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是可以“跳出自我”去“思考自我”的时间,就像《比特利恩的中场战事》中,利恩一只在思考自己的归属,最终寻得目标。
而身在区块链浪潮的创业者们,需要思考什么呢?每一个公链项目创世之初都有“伟大的愿景”,即使发展过程中有千难万险也不能说结束就结束。如何在失败里继续?如何在自嗨中求真?
今天是94后的2周年,但朋友圈没有了1周年的热闹,我看到很多人在传一张图,写着“在泡沫中肆意疯癫,在暴利中尽情狂欢”,读起来有些“大气”,但好像明天区块链行业要消失一样。
币圈是区块链的一部分,不代表全部,在技术与行业发展面前,狂热是个双刃剑,两年足以让所有人看懂世界,认清自己。留下的人,不能只有财务自由的投资者和梦想财务自由的投资者。一定还有很多其他角色。
区块链进入中场
2018年,人聚人散,狂热时期的三点钟社群逐渐潜水,大咖离圈退群,不少明星创业者的项目,黄了,相继消失。
媒体人朱晓培曾把在文章中把数字货币狂热分子形容似“拜币神教”,引用了众多大咖对区块链的创业者与传统的创业者不同的描述。
PreAngel资本的王利杰曾发表了这样的感慨:“投机,疯狂的投机。越是深刻研究区块链技术,越能感受到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很多人做事情无节操、无视法律和规则、无视道德和良心的底线,唯恐天下不乱。把如此高风险的数字代币,分散给成千上万个风险承担能力极低的‘小韭菜’,割了一波又一波。
美联储6月维持利率在0%-0.25%区间的概率为94%: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6月维持利率在0%-0.25%区间的概率为94%,加息25个基点至0.25%-0.50%区间的概率为6%;9月维持利率在0%-0.25%区间的概率为94%,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2021/5/27 22:48:24]
而被3点钟群踢出来“宝二爷”有更“高深”的总结:数字货币就是个流量生意,进入币圈,其实就是进入娱乐圈。
邵亦波的观点则更切中要害:买ICO的人98%会血本无归。有少数公司的模式适合基于区域链tokenize,但是大多数不适合。即使适合的,公司业务成功了,也不代表token会有价值。ICO现在让一个白皮书就可以面向大众融资,比98年夸张太多了,所以泡沫也会更大。
陌陌创始人唐岩也曾说:“这币那币的别找我,我们业务目前为止挺健康的,没动力搞这些。”
没有区块链,其他的产业,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无人驾驶等也都在高速发展,但发展路径,是以企业为中心,实现一个长青的基业。在若干年创业潮中,区块链中的获利方式并不多见,因此,传统的创业者视区块链为泡沫也是必然,区块链创业者视传统为落后,也可以理解。
但在面临发展困难时,这些理解和意识的问题都会成为真刀真,会成为真金白银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发展问题面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在区块链经历狂热之后,中场休息阶段,区块链从业者该思考什么?该意识到战争如何继续以及如何胜利?该意识到与自己日益竞争的是谁?
比特币期现价差今日为7.94%:金色财经报道,据同伴客数据显示,11月26日比特币年化期现价差为7.94%,较前一日下降0.72%,市场情绪指数为“乐观”。
指数参考:>205 % 极度牛市;10%~20% 牛市;5%~10% 乐观;2%~5% 谨慎乐观;0~2% 谨慎;-5%~0 谨慎悲观;-10%~-5% 悲观;-20%~-10%熊市;<-20%:极度熊市。[2020/11/26 22:10:15]
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以下点,希望可以为区块链从业者延续项目有所帮助:
1.巨头环聚下求生
2.滥用资源过度,没有留存
3.认知折叠和工业化
巨头下求生
在这短短的两年中,区块链行业的巨头已经将最好的资源聚拢在手中。
从产业上看,币圈成型的产业只有两个,一个是交易所,一个是挖矿。
矿业中,几大矿机巨头遭遇过折戟沉沙,青黄不接。但熬过熊市,牛市中仍有机会翻身。矿场则是一直要面临成本考量,这是一门地产生意,找地找电,租机位。而矿池,作为挖矿的前端,模式很轻,反而成为了整个供应链中最终聚拢的流量和资源的角色。矿池也是很明显的流量生意,通过收取手续费生存,但利润率较低。因此,矿池创业想要得到短期高速增长,基本不可能。
在交易所的赛道,三大巨头交易所稳定的占据顶层,这几大交易所都是行业最早期的从业者,经历过牛熊周期,有钱、有人、有势能、有信仰。因而整个圈子的成绩都会越来越集中于此。
Curve近24小时交易量上升166.94%:据欧科云链OKLink数据显示,截至今日18时,近24小时以太坊上去中心化交易所总交易量约合5.84亿美元。其中交易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Uniswap V2 2.6亿美元,环比下降0.68%;Curve 1.54亿美元,环比上升166.94%;0x协议 0.58亿美元,环比上升16.83%;Tokenlon 0.39亿美元,环比下降 4.16%以及Sushiswap 0.23亿美元,环比上升40.74%。[2020/10/15]
交易所和矿业都是生长在区块链行业两大核心上的产业。两大产业占据了圈内最成熟的盈利机会。如果想要在这两大赛道中创业,最简单的是埋藏在一个业务线里,与巨头为伍。例如偏向交易所的市值管理、量化、区块链券商,偏向矿业的硬件供应商、矿场服务等。
但这些机会和位置少之又少,巨头环聚的现状会让更多的资源向巨头集中,如果巨头将所有的业务为了做生态都做完了,那很多小项目也将会在不远的未来夭折。只有区块链项目可以做的比巨头更好,比巨头更快,比巨头更具竞争力,才能有成活的机会。
但似乎,大部分项目都没有意识到或改变不了。
滥用资源过度,没有留存
风口带来的是狂热,狂热带来的是红利,红利中,有钱、有流量。
以公链项目为例,大部分项目都拿到了基石和私募,甚至代币已经上所多时。这些都是风口带来的钱,风口中还吸引了投资者以及流量,但大部分项目都没办法做好留存。
行情 | BTC再次站上9400美元:火币全球站数据显示,BTC已再次站上9400美元,现报9420美元,24小时涨幅为0.48%。行情波动较大,请做好风险控制。[2019/10/29]
公链可以做什么留存呢?有两种,一种是以公链内的产品聚集用户和投资者,一种是以社交工具聚集投资者和关注者。
很多项目都在说要重视用户体验,做出最好的产品。但因为从业者与用户的认知差别,很多产品只能做到在投资者中筛选,也就无法推广到外部需求中。这其中有两个潜意识在作祟,一是区块链认知对产品设计的理解,二是技术人员对技术的过度信任和依赖。
例如,做一款用于社交沟通的软件,而当软件内很多体验必须要加密货币完成时,用户会明显发现体验延迟、流程繁琐等。互联网市场中体验优秀的App已经严重饱和,用户不会仅因加密货币而为这些产品买单。
项目方往往还会花费精力和财力建立社区或社群,而前端产品给用户或投资者的体验却大打折扣。这是资源、成本的滥用,经历了一个周期后,社区、社群并不活跃,产品的用户量也少之又少。
这是大多数公链项目的常态,留存让项目岌岌可危,为什么?问题的核心在于太信仰流量。
流量模式在没有好产品做留存抓手时,流量就没有价值,很多公链的留存,都以持币为主,但币价跌了,共识破裂,也就没社区了,而开发者呢,没有足够多的激励支持开发好产品帮助生态发展,同样会前功尽弃。
动态 | 接受BCH的网上商店已超945家:据CCN报道,根据一位可能与比特币现金协会有关的Reddit用户最近发布的帖子,目前接受BCH的网上商店数量已超过945家,接受BCH的实体零售商的数量约为670。[2019/1/2]
其实,在区块链行业风口初期,很多公链项目都在做替代生活需求的工具产品。这是对的,但币价的杠杆效应太严重,导致项目中心和思考角度受限太多。两年的时间,按照互联网产品的打造,也足以做好一款产品来聚拢用户并盈利。
去掉意识里的杠杆
区块链是一个金融属性主导的行业,行业本身就处在一个加杠杆的产业中。我们所看到的金融交易,每天交易额巨大,但实际调用的资金,就要严重的大打折扣。而每个项目的市值,则大多以交易市值计算,这让项目方大多形成了潜意识杠杆。
杠杆的作用会给项目发展造成很多认知误区,例如错估市场、对项目成果认识不清、误判项目价值和用户需求等。
例如,大部分项目会把投资者的预期作为主要价值,这最终会让项目变成一个金融操盘项目。亦或者,对估值的错估,用巨资去投入广告费用或研发费用,没有造血能力,后期仍旧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二级市场上,或为了盈利而向交易靠拢,让用户画像的范围越发集中。
在最早起的企业融资流程中,种子轮和天使轮看产品、A轮看模式、B轮看增长、C轮看数据、D轮之后看新业务以及现金流,最后到上市退出时,最快也要经历5年。整个过程中,速度很快,但业务步骤开展流程也是完善的,庞大的市值,建立在日积月累的分毫之中。从创始团队的视角看,这个庞大的生态,不能轻易分崩离析。
但一旦早期追求杠杆,必然会是实体空虚。况且,面对二级市场上的资金需求,早期融到的钱根本无法留出更多的钱用于项目发展,几个人的项目,就要操作巨大的市值盘面。结果无法预知。
认知折叠和工业化是区块链突围的角度
不得不说,区块链项目,成也在于金融属性,而可能败也是因为金融属性,因此,在目前区块链行业的现状中,项目突围的角度需要一定程度上跳出金融角度。
有两件事可见,2018年1月,3点钟社群狂热的时候,陌陌以6亿美元现金,外加265万股新发行的ADS股票,拿下了探探100%的股权。在资本寒冷的2019,快手和百度在8月刚刚用4.3亿美元战略投资知乎,地主家仍旧有余粮。
在上文中宝二爷说到了,币圈就是流量生意,各种引流以及转化。但在引流和转化中,所谓的激励都是杯水车薪,项目并不能在平台和产品里沉淀好的现金流,或者储备足够的资金来应付困难和做战略选择。
长远来看,区块链项目需要一个正向现金流。而正向现金流一定要有逻辑正确的产品,也要有一个将复杂流程融合在一个协作页面的过程。
这里的关键词叫认知折叠。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被折叠过的系统里面。这种折叠,有的是靠高深的科技突破,比如内燃机和计算机,有的只是简单的方法创新,比如流水线和集装箱。但是,只要能把一大堆的复杂性折叠成一个简单的产品,整体的认知水平就会被实质性地提高。
而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折叠得越深越好,产业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享用最简单的协作界面。但分解到每个从业者或项目上,你得有能力展开那个被折叠的系统。否则,就会被各种表面上的现象迷惑。身处区块链的从业者其实都被二级市场拉的脱不开身,而没有将区块链的技术和认知折叠在哪一个产品中。
在著名的企业顾问刘润老师的课中,我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分为两点:
第一,在事物的系统里建立“增强回路”;第二,在这个增强回路里,找到核心动作。
增强回路的逻辑是一件事情的因能够增强果,果反过来又增强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地循环增强,只要搭建出这个增强回路,整个系统就处于自动加强、自动扩张的过程中。
而核心动作则是,想做的事越大,手头干的事就得越少,最终推动的系统规模才能越大。大系统,都是一些简单要素大量重复的结果。简单,动作少,才能靠大量复制扩大规模。这就是核心动作的属性。
作为一个项目方,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巨大的复杂性封装在一个简单的物品里面。因为认知提高了东西复杂性,但会降低其中认知折叠的程度,会削弱可复制和扩张能力。区块链作为高新技术,其认知上的复杂性极高,但一旦可以通过提升后端的复杂性,降低前段的复杂性,并在前端形成一种封装,这种认知折叠,这就是真实进步的过程。
例如在2018年极速发展的矿业,其产业核心是通过认知折叠封装了可复制的“矿机”,大大降低了前端的复杂性。
对于其他项目是同样一致的,封装后端复杂性将会成为区块链落地应用的重要方式。也是行业再次指数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种认知折叠后的封装,在供应链体系里,是规模复制的基础,就像工业化进程一样,工厂的生产必然是流程清晰,步骤明确,可量产并且可复制。
即使是多难的技术解决方案,复杂性一定只在于后端,而不在前端。这也像现代医学一样,把对病的所有知识体系,折叠进了一颗小小的药丸里。
写在最后
在94过后的两年中,当项目进展不顺时,我大多听到的都是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牛熊周期里,难道区块链项目只能熊市潜伏,牛市收益吗?这反应了唐岩调侃语句的一个用词--“健康”。对于项目发展,很显然,健康才能生长,健康的增长、健康的财务等等都是必要的。
可似乎在大环境背景下,项目方都成了躲避者。就好像小说《三体》里写的极昼,人类都躲避在暗处,一旦暴晒会成为人皮,需要浸泡才能恢复生命力。
区块链不能成为现今不健康企业的投机之选,也不能一直被杠杆左右。历经起伏的两年,大部分公链的主网也上线了,也该开始有所成就了。近期圈内活力不佳,似乎项目也都在做自己的中场思考,中场是一场先于自我突围的战事,但时不我待,下半场的号声快吹响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