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秦源
自比特币于2008年诞生已来,在略超10年的时间里,数字货币快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交流中。
2019年6月,Facebook推出数字货币Libra项目的白皮书,计划于2020年6月正式落地。一时间,数字货币真正进入应用似乎有了相对明确的时间表。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DC/EP项目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曝光度也显著提升。
总结归纳目前已有概念的这些数字货币,可以分为官方和民间两大类。由于普通民众在谈论数字货币时往往又潜意识的将“数字货币或多或少对现有金融体系有“颠覆”相挂钩。因此,关于未来数字货币的路线选择问题,无形之中有官方和民间两条路线之争。而这种争论和1970-80年代的互联网标准之争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
观点:美国需要改变对加密货币监管的态度:金色财经报道,《创智赢家》成名的Kevin O'Leary对美国政府处理加密货币监管的方式感到担忧。他表示,联邦政府不太关心政策,而更关心采取快速行动,而这又会损害创新。他表示,目前,在加密货币方面,政策就是美国所需要的。他评论说,政府不需要做任何花哨或特别的事情。它只需要实施正确的规则来确保该行业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安全和健康的。
O'Leary指出,我并不是在寻求联邦政府提供创新。我正在寻找他们提供政策。我们不需要他们来开发任何东西。我们要做的是授权多种稳定币,所有这些稳定币都由美元支持,并让它们在市场上竞争。他还表示,他认为采取更多行动确保所有加密货币公司都使用清洁能源运行非常重要。如果加密货币公司继续走过去几年的道路,将遭受严重损失。[2023/7/1 22:11:20]
1970-80年代是互联网从之前百花齐放的局域网时代走向真正意义上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的扎根期。在这之前,互联网的标准也是花样百出,这其中也包括后来的互联网标准TCP/IP。这些标准都可以视为民间标准。198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了OSI标准。虽然ISO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官方组织,其推出的标准也没有强制力,但相较于包括推出TCP/IP标准在内的那些组织,无疑更官方一些,更具权威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OSI标准推出后,当时很多权威和专家都对其给予厚望。OSI作为互联网标准至今在很多教科书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观点:DeFi金融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监管关注:管理咨询公司BCG Platinion和Crypto.com联合发表的一份研究论文指出,DeFi金融和yield farming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监管关注。根据DeFi Pulse数据,自今年年初以来,跨DeFi平台锁定的加密抵押品的价值已经增长了1200%,达到90亿美元。DeFi在设计上是去中心化的,这意味着它不为用户提供KYC需求。报告称,DeFi的运营基本上超出了政府和监管控制的范围,这引发了人们对非法获取金融服务的担忧。随着DeFi规模的扩大,人们担心全球监管机构会将注意力转向DeFi。这可能涉及使用去中心化的身份和地址检查服务,以将某些用户列入黑名单。研究指出,FATF目前的建议是,如果DeFi协议足够去中心化,且其背后的实体不参与日常运营,那么它可能不会被归类为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因此将不受旅行规则的影响。(Cointelegraph)[2020/9/16]
但40年后回头看,更准确地说,在1990年代,TCP/IP作为互联网公认的标准就已经确立了。更为尴尬的是号称技术上更好的OSI标准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落地过。OSI标准的完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互联网的兴起是一种市场自发行为,标准化组织的推荐标准相较于市场标准并无特别的官方支持。而事实上美国一直是互联网的领头羊,TCP/IP虽是民间标准,但其支持者和受益者主要是美国的公司,实质上代表着美国的利益。二是OSI标准推出时间已晚,围绕着TCP/IP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和利益圈,而OSI作为一个标准并无一个强有力的推广者和利益相关者。三是互联网从出现到普及是一个应用驱动下渗透率持续提升和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有应用便于推广比技术上的完备性和权威性更重要。
观点:区块链在集装箱运输产业链中必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教授级终身成员及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綦晓光、上海海事大学学者林益松、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苏京春发文称,从区块链在航运物流业的分布看,其应用和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数据信息共享、加密创新。二是建立可追溯的区块链运输信息识别和交易系统。三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数据平台,推动数字化进程。四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代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践和探索尽管仍在起步阶段,其商业前景也尚不明朗,但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可追溯等显著特点,决定了其在集装箱运输产业链中必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实现技术与航运生态的有效融合。[2020/8/11]
不同于互联网标准之争发生于互联网从0到1的过程。比特币、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都是互联网从1往后的事情。监管当局、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及其迭代和颠覆性都有所认知。从近年来互联网创新的前沿共享经济和数字货币来看,互联网创新越发向公共经济领域挺进。对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属性,特别是平台型公司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如何监管?公众和监管当局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思考,互联网及其创新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是大势所趋。
观点:比特币的高链基本面正在消退:根据Glassnode相关文章中的观点,比特币的高链基本面(high on-chain fundamentals)正在消退,在过去一周中,图表中许多数据出现了相对下降。比如:在过去7天里,链上BTC指数(GNI)出跌至73点;网络健康指数也下降了8个点。Glassnode分析称,链上数据现在不太可能飙升,并且可能会耗尽现货价格。[2020/5/19]
因此,在数字货币这一公共属性极强,监管密度很高的领域,大概率很难重现新兴势力一边倒的兴起,传统势力一边倒被颠覆的现象。Libra项目白皮书自发布以来的遭遇,就是一个监管者不断认知的过程。从某种意义来说,监管者认知到位,监管到位反而有助于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在数字货币领域,央行或传统金融机构推出的数字货币在和互联网新势力推出的数字货币之间的竞争应该不会重现互联网标准之争中的偏官方的OSI标准完败于民间的TCP/IP标准的情况。
不过,央行和传统金融机构若推进数字货币项目也不可想当然的认为依托于法律强制力和在位者优势,即便再加上先发优势就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边缘化新势力的数字货币生存空间。
互联网的颠覆性依旧存在。现有的货币发行流通及其对应的金融体系本质上是传统现代国家兴起和工业化分工的产物。而互联网分工密度指数级于工业化分工密度,不同于工业化时代金融行业和其他经济部门之间是相对平行的分工协作模式,互联网模式下大量的金融行为嵌入在使用场景中。互联网已成为很多货币使用和派生的首选场景,这一点传统金融机构相对于互联网新势力反而有劣势。
总之,数字货币领域很难重现互联网标准之争中OSI标准的完败,但OSI标准的完败对于传统金融部门而言,仍是一个警醒。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