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压力爆增的年代,人们的情绪越来越难调动。大多数人似乎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会保持高度兴奋。一是快递到了;二是,外卖到了。
有人说,外卖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享有各种便利。每个人手机上的外卖APP似乎已成常态,既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快速享用到各种美食。因此,外卖似乎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形成了到家、到店两大模式,并且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接近7000亿。
Nansen:许多顶级比特币持有者曾经或目前持有Pepe:金色财经报道,Nansen追踪的数据显示,许多顶级比特币持有者曾经拥有或目前拥有Pepe,其中包括比特币前10位持有者中的4位。
Nansen表示,137,000 个地址持有PEPE,而10,300 个地址持有BITCOIN,但只有1.27% 的地址持有这两种代币,Nansen在其中筛选出持有超过50,000 枚比特币的9个地址,hgvmax.eth在所有智能货币地址中持有最多的Pepe和比特币,持有的Pepe和比特币总价值超过65万美元。[2023/8/17 18:04:38]
外卖类APP"饿了么"近期也发布了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消费频次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63.3%,外卖就餐已成为人们的常规生活方式。
F2pool推出“102 Islands”10周年纪念款比特币NFT:据官方消息,F2Pool(鱼池)今日推出名为“102 Islands”限量NFT系列。该系列由10个子系列组成,每个子系列有10个展现形式的作品,共计100个Bitcoin Ordinals NFT,致敬2013年至2022年PoW和挖矿领域每年的里程碑故事。F2pool预留了2023年5月5日纪念日当天开采的第一个区块中的“聪”,用于NFT铭刻。此100个NFT将奖励给不同类别的参与者,包括优质Twitter互动参与者、生日当天出块比特币矿工、未来30天随机选出的比特币出块矿工和主要的算力新增用户等。[2023/5/5 14:45:36]
Globix清算人已获法院命令,将冻结其加密资产以寻找4300万美元:4月25日消息,已倒闭的加密交易所 Globix 的清算人已获得法院命令,将冻结 Globix 加密资产以迫使其交出客户信息,从而寻找 4300 万美元的失踪资金。法院已命令币安停止从几个与 Globix 相关的加密钱包中转移资产,还要求包括 Crypto.com、Bitstamp 和 Kraken 在内的交易所披露与 Globix 相关的某些加密钱包背后的身份。(金融时报)[2023/4/25 14:25:34]
电影《窃听风云》想必大家都看过,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说的是:"我的命,我自己操盘"。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连自己的隐私都操控不了?而是被窃听的那一方。
想想是不是细思恐极呢?而这一切就跟上面提到的,我们日益密切的外卖软件息息相关。
币安宣布Binance Liquid Swap已开设四个新的USDC流动资金池:金色财经报道,币安官方宣布Binance Liquid Swap已开设四个新的流动资金池,分别是BNB/USDC、BTC/USDC、ETH/USDC、USDT/USDC,币安提醒向流动资金池中添加资金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您赎回的数字资产数量可能与您添加到流动性池中的数字资产数量不同,在向流动性池中添加数字资产或从流动性池中赎回数字资产时,可能会产生交易费用。[2023/3/20 13:14:46]
昨日有网友爆出,怀疑外卖app在"窃听"自己说话。刚说了想吃什么,手机里就蹦出了它的推荐。刚说了要买什么,就出现了广告。
看到这,你是不是以为这就是一个吃货大型找理由现场?那我告诉你,这其实并非个例呢。
早在2018年就有网友表示,自己在和同事闲聊时提到想喝某品牌奶茶,在打开外卖app时,在商家首位就看见了某品牌奶茶的推荐。而在此之前,她并未在app上购买过此品牌的奶茶,也并未在手机上检索过相关信息。
此外,还有用户表示,自己对此进行了专门测试。他在没有打开外卖app的情况下,大声说想吃披萨。随后,外卖软件首页便出现了披萨店的推荐。对此,有些网友将自己的情况发布到微博上,评论区就有好多网友表达了类似的经历。
难道我们真的被外卖软件窃听了?
消息爆出后,美团和饿了么这两大外卖领域扛把子迅速给出了回应。
美团声称,对于"根据麦克风收录的语音关键词为点外卖的用户做推荐"的行为并不存在,美团外卖只会在获得用户语音使用授权,且用户主动发起美团外卖App内的语音输入行为时,才会使用麦克风。此外,美团外卖仅会在用户表达了明确需求信息、进行主动查询后,才会进行相关推荐输出。
饿了么方面表示,所谓"监听用户日常对话并做信息分析",是一种无端猜测,饿了么既没有做类似的产品设置,也不具备相关技术条件,饿了么严格保护用户隐私,任何必要的信息采集都会在取得用户事先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使用。
不存在窃听,那以上问题的出现只是巧合?如此"懂你"的app想来确实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仔细想想,它是怎么知道你刚刚说了什么呢?
其实国外也有不少关于APP"窃听"的例子,例如:一家名为Alphonso的公司通过麦克风收集用户的声音,进行分析为广告商提供精准的投放服务。而在国外游戏下载平台GooglePlay上,大概250款游戏都会内置Alphonso的此项服务,大部分的用户都不会在第一次索要权限的时候注意麦克风这个选项。
而国内的APP环境相对复杂,某个领域就可能会有大大小小各种App。其管理错综复杂,用户在下载应用时也极少会关注这些权限设定。因此,目前无法定义此次事件,到底与窃听有无关系。但另一个巧合的是,从今年开始,大量App都更改了自己的隐私政策。
前段时间,看过这么一篇文章《疯狂的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外卖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而此刻涉及到的隐私问题同样也是重要一课。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相当于在阳光下裸奔。当你下载新应用的时候会发现,一旦要注册某个APP,往往会弹出各种用户授权说明,包括通讯录、麦克风、话筒、地理位置等。商家习惯用技术手段为用户的消费习惯、行为画像,以便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在这种情形下,用户要么将权限让渡给APP及其背后企业,要么就无法使用某些功能要么直接无法使用APP。这其实是一种"格式条款",消费者对此并无多少选择权。
而管住企业滥用"大数据"之手需要行业规范,更需要法律、监管发力。尤其是目前公民信息贩卖已经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快立法,将这一新兴产业尽快纳入更完善的监管体系中,以此织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另一边,企业也必须拥有边界意识,严格遵循"知情、同意、授权"原则,从而将相关行为限制在法律范围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