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佘云峰
移动支付网消息: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阐明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阐释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
“白皮书”介绍,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什么是“智能合约”?
百度百科上对于智能合约的解释是,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
腾讯头戴设备专利可用虹膜识别身份:金色财经报道,天眼查App显示,1月6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专利获授权。
摘要和说明书显示,随着VR/AR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元宇宙概念的出现,头戴式显示设备需要一种快速、安全、便捷的身份识别技术应用。该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设备本体、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补光模块、眼球运动定位模块和虹膜识别模块,本公开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实现快速、安全、边界的身份识别的同时,提高眼动追踪的准确性。(中国经济周刊)[2023/1/8 11:00:58]
智能合约概念于1995年由NickSzabo首次提出。他在发表于自己的网站的几篇文章中提到了智能合约的理念,定义如下:“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声音 | 二三四五:旗下公司区块链专利正处于实质审查阶段:二三四五(SZ002195)在互动平台表示,“一种分发数字货币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是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二三四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9日申请的专利名称,目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尚未获得专利授权。?[2019/11/18]
其中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承诺、数字形式、协议。一套承诺指的是合约参与方同意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承诺定义了合约的本质和目的。数字形式意味着合约需要被写入计算机可读的代码中。协议则是技术实现,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执行合约。
因此,“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协议,通过事先确定的代码自动执行合约条款,无须人工干预和第三方中介,一方面可以减少恶意和意外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使用信任中介。
动态 | 海联金汇发布2018年报:已累计申请38项区块链发明专利:海联金汇(002537)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中表示,截止2018年底,公司累计申请38项区块链发明专利,取得3项区块链软件著作权。 公司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框架优链系统(英文名:UChains)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区块链标准测试。 基于优链系统的“优链云存证平台”和“基于区块链的跨境保理融资授信管理平台”均已上线运行。[2019/4/16]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一书中写到,“智能合约的工作理论迟迟没有实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缺乏能够支持可编程合约的数字系统和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该问题,不仅可以支持可编程合约,而且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优点,天然适合于智能合约。因此,也可以说,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之一。”
动态 | 紫云股份区块链专利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据证券日报报道,紫云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申请的基于区块链的溯源防伪标签、加工工艺应用服务平台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紫云股份称,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的溯源防伪标签、加工工艺应用服务平台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证明了公司在区块链应用技术方面的实力,增加了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性,确保自身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安全可靠性。[2018/7/11]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智能合约指的都是区块链领域的“智能合约”。因为区块链领域的智能合约又具备了一些特点,比如规则公开透明,合约内的规则以及数据对外部可见;所有交易公开可见,不会存在任何虚假或者隐藏的交易。
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
据移动支付网此前统计,2020年-2021年上半年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共计申请了30项专利,其中明确关于数字货币的仅有5项,涉及到区块链技术的有高达23项,包括数字证书、交易凭证、智能合约、数据处理、共享文件等多个方面。
飞机制造巨头波音波音发布新专利 研究用区块链防范GPS:来自飞机制造巨头波音的一项新专利表明,它正在研究区块链如何帮助保护飞行中的GPS接收器,专利名称叫“机载备用和反GPS系统”。在反系统检测到潜在问题的情况下,区块链数据将被用作信息的备份记录,并进一步确定GPS接收器接收到的GPS信号是否为伪造的GPS信号,然后如果GPS接收器没有接收到GPS信号或正在接收伪造的GPS信号,则从块链存储模块取回位置数据“。[2017/12/18]
而其中明确与“智能合约”相关的有6项,都和区块链相关。也就说,数研所提交的关于“智能合约”的专利都是基于区块链中的。
比如其中《区块链中定时智能合约的注册、执行方法和装置》等专利,描述了区块链可以认为是去中心化、可信的分布式账本,将智能合约以数字化方式写入区块链,并通过执行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来完成对应交易,已越来越受到各机构的青睐。
但是目前,存在于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一般需要外部交易才能触发执行,对于一些需要特定事件来触发完成的交易,如定时交易、根据产生的业务记录执行交易等,仍是现有的智能合约管理和执行方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这几项专利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中智能合约的注册、执行方法和装置,能够通过注册对定时智能合约以及包括的事件触发函数对应的事件进行监控,以根据监控结果执行第一智能合约,实现通过特定事件以及定时智能合约的执行。?
目前数研所这一系列的专利并没有明确与数字人民币有关,但是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数字人民币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平台化的设计,综合了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特点,形成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也就是说,尽管在交易层,为支持高并发、低延迟,数字人民币并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但是在发行层分布式架构肯定是有所运用的。而这些专利未来用于参与方联盟链之间肯定会有一定的作用。
非区块链下的“智能合约”
除了数研所之外,部分银行也申请了数字货币“智能合约”方面的专利。
据移动支付网统计,目前查询到的商业银行关于“数字货币”的专利仅有14项,涉及工行、建行、中信、交行等四家银行。其中,中信银行的几项专利重点即涉及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内容。
中信银行的《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交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的专利中,明确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交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该申请通过经CA机构认证的智能合约接收央行智能合约发送的数字货币交易请求,基于查询得到的目标智能合约的合约条件信息确定其合约条件是否达成,并确定是否执行目标智能合约。具体方法为,当经CA机构认证的智能合约接收到央行智能合约发送的数字货币交易请求时,自动查询目标合约的合约条件,并当合约条件满足时执行目标智能合约,实现数字货币交易的自动执行。
这些专利的重点即在于通过CA认证机构的智能合约来查询和判断接收合约的条件,而不用被动等待合约各方或第三方将相关合约条件数据上传至区块链节点。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验证和执行都依赖区块链中其它方节点的监督和自动执行,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大多是绑定使用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应用要求较高,这项专利申请是基于非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数字货币的交易,与通过区块链合约实现数字货币交易相比,CA机构认证智能合约的实现较为简便。这实际上,也为非区块链下的“智能合约”提供了一个方向。
结语
“智能合约”将会是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加载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其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和关系,比如定向用途、定向人群、定向场景等。
智能合约或许不能完美解决现有支付场景中,数字人民币无法解决的很多复杂问题,比如电商平台的三方信任问题,但是智能合约为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