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DCEP不可能很快成为跨境国际支付清算体系

4月23日,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在其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关于央行DCEP的几点看法》。文章表示,DCEP只是人民币现金的数字化,而不是所有人民币的数字化。现在很多关于DCEP的说法实在是过于夸张。文章还指出,1.DCEP可以替代部分现金,因此有利于降低现金印制和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合规监管,但不可能很快取代所有的现金。2.DCEP作为数字现金,在货币总量中的比重可能很低,所以,即使推出DCEP,至少短期内也不可能重构传统金融体系。3.DCEP并不会像比特币一样完全是无需许可的无国界的区块链运行体系,不可能很快成为跨境国际支付清算体系。4.即使中国率先推出数字货币,是否能够奠定自己在数字货币领域的领先地位和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能否由此就使中国的数字货币成为全球的数字中心货币,完全取决于中国所运用的技术方案是否领先,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否全球领先。5.为实现DCEP有限匿名要求,一笔交易可能要同时将信息传送运营机构和央行,而且所传送的信息内容还有所不同,这在设计上会非常复杂、操作上可能成本要高于目前的银行网银或支付机构的手机支付,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并容易得到参与各方的欢迎值得关注。

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数字人民币面临全球正进入负利率时代的挑战: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表示:“数字人民币面临的一个挑战在于目前全球正进入负利率时代,负利率时代,数字货币将带来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的价值问题,因为目前像国内商业银行基本上利差收入占到65%以上,如果数字货币来了,银行只覆盖支付及结算流程,并没有清算,那么银行还能干什么?即如果银行只提供支付的服务,那么关于理性的中介的基本价值又该怎么重新定义?”(第一财经)[2021/1/20 16:34:06]

中国银行:已累计提交37项区块链技术专利:中国银行(601988)在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截至2019年11月底,中国银行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应用主要集中在跨境汇款、贸易结算、电子钱包、数字票据、押品估值、公益扶贫、数字雄安等领域,已累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37项专利。区块链技术以更低的成本解决了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递难题,将构建更加共享开放、更透明可信并可核查追溯的可靠系统。其节省成本的关键在于大规模应用后参与企业的数量,以及区块链生态体系的建设程度,不同业务领域节省成本的程度也存在差异。[2020/4/1]

声音 | 中国银行原行长:超主权数字货币有可能从根本上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中国金融》杂志上发表文章表示,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基本架构,目前意见并不一致,例如,是基于通证Token还是基于账户Account,是为零售服务还是为批发服务,是锚定的还是非锚定的,有待进一步论证和抉择。他认为,Libra对现有货币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超越国家主权,僭越中央银行,跨越商业银行。超主权数字货币有可能从根本上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一是可能冲击主权货币地位,二是可能重塑货币霸权地位,三是可能形成跨越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四是可能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李礼辉最后表示应该积极应对数字货币发展带来的挑战。一是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主导权,二是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三是加强国际协调。[2019/9/3]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78ms0-0:5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