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视频号里小米的电视业务高管讲他和雷军开会的一个故事。
高管在会上说,这个季度我们电视业务利润多少。。。。
雷军说:谁让你挣钱的?我们上次的目标就是要市场份额,你挣钱是错了。。。。。。
雷军向来是以温雅著称,像这样批评就是非常严厉了。
这段话很好理解,在很多时候,市场份额和利润,往往是对立的目标,不可兼得。
并且在一个新市场里,大家都刚开始竞争时,市场份额的门槛是最低的,占领市场份额的成本是相对更低的。
Lightspark CEO:许多加密项目缺乏现实世界相关性:金色财经报道,加密货币尚未融入日常消费者实践,至少目前还没有。比特币技术基础设施公司Lightspark的首席执行官DavidMarcus认为,现在正是发展这一点的时候。
周二,在与a16z高管Sriram Krishnan和Eddy Lazzarin的Spaces聊天中,Marcus强调了在加密行业制定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这些解决方案应与现实世界的挑战产生共鸣,并使开发人员能够真正理解整个用户旅程。
Marcus称,“我觉得在加密领域,我看到许多项目基本上都在解决非常复杂的技术挑战,并且有非常有才华的人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其中许多解决方案在现实世界中缺乏直接相关性。”[2023/8/17 18:04:19]
可能市场份额的目标一旦没有被优先保证,即使是初期挣到的利润,那后期也会发展受阻,就难于建立一个生态门槛。
DeFi资产管理平台Valio已公开上线:金色财经报道,据平台团队发布的公告,去中心化资产管理平台Valio已公开上线。新协议允许用户由专业交易员管理其资金。该应用程序最初是在Abitrum和Optimism网络上发布的。Valio此前于7月24日推出了白名单版本,但8月7日推出的新公开版本不需要管理者提前批准。
所有资产都保存在智能合约中,资金管理者无法删除。此外,管理者可以投资的DeFi应用程序仅限于预定列表。在发布时,Valio与Arbitrum上的永续交易平台GMX和Optimism上的去中心化交易协议0x集成。[2023/8/7 21:30:20]
市场份额可能是战略目标,利润可能可以称之为战术目标。
美国银行:以太坊的合并可能会导致更多机构采用以太坊:金色财经报道,美国银行(BAC)周五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合并后能源消耗的显着减少可能允许一些机构投资者首次购买ETH。分析师Alkesh Shah 和 Andrew 表示:作为验证者或通过质押服务而不是在区块链借贷应用程序上质押 ETH 并产生更高质量收益(更低的信用和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也可能推动机构采用。
美国银行表示,更高质量的收益也对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的 Web3 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诸如 Nexus Mutual 之类的去中心化保险协议需要为其准备金产生回报,以使其成为传统保险公司的可行替代方案。保险公司通常将其准备金投资于企业和政府债务,但在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中很难找到具有类似风险和回报特征的工具。它补充说,在以太坊上进行质押可能是最接近的选择。[2022/9/12 13:24:43]
这个小视频,让我想明白了以前我自我嘲笑的一个玩笑话竟然有深刻的道理。
“牛市时我挣钱,熊市时我挣币。”这话其实是自嘲的,背后的意思是,牛市时我持有的币仓位越来越少,越来越踏空,资产净值涨得比市场慢;熊市时我持有的币越来越多,资产净值天天缩水。
但经过几轮牛熊后,发现其实投资采用“牛市时挣钱,熊市时挣币”,这真是一个非常靠谱的策略。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你是要挣钱还是要挣币,这两个目标一定是相对立的。
另外一个前提是,市场价格是无法预测的,但整体的牛熊可预测的概率要更高。
就是说我们大概可以感知牛市还是熊市,但无法知道牛市价格顶点,也无法预测熊市价格最低点。
但整体上,牛市币的价格是要高于熊市的。
在熊市时,就不要太在乎买币的成本,持续挣币更重要。至于币的净值是在下跌,还是短期你就获得了挣U计算的利润,这都是次要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在熊市的时候买到更多的币。
而在牛市的时候,就不要太在乎卖币的单价,持续获得资金回笼是重要的,比是否没有卖到更高的价格,更重要。
反之,如果熊市时想着抄更低的底,没有建到足够多的仓位,到了牛市,你再去抢占市场份额博更高的涨幅,就容易掉坑里。
记住,在熊市里,目标就应该定为:要挣更多的币数量,而不是想要从比特币市场里挣多少钱出来。
而在牛市里,目标应该定为:要挣更多的钱出来,币的数量减少是可接受的。
反过来往往是大忌。
但绝对多数人,都会把这两个目标混在一起,既要又要,有时候仓位少了,币价上涨了,难受;有时候币价下跌了,但币数量多了,还难受。
这种状态极其容易陷入追涨杀跌,牛市里老舍不得卖币,卖了后看价格又涨,又去买回来,或者跌个10%,就又赶紧补回来;
而熊市时,又老怕买高了,老想抄个大底,即使是买到了,价格一跌又卖掉,想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最终炒币炒累死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