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破圈效应?值得关注的Web3教育项目,
在加密世界,交易所承担着大部分用户教育工作:抽出部分手续费投入用户教育事业,在实现引流及用户转化过程中达成生态闭环。但任何行业都需要建立成熟的入门与学习体系,对于早期阶段、涉及资产安全的#Web3更是如此。
Web3教育这条赛道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项目?
Whale创始人:NFT正处于早期市场,并处于正确的轨道上:金色财经联合Coinlive现场报道,“Token 2049”峰会活动在新加坡举办,Dragonfly Capital的管理合伙人Haseeb Qureshi正在与Punk 6529和WHALE创始人WhaleShark进行关于NFT的虚拟炉边谈话。WhaleShark分享说,NFT正处于早期市场,并处于正确的轨道上。Crypto有其完整的牛市和熊市周期,所以很多人认为既然NFT是不可伪造的,他们也应该对市场的起伏有免疫力。人们没有意识到,NFT不会成为主流。很多流入NFT的资金,都是为了寻找短期收益;这种情况其实和加密货币市场一样。
在未来,高端NFT艺术品将成为一种安全的资产,然而,我们离这一点还很遥远。目前的市场还比较小。比如说一个头像类NFT项目只有5k-6k的持有人,使得金融行动仅限于有限的市场。[2022/9/29 22:39:53]
本文将该赛道项目分为三类带来梳理和介绍。Web3教育平台可大致分为三类:通识普及类、L2E平台、课程教育。
工信部官员: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融合应用效应有待进一步激活。《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应用试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地方加快探索、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产业人才培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六项保障措施,为地方主管部门提供工作手段和抓手。(中国经济网)[2021/6/13 23:33:30]
一、通识普及类:
声音 | 朱嘉明:区块链还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将改变社会人际关系:12月22日,区块链与数字资产年会2019暨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在演讲时指出,当前的基本判断是,区块链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区块链的基础技术结构也处于不断升级发展的开发过程中。朱嘉明认为,区块链至少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改变原世界中所有参与者的社会人际关系,至少不再是零一竞争,在这个区块链化的过程中,大家将变成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2019/12/22]
这类教育平台更像是传统内容发布平台,不过部分平台已开始与项目方合作为用户提供部分奖励,例如BinanceAcademy为其新用户提供学习区块链知识并赚取加密货币的机会,其形式为用户观看视频课程,再通过答题测验获得奖励。而这种形式结合Web3的经济模式更进一步的话,就是目前的L2E教育平台。
二、L2E平台
LearningtoEarn是近期加密领域比较流行的学习方式,这些L2E平台充当加密项目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加密项目提供加密货币和交互要求,L2E平台根据其要求制作教程,用户则根据教程进行学习并赚取加密货币或NFT等。
三、课程教育。
过去,加密从业者大多通过自学来适应工作要求,这样做的难度高且效率低下。开发者通常在特定论坛中交流技术,市场营销、内容创作者等也都分布在各个小圈子。随后一些大学开设加密公开课,比如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
由于其前瞻性和实用性而符合学生的求知需求,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区块链开发者学生团队。同时,Web3原生的课程教育平台开始崭露头角,它们通过提供专业、系统化的技能课程,以帮助用户寻求行业内的就业机会。
虽然Web3教育平台开始获得加密企业及投资方的重视,但依然面对着诸如平衡学习模式和激励机制、提升使用者的行业认知、实现生态正回圈等问题。
但随着加密市场的扩展和用户需求的精细化,Web3教育平台仍存在大量机会,并在推动Web3知识普及、吸引更多用户等方面扮演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L2E模式可能将成为Web3教育平台的主流框架,让项目方、平台方、用户达到三赢的效果,也更加容易实现Web2至Web3的迁移;课程类教育平台具有系统化的课程,对学习需求明确的用户具有较大吸引力,其发展模式也会更加健康与持久。
总结
本质上Web3教育就是链接Web2和Web3的桥梁,从而带动Web2流量进入到Web3。Web3教育赛道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龙头协议尚未出现。该赛道是否有机会形成大规模的破圈效应,这一点值得期待。
欢迎私信进交流群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朋友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这篇文章,希望文章对你有帮助,
可以关注我和给我留言评论,一起交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