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区块链分叉带来的安全挑战

区块链分叉分为软分叉和硬分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硬分叉,一种不支持向后兼容的软件升级方式。硬分叉是共识的分裂或者改变,共识就是区块链系统中各节点达成数据一致性的算法,正常情况下每个节点需要运行相同规则的算法,例如比特币运行的是基于PoW共识,以太坊曾经也是PoW共识,最近通过“TheMerge”切换到了PoS共识算法。

分叉的原因有很多,在区块链当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通常是短距离的分叉,这和共识算法有关,同一个高度上有时会出现相互竞争的区块,但最终有的区块会被放弃,只保留一个区块。但硬分叉不同,这一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分叉,一些节点客户端部署了与原网络不同的程序版本,生产出的区块只能在分叉链上通过验证,无法被原网络接受,也不接受原网络的区块。例如近期热门的EthereumPoW分叉。

声音 | 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是应用发展的当务之急:12月21日,区块链中国大会暨链改及分布式存储峰会在西安召开。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吴忠泽表示,要充分认识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是区块链应用发展的当务之急。还要加强集成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行业发展重中之重。然后,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大力培养引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最后是要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合作共赢,这是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大会现场还举行了西北区块链产业基地揭牌仪式。(经济参考报)[2019/12/24]

如果要成功分叉一条区块链并不容易,并非直接复制原网络的代码即可,需要进行基本的修改才能保证它安全运行,为此,我们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安全问题及防护方法。

网络层

由于分叉链是独立于原网络的区块链,首先需要在网络层进行隔离:

声音 | 于佳宁:区块链若不能跟产业结合 再先进本也没价值:11月30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媒体高层峰会上火币大学校长、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经所原所长于佳宁表示,如果一个区块链技术不能跟产业真正结合,不能帮助产业提质增效的话,再先进本身也是没有价值的。我最近的一个感受一个是产业的提速、一个创新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区块链产业不再是一句空话,过去大家在实体经济不区块链、不懂区块链、没办法掌握区块链的情况下,区块链的产业往往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现在终于各行各业应该非常繁忙了,各个大企业、各个省都要求我们讲区块链,我们深入感受到区块链+实体产业,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春天真正到来了。(新浪财经)[2019/11/30]

1、种子节点

种子节点,也称bootnode或者seednode,是区块链启动时网络首先会尝试进行连接的节点。分叉链在启动时首先连接种子节点列表里的节点,从而进一步发现网络中其它的对等节点,然后才能进一步同步区块,达成共识。因而必须要修改种子节点列表,防止连接到原网络的节点。

声音 | 末日博士:区块链没有比电子表格或数据库更好:据marketwatch报道,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在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社区事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代表了所有泡沫的母亲,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在2017年感恩节和圣诞节之间遇到的每个人都会问我是否应该购买它们。”Roubini称,加密支持者已经转向区块链。Roubini引用了可扩展性问题和缺乏权力下放,称区块链技术“并没有比经过美化的电子表格或数据库更好”。[2018/10/11]

2、异形攻击

即使种子节点列表改变了,但并不代表分叉网络不会连接到原网络,因为双方的P2P协议是相同的,如果有一个节点无意中添加了另外一个网络的节点连接,那么两个节点将成功握手,并将对方添加到节点地址池。不仅如此,双方节点还会将自己节点里的地址分享给对方,进而造成双边网络节点池互相污染。关于这个问题,慢雾此前曾单独披露过《冲突的公链!来自P2P协议的异形攻击漏洞》。

精选 | 韩国政府承诺支持区块链初创公司:9月21日消息,昨日,在京畿道盆唐与区块链创业公司会面时,科学与信息通信技术部(ICT)的第二副部长Min Won-ki听取了创业公司的意见,了解了他们在国内开展业务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在会议上,企业家敦促政府在国内和国外区块链解决方案开发商之间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允许在项目招标中单独订购区块链技术,并建立基于云的区块链开发环境。他们还建议政府应为私营部门的研发(R&D)支出提供支持。目前,韩国政府已承诺增加对本地区块链初创公司的支持,以加快该行业的发展。[2018/9/21]

为了解决地址池互相污染的问题,需要在通信协议上做网络识别。早期的以太坊并不支持网络分隔,但后续的版本中在协议里加入了NetworkID做为网络区分的标志,NetworkID通常是每个链的ChainID,例如以太坊主网的NetworkID和ChainID都为1,而ETHW初始版本中并未对NetworkID进行分叉,可能存在异形攻击漏洞。

分析 | Gartner:区块链技术商业价值2030年或高达3.1万亿: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研究机构Gartner在其最新报告中预测,区块链、物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可以帮助正在开发新商业模式及解决问题新方法的首席信息官。区块链仍处于试验阶段,但Gartner估计,到2030年,区块链技术将产生1.76万亿美元至3.1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2018/8/24]

在比特币网络中,使用的是Magic值来标识不同的网络,通常在chainparams里进行定义,例如比特币主网值为F9BEB4D9,测试网值为FABFB5DA。

共识层

1、交易隔离

通常与区块链交互时,我们需要用自己的私钥签署一笔交易,随后这笔交易被广播到网络,并被矿工或者出块节点打包到区块中。但如果区块链出现分叉,这笔交易可能会被两个网络分别打包到不同的区块当中,假设这是一笔原链上的转账,那么分叉链上也会有相同的一笔转账,显然这是一个非预期行为,会造成资产损失。

这时就需要对交易进行重放保护,在早期以太坊的版本中没有做这样的保护,后来EIP155之后在交易结构中加入了ChainID,确保用户签署的交易只用于当前网络。如果对以太坊进行分叉,那么也需要对ChainID进行重新定义,当然这并不是只修改配置里的ChainID这么简单,因为分叉链需要对旧的区块做兼容,所以需要在分叉高度之后使用新的ChainID,才能保证分叉链正常运行。

比特币的交易结构中不存在ChainID,那么它是如何做重放保护的呢?比特币使用了一种叫做UTXO的模型,简单说它是对一笔交易进行花费,而不是对账号进行花费,通常全新启动的网络不会存在相同的两笔交易,也就不存在重放的场景。

但是在硬分叉的情况下,还是会存在交易重放的问题,例如2017年的BCH分叉以及后来的BSV分叉。BCH通过在交易数据签名添加SIGHASH_FORKID(0x40),使得BCH上的交易和BTC的交易不再互相兼容,从而达到重放保护的目的。

2、算力调整

在分叉前,原链占有全网所有的算力,那么依据PoW共识算法,它的出块计算难度也是比较高的。分叉后,算力分散到不同的区块链上,那么分叉链由于共识不足通常无法获得足够的算力去生产新的区块,区块的增长会陷入停滞。这时有必要降低分叉后的初始计算难度,给分叉链赢得一个快速调整算力的时间窗口。

3、防范51%攻击

网络和交易都隔离开了,区块链分叉了,新区块顺利产出,一切都看似正常。然而安全问题依旧突出,它依旧存在一种更普遍、更难以防御的攻击:51%攻击。

挖矿是逐利的,当出现分叉币时,哪边的挖矿收益高矿工就会把算力切换到哪个网络,但现实是分叉币往往币价低,导致整体的算力十分低。以ETHW分叉为例,我们从2miners上看到,原ETH网络算力峰值最高超过900TH/s,而在写稿时ETHW的算力只有30TH/s左右,大量算力消失并不是好事,它随时可以对ETHW发起51%攻击。

对于这种51%攻击的防范几乎没有什么很好的方法,只能通过增加确认数来防范。

应用层

我们把建立在交易上的应用,如基于虚拟机的智能合约,统归为应用层。区块链在分叉时,也会对运行在区块链上的应用产生巨大影响。

1、签名重放

签名重放与上文提到的交易重放是相同道理的,有一些合约,例如GnosisSafe,它会在合约里验证用户的签名,如果签名里没有包含ChainID,那么这个签名非常可能可以在两个链上重放,导致资产损失。

2、预言机失效

分叉后的区块链多数智能合约依旧可以正常运行,例如Token合约、AMM合约,这些自运行系统不依赖于链下数据就可以稳定运行,但类似MakerDAO等借贷系统,高度依赖预言机的价格数据,在失去链下喂价支持后,它将无法继续运行下去。

3、价格剧变

区块链分叉了,一个应用同时运行在两个链上,用户该使用哪个链上的应用?哪个算是“正统”的呢?这个问题又回到了共识上,通常哪个区块链拥有正统的共识,那么它上面的资产就会保留原有的价值共识,而另一个区块链上的资产会在瞬间失去价值。

这种价格上的剧烈变化,会导致DeFi应用彻底崩溃,借贷应用永远无法平仓,有一些有识之士会抓住分叉的时间窗口,把“归零”的资产通过AMM等应用兑换成主链代币,从而保留了一些价值,在ETHW分叉事件中,我们观察到了大量分叉链上的套利行为。

总结

至此,我们从网络层、共识层和应用层对区块链分叉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的技术风险,对于分叉我们需要十分审慎地对待。并且,不少分叉的背后不仅仅是技术变革的需要,有的可能存在商业上的直接利益,例如发起方在分叉中直接获取大量的分叉币,这些都需要用户准确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系统,它的升级不依赖于单一个人或组织,因此分叉在区块链里难以避免,虽然给社区用户带来混乱,但也促进了系统向前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NEARUSD:14个L1公链2023年一季度表现一览

要点 加密市场今年第一季度的反弹并没有伴随着网络使用的复苏。尽管某些特定的L1的市场份额平均季度环比增长率为83%,但网络使用率却下降了大约2.5%.

[0:15ms0-0:87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