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观点:比特币等挖矿行业面临政策风险,未来究竟走向何方?

一、政府对挖矿行业的态度

前几天看到新闻说四川省政府开始“引导挖矿企业逐步退出”,被媒体解读为政府对挖矿行业的新一轮监管开始。

政府对于比特币和其它数字货币挖矿的态度,变化过好几次,甚至可以说是反反复复,一会紧一会松。

从最早完全禁止数字货币相关业务,到后来认定比特币为虚拟财产,到后来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要求矿场有序退出,把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再到后来国家层面开始鼓励区块链行业发展又放松过一段时间,再到最近四川省政府的引导挖矿企业退出的新闻。

为什么政府对于挖矿行业的态度如此反复,挖矿行业未来的政策走向如何?我觉得有必要专门来聊一聊。

我就直接先说我的看法吧:从长久来看,国家不太可能支持数字货币挖矿行业的发展,如果能够放松对它的监管,已经叫做网开一面了,挖矿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观点:自2013年以来 每年的BTC价格都会有25%的修正:金色财经报道,Cointelegraph今日在推特上表示,自2013年以来,每年的BTC价格都会有25%的修正,尽管去年BTC跌到了3600美元,我们仍在推动币价走向新高,到达一个在去年看来不可思议的价位。[2021/1/12 15:58:17]

比特币的定位是数字货币,与央行的法币是有直接竞争关系的,比特币越发展壮大,后续一定会涉及到类似于、资本外流这一类行为,会给政府监管带来很大的麻烦。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家对比特币的态度一定是偏负面的,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同时政府并没有有效的办法完全取缔它,所以只能一方面限制它的发展,一方面承认它的存在,并尽量减小它的影响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环保是政府工作的新的重点,而在政府和某些人眼中,比特币挖矿是一个严重污染、严重浪费的行业,他们认为挖矿完全是在从事无意义的工作,虽然我们不这么看,但是我们也很难说服他们,所以他们对比特币挖矿的限制会是长期的。

现场 | 观点:USDT有多种版本 它就是一个中心化的桥:金色财经现场报道,由Web3基金会主办的Web3大会10月30日在上海举行。在“区块链跨链和桥”圆桌环节,达尔文网络联合创始人钱晓栋表示,桥早就存在,也有不同形式的桥,比如USDT有多种版本,它就是一个中心化的桥,而去中心化桥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ThoughtWorks区块链事业部研发经理曾超伟表示,桥是跨链的一种,桥对跨链协议来说是一个转接器,下一个趋势是跨联盟链。ChainX首席营销官Kristen Shen表示,之所以要做桥是因为链外世界很精彩,把链外资产引进来才有助于波卡发展,ChainX做比特币桥,把BTC引入波卡,未来可以通过比特币桥扩展到所有的链,成为一个跨链平台协议。ABMatrix COO & 合伙人杨超表示,当年TCP/IP协议是有互联网应用带动的,跨链协议也需要区块链应用的爆发来带动。[2020/10/30 11:14:55]

二、限制挖矿的大背景下,区块链项目的发展方向

观点: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将决定未来四年的加密政策:即使没有人真正提出具体加密的立场,但202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将决定未来四年的加密政策。加密货币及区块链倡导组织区块链协会执行董事Kristen Smith表示,202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很重要。我们有重大的监管问题和立法问题,而即将上任的官员将在这方面发挥巨大作用。(CoinDesk)[2020/10/26]

1、有些区块链项目就是离不开挖矿

国家限制挖矿,这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的,但是从区块链项目的发展角度,有些项目却又离不开挖矿。

首先,比特币肯定是离不开挖矿,离不开工作量证明的,这是比特币区别于之前的电子现金的根本所在,无需多言。

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有少数区块链项目也是离不开挖矿的。具体是哪些项目呢,我在之前的文章《工作量证明机制必不可少吗?》有提到,凡是涉及到直接点对点交易的项目,最终都离不开工作量证明,也就是离不开挖矿。

观点:与法币不同,人类和机器都可以使用比特币:印度加密货币新闻平台Crypto Kanoon发推称,法币只是为人类而制造的。而比特币不管你是人类还是机器,两者都可以用。[2020/9/8]

之前有一篇很出名的文章,叫做《区块链的最小可行性原理》,大家可以搜来看,写的很精彩。文章通过一连串的逻辑关系,证明了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就是最小可行性原理,所有要想实现直接点对点交易的项目,都必然会采用这个架构。

点对点的交易是最直接的交易,是成本最低、约束最少、效率最高的交易,是真正市场化的交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需求。凡是在没有强有力中心化机构存在的地方,凡是涉及多方不可信主体合作、涉及信息不透明、涉及流程链条过长的地方,都有着很强的这种点对点直接交易的需求,只要有这样的需求,就一定需要工作量证明,需要挖矿。

观点:比特币期权市场看涨因素发挥作用,波动性加大:根据Skew市场数据,比特币的平价波动性期限结构正在从短期的向上曲线转变为长期的急剧下降曲线。波动期限结构基于BTC期权合约的执行价格,以及其与当前价格的偏差,因此它是价格基于期限变化的一个指标。但是,这种转变没有价格方向。从现在到3月底,也就是3月27日最后一套期权合约到期的时候,波动性将达到135%的高位。在此峰值之后,ATM波动性将显著下降。从期权数量看执行价格,波动性是显而易见的。3月27日到期的合约在交易量最大的5种期权合约中占据了两个位置,执行价格分别为1.4万美元和9000美元,这表明,随着比特币的开盘价达到5300美元,波动性越来越大。此外,看看市场的看跌/看涨比率,可以得出更多的乐观情绪。当前的期权合约量为0.58。在传统市场中,如果看跌/看涨比率在0.5至0.7之间,市场交易的是买入期权合约,而不是卖出期权合约。比特币期权市场也是如此。看涨因素正在发挥作用。(AMBCrypto)[2020/3/19]

2、需要挖矿的项目不会太多,新增POW共识类的项目会更少

一方面少数区块链项目离不开工作量证明,离不开挖矿,另一方面国家又限制挖矿,这就会使得挖矿类的项目不会太多,大量的新项目会选择POS、DPOS等其它共识机制。

而且,正如我之前所说,采用POW的公链项目本来就不需要很多,如果有大量的公链项目都采用POW确实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而且从生态的角度来说,一种特定的算法下基本上只会有一条链活得最“滋润”,如果几条链的算法相同,那他们之间会有无穷无尽的算力战,直到一方加上各种保护措施为止。

虽然区块链离不开POW,但不是代表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需要POW,只有跟价值传递、货币、资产相关的行业,对安全、去中心化要求高的行业才离不开POW。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只是发个通证而已,并不需要POW,而他们只需要利用现有的POW公链发发通证、跑跑智能合约即可。

另外,POS本身也有着很多的优势,它与当前传统金融里的股权模式最为接近,大众理解起来没有压力;而且它环保、高效、转账时间快,手续费低等等有很多优点;DPOS同样也环保高效,对大多数区块链项目而言,根本不需要挖矿,POS、DPOS就可以解决问题。

3、纯挖矿模式会变成“计算+挖矿”复合模式

国家一直是支持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而且也把它们都列入了“新基建”,但是不支持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挖矿,那么如果我们对挖矿算法做一些调整,使得挖矿的过程本身就是人工智能和计算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够起到规避政策风险的作用呢?比如说,我共识机制的设计不以挖矿为主,而是以计算为主,也就是说主业是用来做计算的,挖矿只能是额外附加的效果。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很多企业假借“大数据”、“云计算”的名义来挖矿,之所以说是假借,是因为比特币的挖矿采用的是通用算法,这个算力基本上只能用来挖矿,不能用于做其它社会贡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

但是未来挖矿如果转向专用算法,事情就不一样了。原来是“假计算,真挖矿”,未来有了专用算法之后,专业算法可能与人工智能的某一块结合,这样就会变成“主要是计算,顺便来挖矿”的模式,这个时候区块链所需要的计算过程就是真正的“大数据”、“云计算”,这样不仅能规避政府的监管,甚至还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

我认为这会是未来的趋势:POW共识机制从完全以挖矿为主,变成计算为主、挖矿为辅;通用算法慢慢凋落,专用算法慢慢崛起;边缘计算这些与现实联系更紧密的计算方式会慢慢变成主流。

当然了,当这种采用新模式的挖矿行为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后,也会引发一些新问题。比如如果以计算为主、挖矿为辅,那么可能也就意味着计算的收入可能会超过挖矿的收入,这对于采用工作量机制项目的经济生态是很大的冲击。因为原本挖矿本质就是一种经济上的博弈,通过各方博弈、大量的沉没成本使得能够维持平衡,同时也保证系统安全、不被双花。但是当挖矿本身的利益变小,其它商业方面的利益变大的时候,系统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挖矿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是否会有冲突,这些都是我们后续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了。

三、结语

1、国家对于比特币挖矿行业的态度,短期内也许会放松,但长期持偏负面态度;

2、某些特定的区块链项目确实是离不开工作量证明,离不开挖矿;

3、绝大部分项目不会采用工作量证明,会转向pos,dpos等共识机制;

4、挖矿类的项目,最终大概率会变成计算为主、挖矿为辅;通用算法也许会慢慢凋落,专用算法会慢慢崛起;

文:蒙特卡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15ms0-0:68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