友们揣着明白装糊涂。
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这点不论是在中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还是香港这样的判例法地区,都是一个基本的不能再基本的道理,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长这篇文章,说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既然没有任何法律或监管要求禁止区块链创业公司在香港开户,你们银行作为商业服务的乙方,凭什么拒绝提供商业服务?
说小了这叫银行的风险防控,说大了这叫客户歧视。
3.不要套路Web3.0创业者
同样的道理,在没有任何法律和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区块链创业公司应当享有银行开户的权利。对应的,区块链创业公司自然也有自由“发Token”的权利。
注意,这里我是特意打了引号。因为Token直白一点来说,他只是一种权益凭证,至于存储它的是中心化的还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从法律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发Token”这事有风险、不能做呢?这就涉及到我们对Token背后权益的界定。
如果Token锚定的是你APP或者商家服务的积分,那完全没问题,你随便发。只需要遵守法律关于积分的法律规定就可以。
如果Token本身就是你们出售的虚拟商品或者赠送给客户的纪念品,你也可以随便发,只要遵守消费者保护法的相关法律就可以。
但是,如果Token背后锚定的是你公司或者项目的股权或者类似股权的权益,那这就属于“证券法”要管理的事。
原本在区块链行业所说的不能发币,原本意思是对于证券型的Token法律予以明确否定或正向引导,但现在好像愈发的扩大化解释了。
有朋友会说,事情真的这么简单?答案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
2022年中国NFT数字藏品大火,很多朋友会过来问这事能不能干?我的观点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当然能干。
那行业里面大家谈到的ICP、EDI、文网文等是什么情况呢?真相是:这些东西是商业经营互联网都需要去办理的,跟你经营的是否是NFT数字藏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更残酷的一个真相是,因为中国内地历来对于外资进入互联网行业有持股的限制,导致很多拿了美元基金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办法办理ICP证,所以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处于无ICP证的状态。相较其他互联网行业,国内NFT数藏行业不是资质不够齐全,而是相当的齐全,至少已经超过了80%的其他行业的选手。
你在中国经营NFT数字藏品,你在你的APP内发行积分,也没有任何的法律障碍,至于商品之间的用户流转,只要不违反积分和人民币之间的双向流通,自然也不会触犯什么法律风险。
对于Web3.0绝大多数的创业者而言,你的创业项目并不存在什么特别的法律风险与监管准入资质。在法律没有明确否定和禁止的情况下(比如经营虚拟货币交易所、公开发行证券类Token来募资),创业是你的选择,也是你的自由,在法律没有明确否定和准入资质前,你不需要去申请任何所谓的牌照。
你说这篇文章的内容,那些圈内的“资深合规服务商、法律工作者们”不知道吗?
他们知道,但他们不想让你也知道。
来源: 刘红林律师
金色荐读
金色财经 善欧巴
Chainlink预言机
区块律动BlockBeats
白话区块链
金色早8点
Odaily星球日报
欧科云链
深潮TechFlow
MarsBit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