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牵动无数人的心。然而对热议中的央行数字货币,各界应该支持和鼓励,但却不宜过分吹捧。
自从8月份传出消息称“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后,央行数字货币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连续多月成为各大财经媒体和论坛的各种讨论分析中必谈的热门话题。10月24日,高层领导对区块链的关注,再次把全社会对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视推向新的高度。
独立和客观,是财经评论员的基本职业修养,也是凯叔对自己的最低要求。
多家媒体欲就这个问题采访,凯叔一般都婉言谢绝,甚至不惜搬出外交辞令“不对假设情况发表评论”,在一些现场问答等推不掉的场合,凯叔只做出非常谨慎的推断和猜测。
瑞典央行初步公布央行数字货币E-Krona的五年时间表:据The Block消息,瑞典中央银行行长Stefan Ingves为计划发行的数字货币E-Krona制定了一个暂定的时间表。Ingves表示,在五年之内,瑞典央行拥有可操作的数字货币“是一个合理的目标”。虽然这是该银行首次提出这样的估计,但早些时候对E-Krona的乐观态度意味着这一时间表并不像一些人可能预测的那么快。[2021/4/17 20:29:19]
遗憾的是,凯叔这样的人属于不受待见的异类。
无疑,央行数字货币被赋予众望,可是众人过度的关注、意见领袖不负责任地夸大、媒体过分的渲染,导致央行数字货币如今被吹捧过度了,甚至开始走样变形。
朱民:应加快试点央行数字货币 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日前在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应加快试点央行数字货币,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利用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和发展区块链技术构建面向未来的金融新生态。另外,朱民表示,要构建综合和整体的金融风险监测和监管体系,为金融开放、金融发展和稳定保驾护航。在金融开放和发展中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要素,相应地增强金融监管能力,完善与全面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维护金融安全。同时,建议建设金融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中心,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要素,定期扫描金融风险,对突发事件制定预案。积极稳妥推进沙盒监管落地,有效提高实时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中证网)[2020/12/2 22:52:03]
有人已经开始热烈讨论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取代微信、支付宝,如何冲击现有商业和银行体系,如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一带一路”,如何压倒Libra并挑战美元霸权。一夜间,央行数字货币化身为“灵丹妙药”。
声音 | 华尔街日报: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终结美元霸权:《华尔街日报》本周一发文称,全球央行正越来越接近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其将必然威胁到美元的霸权地位。美联储等的中央银行实际上已经通过商业银行发行了数字货币,然后商业银行通过电子方式将钱出借给家庭和企业,使客户能够以数字方式进行付款和接收付款而无需交易现金。但是中央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运作,其还可以直接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目前各国正在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试验,其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不过,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使私人加密货币难以普及。最重要的是,竞争激烈的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引发新型的货币战争,可能出现美元可行的替代方案。[2019/9/24]
更有不肖商家,宣称自己和央行在DCEP上合作,甚至有个别机构冒用央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企图进行和。央行不得不连续多次官宣辟谣。
声音 |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才是本源: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发文称,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服务才是他的本源,区块链技术将会渐近式发展,刚开始在小而美的闭环场景落地会更实际、成功可能性更大,也容易树立信心。实际上在强势型企业、层级型企业、垄断型企业生态,区块链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区块链恰恰解决了一些非技术的一些问题。区块链也是一个此消彼涨的技术,混搭各种优势技术来实现综合效果最优。[2018/8/31]
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央行数字货币目前还没正式推出,而且其推出“没有时间表”,技术上不一定采用区块链。所有的推论,都基于央行官员领导在不同场合透露出的只言片语。
把这些碎片化信息拼凑而成,全部汇聚起来仅有如下一张表格。
对这样的蛛丝马迹做过度的猜测和炒作,无疑是徒劳的、有害的。在这场被过度狂热追捧的盛宴里,媒体和意见领袖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凯叔在多个公开讨论场合,看不下去这些没有根基的猜测和夸大,忍不住提醒现场听众,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根源不在于什么形式,央行数字货币未必能奏效。而且目前在海外,不管是对于机构还是个人,人民币都已经是电子形式,现钞比例极低,而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的是现钞,因此对人民币国际化效用不大。再退一步,假设凯叔才疏学浅,也许央行数字货币真的能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那也要等央行数字货币在境内推行且成熟后,才有可能涉及境外复杂的环境和法规。这就跟婴儿还没会走路,就大谈特谈他百米赛跑速度多快一样,毫无意义。况且,央行数字货币严格说来还没问世,连婴儿都不是,最多属于胎儿,产期待定。
然而这些言论,无一不被媒体和主办方屏蔽,理由是“不合时宜”“不正确”。凯叔听了实在义愤填膺,是什么时候开始,冷静、客观、中立的分析已经没有容身之地,难道死命吹捧才“合时宜”“正确”?媒体的节操都跟獐子岛的扇贝结伴一起游走了吗?
央行都看不下去了,出来澄清。11月12日,在第四届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定义数字货币的未来”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中国版的央行数字货币既非瞄准跨境支付,也不像“摩根币”一样用于批发资金服务,而是会为中国目前已经非常先进的电子支付系统提供更多冗余性。
显然央行数字货币不是为了人民币国际化,也不会大范围影响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这下很多意见领袖被打脸了,虽然群众的记忆也许是短暂的,可是公开言论在网络上却是永久的,当初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样子将被传为笑柄。
其实众人这么过度热捧,反而给央行造成原本没必要的压力。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涉及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工程浩大,绝非易事,否则也不会迟迟未推出。
建议央行择机系统宣布其功能和构架,溯本清源,以正视听,不仅能杜绝,还能降低市场的预期,否则,任凭这些吹捧言论大行其道,长期下来不断抬高大众预期,到时候恐怕不知如何收场。
与其期望过高而变为失望,不如保持平常心,说不定还能获得意外惊喜,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对央行数字货币,不妨多一分成熟、淡定和严谨。
来源: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zl/people/2019-11-14/zl-iihnzhfy9165369.shtml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