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刘某某诉盛某某合同纠纷案案号:京03民终14106号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刘某某被上诉人:盛某某裁判时间:2021年11月15日
一、背景
近期,《人民法院报》报道了“北京首例比特币挖矿无效案”,争议双方因比特币“挖矿”迟迟未见收益而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2021年12月15日,法院判决相关服务合同无效,并向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送司法建议,反馈案件中涉及的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线索,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清理整治。
无独有偶,北京三中院在今年11月也判决了一件数字货币合同无效案。
“基于德阳智慧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信用报告验证系统”案例发布:7月30日,中国工程院《中国区块链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发布“发现100个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栏目之“基于德阳智慧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信用报告验证系统”案例。项目通过德阳智慧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对企业信用评级报告文件的基本信息进行上链存证,实现读取文件真实信息,以及验证文件真伪的功能。区块链存证技术将电子证件进行链上存证,生成一串“数字指纹”密码。不同的文件被赋予自己专属的“数字指纹”并进行链上存证,生成链上信用报表存证记录。在需要使用和验证的时候,平台会对链上存证、原始文件、验证文件三方的“数字指纹”进行比对,并出具文件的验证报告。
将信用报告文件的“数字指纹”进行上链存证,提供报告文件的验证服务,避免了文件在使用端的造假;同时,在文件中加入存证报告和上链说明,并对验证过程、操作人员都进行上链记录,对造假人员产生威慑力;通过文件真伪验证合约,对验证文件、原始文件、链上信息三方进行验证,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原始文件也进行验证,从而避免了管理方的造假机会。(证券日报)[2021/7/30 1:24:30]
二、案件事实
Telegram“搬砖套利”最新案例,单一用户被370个ETH:据CoinHunter.io监测,北京时间3月16日23:59:42,有用户又遭遇Telegram搬砖套利。不法分子假借“搬砖套利”的说辞,声称1个ETH可以兑换70个“HT”,从而引导用户将350个ETH转入者0x40F5Db1开头的合约地址中,并返还给用户虚假“HT”从而取用户资产。截至报道时局仍在持续运转,CoinHunter再次提醒用户防范“搬砖套利”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损失。[2020/3/23]
2018年10月,刘某某与盛某某签订《资产管理顾问协议》,甲方出于数字货币增值管理等需要,委托乙方担任其资产管理顾问,负责甲方数字货币量化交易的操作与服务。
动态 | 十大无币区块链应用案例分布在金融及政府应用等方面:据消息报道,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等主办的2018中国(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峰会暨中国(上海)大数据产业创新峰会上,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郭宇航介绍了十大无币区块链应用案例,主要是联盟链,分布在金融、政府应用与溯源三方面,其中大陆与香港分别占5个与2个。这十大无币区块链应用案例分别是金融:支付宝跨境汇款、香港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IBM汽车电子钱包、点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政府应用:深圳区块链发票、爱沙尼亚数字身份、敏感数据审计平台、佛山“我是我”信用认证体系;溯源:食物优农业溯源、关爱链慈善项目应用。[2018/9/6]
盛某某主张其在2018年11月15日比特币亏损时发出了止损指令,但因BitMEX网站发生“宕机”,无法下单卖出,造成刘某某比特币的损失,故诉至法院。
三、法律适用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将涉案《资产管理顾问协议》的效力问题列为争议焦点。法院认为: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上述规章从维护金融稳定,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角度出发,明确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非法定货币性质,禁止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从事虚拟货币相关业务。上述规章内容涉及金融安全等社会公共利益,违反上述规章的行为应依法确认为无效。本案中,刘某某出于数字货币增值管理等需要,与盛某某签订《资产管理顾问协议》,委托盛某某利用海外服务器为其提供数字货币量化交易服务,实质上是为了规避国内的金融监管而进行比特币的交易、流通和炒作。该行为违反了上述规章的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故涉案《资产管理顾问协议》无效。本案中,北京三中院主要依据《合同法》第52条合同无效的规定,认为合同会损害公共利益。《民法典》中对原有合同无效条款进行了更新,可以依据《民法典》第153条第2款“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进行裁判,得出相同的结论。
四、案例启示
两起案件中,法院直接认定合同无效,导致比特币相关交易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除了这两起案件,此前深圳仲裁委在一起仲裁案件中曾肯定了比特币的财产属性,认为“比特币不是法定货币,并不妨碍其作为财产而受到法律保护。比特币具有财产属性,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具有经济价值,能够给当事人带来经济方面的利益。这是当事人一致的意思表示,并不违背法律规定,仲裁庭对此予以认可”。
但是,深圳仲裁委的裁决后续被深圳中院撤销。深圳中院认为:
上述文件实质上禁止了比特币的兑付、交易及流通,炒作比特币等行为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扰乱金融秩序,影响金融稳定。涉案仲裁裁决高某某赔偿李某与比特币等值的美元,再将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实质上是变相支持了比特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兑付、交易,与上述文件精神不符,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该仲裁裁决应予撤销。案件的一个可能的影响是,律师在拟定与数字货币相关合同时,会尽可能选取对数字货币态度更加友好的境外法律作为适用法律,并选取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仲裁机构解决纠纷。但即使选取境外机构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但仍然会面临境外仲裁结果因为违反我国公共政策而不予执行的可能。
除此以外,在相关争议发生后,律师们可能会更青睐于通过侵权之诉而非违约之诉,以争取绕开合同无效的风险。侵权之诉可能更容易得到法院的支持。比如在李某、布兰登?斯密特诉闫某等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上海法院就认为“比特币作为虚拟币不具有货币的法律地位,但因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等特点,具备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受到侵害应当予以司法救济。”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