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中国政府采购网搜索发现,半年内,与区块链相关的各地政府采购有30多项,如果算上采购时“提及区块链”的项目,则多达2000多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但为何有些地方却没能把技术应用到位呢?专家解释,区块链技术虽好,但其应用场景有限,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神器”。
据报道,当时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张德胜介绍,2017年,他们的主管领导认为,区块链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司法、执法等领域进行示范应用,解决电子数据“取证难、示证难、认证难、存证难”等问题。比如,将区块链技术与法院执行工作深度融合,把区块链智能合约嵌入裁判文书,后台即可自动生成未履行报告、执行申请书、提取当事人信息、自动执行立案、生成执行通知书等,完成执行立案程序并导入执行系统,有助于破解“执行难”。
链游Abyss World将基于Polygon zk-EVM构建游戏:6月28日消息,链游Abyss World发推称,将基于Polygon zk-EVM来构建游戏,这将使Abyss World中的智能合约执行更高效,并能够处理更多的用户交互。
Abyss World称,希望双方合作能够释放出Web3游戏创造力的全部潜力。[2023/6/28 22:06:23]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区块链平台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成为真正的数据库后才能实现落地运转。但地方政府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作支撑,工作人员在与其他部门沟通过程中处处碰壁。整个区块链管理平台需要的数据涉及当地的银行、保险、电信等部门,有些部门愿意提供数据,有些部门并不愿意。
Huobi 34地址在快照后将1万枚ETH转至币安和OKX存款钱包:11月13日消息,标记为Huobi 34的地址(0xcac725开头)在Huobi进行资产快照(11月13日0点)时持有14858枚ETH,目前余额为3303.66 ETH。
链上数据显示,快照后,该地址在今日上午将1万枚ETH分别转移至币安和OKX存款钱包。其中约6000枚ETH转入被Nansen标记为“OKX:Deposit”的钱包,约4000枚ETH转入标记为“Binance:Deposit”的地址。[2022/11/13 12:58:49]
再到后来,重视区块链项目的主管领导换了工作岗位,一度“风风火火”的项目也就偃旗息鼓了。
数据:2021年以来微软、Meta等科技公司已向元宇宙投入1770亿美元:10月2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风险投资家、调研公司Canalys首席分析师 Matthew Ball认为,到2025年大部分元宇宙商业项目都将失败。他表示:“元宇宙是下一个数字前沿,还是被过度炒作的资金坑?数百亿美元已被投入到该领域,Meta所投入的成本,以及所取得进展的延误,就是一个晴雨表。”他同时认为,游戏可能在“元宇宙”世界中取得成功,一些成人娱乐可能会赢得一些用户,但商业领域没有前途可言。
咨询服务公司麦肯锡的顾问表示,据统计当前微软、Meta、谷歌、英伟达、苹果、Autodesk和其他许多科技公司都在投资“元宇宙”,自2021年以来这些公司已向“元宇宙”投入了1770亿美元,到2030年该市场的规模可能高达5万亿美元。(新浪科技)[2022/10/25 16:37:49]
长期关注区块链技术的中国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介绍,这样的案例也许只是区块链技术在推广中的个案,但的确反映出无形的“信息壁垒”给区块链技术落地带来很大挑战。他解释说:“大部分区块链应用的基本逻辑有问题。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区块链,首先需要把各个不同政府部门或者一些不同企业的数据集中到区块链上,然后再发挥区块链不可篡改、易于溯源的优势。这个想法听起来很好,但在实践当中,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企业愿意把自己的数据无偿捐出来,然后放到一个链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得到?这种阻力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数据即权利,尤其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数据是他们的核心资源,把这些东西毫无保留地捐出来,至少要为其付钱,这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理想状态下,企业和政府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应该是怎样的?孟岩这样设想:“区块链技术其实是个协议层技术,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将区块链整体融入到互联网内,也就是变成互联网的一个价值层协议。最理想的做法应该是,互联网界和国家力量共同协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法则下,允许各个不同的企业推出互联网的价值层协议,这其中一定会涉及用区块链的方式来构造一个基础设施。理想的状态下,区块链就像4G、5G一样,我们开发应用的时候不用再关心区块链的问题,而是可以直接使用底层所实现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在它上面去定义自己的需求、开发自己的应用。”
而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区块链发展非常重要,但该技术并没有普通民众想象的那样“神奇”,如果没有物联网等配套成熟技术的支撑,它目前能做的事情还不是很多。他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它的存储空间有限。比如一个区块只有几兆,多的30多兆,但在现实里,一个视频、一张图片就很可能会超过这个范围,在物联网里,每时每刻都会有摄像头数据的产生,不可能把这些原始数据都放到区块链上去。
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不可篡改”。但是,邹传伟提出,区块链只能保证中间环节不被篡改,信息源头的真伪其实无法比对。“如果数据的源头不是真实的、写入环节不能真实准确,则整体的真实准确性并没有任何提高。区块链并不是一个神奇的技术,现实的问题远远超过了它能解决的范围。”邹传伟说。
邹传伟举例,如果想要实现大闸蟹全程“溯源”,难点在区块链之外,每一只大闸蟹身上都要装有物联网芯片,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相关验证。目前来看,使用物联网芯片的费用要远高于螃蟹本身的价格。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