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teye核心贡献者LouisWang
同源
如果说有什么方向是用Web3的手段能做得比Web2好的,社交一定算一个。
我们的朋友之所以能分享让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是因为他们真切地了解我们。这份了解源于共度的日常时光、闲聊片刻以及共同的体验。
然而,在Web2时代,由于各个应用程序的数据私有化,这些丰富的数据被割裂在各大平台,导致我们的社交体验呈现碎片化状态。
在不同的社交平台间,我们的身份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兴趣爱好和经历很难得到完整保留。每当尝试新的应用时,我们都需要重新建立个人资料,并努力让算法重新洞察我们的喜好以获取合适的推荐。
同时,用户提交的数据和反馈都是最真实的私人信息,然而这些数据却被平台所利用,用户甚至无法真正拥有它们。
Web3社交产品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用户行为和数据上链,有望打破Web2社交平台的数据垄断和私有化,让用户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
然而,这并未完全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不同智能合约间的数据标准、格式各异,应用之间的可组合性仍然受限。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社交Dapp尚未在Web3社交领域取得突破的原因之一。
以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为例,DEXA中的交易对字段存储为Pair,而DEXB中的交易对字段存储为TokenPair。当我们需要分析用户链上交易时,Pair和TokenPair代表的含义是否相同便成了一个问题。
只有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同的Dapp才能实现互通和协作。如此一来,Web3社交产品才能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推动数据共享和互操作,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这方面,Lens和CyberConnect有着相同的愿景:让数据和应用分离,将数据层独立出来,建立协议层,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
对创作者而言,基于这个数据层协议的应用,可以共享整个生态内的用户资源,摆脱传统Web2的零和竞争,共同壮大市场蛋糕,实现互利共赢。
而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不同的Dapp间自由穿梭,实现数据和身份的共享。这将有助于推动Web3社交的广泛普及,让用户在不同应用间轻松切换,享受更好的体验。
正如标题中所述的「同源」,这个「源」指的是协议层,它作为社交产品的基石,成为串联Web3社交的数据活力之源;同时也构成了Lens和CyberConnect的发展基础和壮大之根。二者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共同拓展Web3社交的数据宽度和深度。
实现方式
从下面两图来看,Lens和CyberConnect的架构颇为相似:都是以智能合约为基础,通过NFT的形式构建Web3个人新档案。用户在Lens/CC合约中铸造自己的ProfileNFT,成为独一无二的身份账户。
用户与前端的Dapp互动时,社交关系以各种NFT形式存在于区块链上。至于具体的Post内容,则通过内容索引指向存储在IPFS或Arweave等去中心化存储平台上。
时尚潮牌AMBUSH与加密钱包开发公司Ledger合作推出数据存储盒:金色财经报道,据AMBUSH官推宣布,该时尚潮牌已经与加密货币钱包开发公司Ledger合作推出了一款数据存储盒,名为“Liquid Metal Case”,该存储盒外观受到水滴启发,拥有丝滑的银色设计并在融合Ledger的安全存储技术,允许用户存储数字货币和其他敏感数据的同时拥有一个独特的、时尚的存储解决方案,但目前尚未公布具体发售时间,但披露会在2023年秋冬季上市。[2023/5/21 15:17:01]
(https://messari.io/report/decentralized-social-protocol-map)
(https://messari.io/report/decentralized-social-protocol-map)
Messari在其社交协议对比报告中指出,Lens的优势在于其延展性、可组合性以及强大的API,然而,其体验受限于Polygon网络。
相较之下,CyberConnect在多链部署、强大的推荐引擎和延展性方面表现出色,但缺少一些原生的转发功能。
Lens在数据处理策略上采取了全面上链的方法,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链上记录。然而,这会给用户带来gas压力。
尽管Lens目前已经采用gasless策略并代付了约70万美金的gas费用,但随着开放注册和日活用户增长,这种补贴是否能长久维持仍然是一个问题,尤其当全面开放普及时,协议可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补贴支出。
相对于Lens,CyberConnect在协议设计上采取了一种不同的方法。虽然用户的账户和社交关系仍然存储在链上,但是CyberConnect减少了大量上链操作,转而采用链下验证方式来解决问题。
将常见、高频不稀有的数据如点赞评论放在去中心化存储中,将真正价值的数据存储在链上。这种策略旨在平衡链上数据存储的需求与网络负载,给到开发者更多的灵活度来设计产品的同时,也让用户终端的使用体验更顺畅。
发展现状
CyberConnect
CyberConnect目前用户数达76万,txn数超570万条。最近一个月的日活人数约为24k,用户量从今年开始出现井喷式的上涨。
(https://dune.com/cyberconnecthq/cyberconnect-link3-metrics)
数据:持有超过100枚比特币的地址创三个月新低:金色财经报道,Glassnode数据显示,持有超过100枚比特币的地址为15962个,创3个月新低。[2023/4/8 13:51:30]
目前共有超81万个CCProfile账户被注册,注册地址达到79万。用户可以选择注册免费账户,也可以选择付费注册位数较短的个性账户。付费用户占比达到4%左右,总收入达到50万美元,这是协议商业化的尝试。
(https://dune.com/cyberconnecthq/cyberconnect-link3-metrics)
CyberConnect上已有6.6万名创作者发布过内容,共计被收藏380万次。
(https://dune.com/cyberconnecthq/cyberconnect-link3-metrics)
LensProtocol
Lens目前用户数超过31万,产生的txn数量接近1800w,LensProfile创建数超11万。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ecosystem-analysis)
在Lens上首先要拥有Profile,才能进行创作,进而获得收益。目前已有近10万地址铸造了11万+的Profile,百分之2的地址持有多于一个的ProfileNFT。所有的ProfileNFT中,有40%经过转手或者交易。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ecosystem-analysis)
Coinbase CEO:监管可能会促进美元稳定币的使用:金色财经报道,Coinbase联合创始人兼CEO Brian Armstrong表示,监管可能会促进美元稳定币的使用,由于最近的加密货币困境削弱了人们的信任,这种稳定币正在与Tether进行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华尔街日报)[2022/12/10 21:35:28]
Lens对Profile注册从去年十一月起进行限制,只有白名单用户才能注册,新增Profile持有者增速大大放缓。然而这并不影响Lens的日活,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不减反增,最近一个月内的平均日活接近7k。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ecosystem-analysis)
Lens重点关注创作者创作情况。目前共计有87k个Profile账户发布超过2900万个帖子,创作者占比约72%。其中,发帖、评论、转发的比例为2:1:2。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ecosystem-analysis)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metrics)
收藏作为web3社交的一种特色互动方式,也是Lens创作者收入来源的主要形式,已经为Lens上的创作者带来超29万美金的收益。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creator-economics)
Uniswap已向122名受赠者提供价值约700万美元的UNI资助:6月21日消息,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发布首份 Uniswap 赠款计划(UGP)回顾,自 UGP 推出的一年半以来,该计划已向 122 名受赠者提供了价值约 700 万美元的 UNI。
其中,受赠者的核心主题包括社区成长和支持(Unicode Hackathon、Serv.eth、Shields、UGP 社区分析、Solidity 训练营等)、富有成效且参与度高的治理(Other Internet、GFX Labs、Nomic Foundation、Uni.vote 等)、用户界面(Uniswap Gnosis SAFE、Defi Lab、Seedle 等)和开发者工具(V3 流动性挖矿合约、Uniswap Simple SDK、Pyexchange v3 客户端、V3 TWAP 插件、uniswappeR 等)。[2022/6/21 4:42:10]
两个社交协议龙头的数据从用户数、活跃度来看都非常优秀。Lens尽管对Profile注册进行限制,没有大批新用户涌入,但是活跃度不减反增,用户留存率很高;CyberConnect的日活随着功能逐步开发完善,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
异流
我认为社交媒体的两大核心驱动力,分别是内容创作与传播,以及社交关系图谱构建。
内容创作与传播:每个人都是社交拼图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当我们通过创作互相吸引,就像是将这些部分拼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更大的社交图案。
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如发表文字、观点,制作视频、音乐,引发他人共鸣与交流。
这样的社交是由内容传播带来的,将原本的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由此,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起社交关系,例如关注、互关、评论等。
进一步地,围绕创作者形成社交圈子,如粉丝团,以共同兴趣为纽带发展社交。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影响力和支持者,从而带来创作变现的可能。
社交关系图谱构建:类似于LinkedIn,更多地关注的是「你是谁」,通过社交关系和社交活动来定义一个人:所毕业的学校、参与过的工作等。
这些履历都展示了你作为社会成员的特点,人的价值便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Lens和CyberConnect的愿景同为构建Web3社交数据协议层,但它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方向进行探索。
方向
Lens致力于打造一片充满自由浪漫与理想主义的Web3原生社交花园,专为创作者和开发者而设。
与他们的Logo宣传相呼应,LensProtocol协议层提供了一片便利的开发乐土,鼓励开发者在Lens的标准上进行创作。
基于Lens标准构建的社交应用,能够实现共建、共创以及共享用户群,共同发展生态体系。
Lens生态内部产品之间的竞争依旧存在,但是壮大生态圈会使每个Lens项目受益。
Coingecko联创:美联储加息让加密市场在未来12-18月充满挑战:金色财经报道,Coingecko联合创始人Bobby Ong在社交媒体预测,由于美联储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而且现在正处于加息周期的开始阶段,所以未来 12 到 18 个月的加密市场将充满挑战。此外,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现在与传统金融也变得密切相关,并且被视为科技股/风险资产,因此股市下跌也会给加密市场造成影响。[2022/5/21 3:32:31]
(https://twitter.com/LensProtocol/status/1507064348635811858/photo/1)
Lens极度关注创作者经济,不断开发模块,如合作分成、创作者收益直接转入AAVE等,想方设法为创作者变现提供可能。
他们期望开发者能够轻松地利用Lens数据构建有趣的社交产品,催生新颖的创作者经济模式,使更多创作者在这里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Lens并不主动指导开发者如何使用这些模块,而是期待他们发挥智慧自由创造。这样的策略有助于推动创作者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更多人在这片创新土壤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CyberConnect则选择专注于构建用户完整的、真实的社交图谱。通过自己动手,为协议层创建一个落脚点——打造了一款all-in-one-profile的产品Link3,并拓展到events,posts,fanclub,主动引导用户寻找能够结合web2和web3的高频使用场景。
(https://link3.to/)
相信许多人对Link3并不陌生,起码听说过参与TwitterSpace收集小瓶盖活动。这个小瓶盖就是W3ST,一种不可转让的SBT代币,作为用户参加活动以及社区身份、信誉的链上凭证。
依赖于协议层发放的SBT,其传播度、可用性和认可度将大大提高。
Link3的探索不仅在于提供一个集大成的个人档案,更在于整合链上链下数据,让链下活动的参与者在链上获得认证,从而丰富其社交形象,这对于定义一个更全面的个人身份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于基于DAO结构的工作颇具益处,将proofofwork上链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这种完整的、真实的社交图谱在Web2时代是难以实现的,而在Web3社交协议层,CyberConnect正是在努力实现这一愿景。
Link3后续的Posts,FanClub等功能,也都是在用户同社区的交互这个场景去做了进一步的尝试,让用户在日常的行为中,逐步完善自己的可信身份以及社交和兴趣图谱。
CyberConnect希望先进一步扩展个人社交图谱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为开发者们先打下数据基础,为未来的应用提供充足的资源。
我们可以看到,同为协议层的Lens和CyberConnect逐渐走出了不同的路径:
一个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开发环境,提供更多乐高积木式的模块,供builder们发挥想象,更贴近开发者和创作者;
一个更贴近用户,专注于应用场景,借助Link3和生态内各种切入各种真实场景的应用,让用户迅速地与协议层建立联系,无意识地构建社交图谱,使链上形象尽可能地丰满和立体。
生态
从拓展生态的角度进行对比,二者在策略上的差异也相当明显。
对于积累了极多Aave社区经验的Lens团队来说,其深知不可能单独靠团队实现Web3社交的愿景,而是必须依靠社区和生态的力量。Lens通过举办黑客松和提供Grant,吸引开发者在Lens上构建生态。
开发者可以轻松调用LensAPI获取数据并构建应用,虽然开发门槛降低不少,但大多数项目都是从零开始。
Lens希望建立一个开发者在其土壤上播种种子,让项目从头开始生根发芽的生态。对于开发者来说,一方面是金钱激励,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生态,网络的价值不断提升,就会更有动力在生态内进行投入。
目前Lens上已有超过140个原生应用,生态中的应用型产品基本覆盖了大部分品类。其中,开发相对简单、思路更明确的工具型产品居首,其次是内容,社交平台和音乐等。
然而,大部分产品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功能体验相对简单。部分黑客松参赛产品停留在demo阶段,未正式上线。少部分产品已经有了里程碑,比如Phaver已经达到了10万活跃用户。
(https://mirror.xyz/0xbuidlerdao.eth/VDZsmz0ZBDS0E7DKalEKRbqvpFk-b5947jT2DxGUBz0)
而CyberConnect则采取了一种协议-产品-生态的发展路线。他们先建立协议,再打造自己的招牌产品Link3,并横向拓展,开发生态。
从CyberConnect最近结束的黑客松来看,他们同时也欢迎已经成型的Dapp接入共建生态,而非一切从头开始建设。此外,他们也不过度要求应用的纯粹Web3-native性,任何有意义的交互场景都可以嫁接在CyberConnect上让用户先用起来,成为数据上链的门户。
这些生态为协议带来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契合优先打造社交图谱的战略。例如游戏类的DegenReborn、餐厅点评类的Plato,阅读类的ReadON,以及元宇宙类的Oasis等,甚至Lens生态中最大的应用Phaver也加入了CC接口,生态丰富多样。
(https://www.notion.so/cyberconnect/Connected-2023-Hackathon-Results-Highlight-Projects-8c726bbaf1d74b309dd3ae49b6b9acce)
从建设生态的角度来看,Lens正在打造一个宽广的花园,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各种工具,但也要求开发者在这个花园内进行创作,从头开始建设。
这种方式一方面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限制了花园内外的交流和互动。
相比之下,CC更像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不强调应用的原生性,而是注重于让任何具有真实需求的场景都能够接入CC共建web3社交生态。
这种方式促进了生态的拓展和交流,有助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的应用和发展,甚至有望推动整个web3的大规模普及。
关于Web3社交的思考
尽管我们对Web3社交的叙事已经非常耳熟能详了,但是真正要驱动用户从Web2迁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的体验必须超越原有体验与迁移成本的总和。
然而,区块链的gas机制和不易用的钱包等问题给Web3的下一个百万流量入口设置了重重障碍。Web3虽无需信任,但要让用户相信Web3,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虽然Web3身份可以实现更加去中心化和安全的身份验证,但是统一和全面的Web3身份是否会给用户带来困扰呢?
在某些场景下,用户可能并不想展示完整的身份信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扮演多个角色,有时微信发朋友圈都需要分组。
因此,我们需要在Web3社交的发展中探索出更灵活、更私密的身份管理方式,让用户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份信息。
同时,Web3社交还面临着创作者经济的挑战。目前,创作者经济仍然主要基于粉丝的打赏这种单纯的利他行为,甚至还缺乏像Web2中的广告模式等可持续的收益方式。
因此,真正要突破创作者经济在Web3中的新格局,必须利用数据的可组合性,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Web3的普及教育,钱包入口门槛的降低,复杂场景的思考,以及像Lens和CyberConnect这样的社交协议和生态系统,都将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创新的创作者经济和优化的用户体验,Web3社交极有可能是下个破圈的契机,将更多的用户引入Web3世界。
总结
我们对比了Lens和CyberConnect在去中心化社交领域中的两条不同路径。二者从同源出发,但在路径选择和解决问题的优先级上存在差异。
然而,他们共同面临的挑战是突破Web2社交的局限性,创造新的社交价值。Lens通过设计模块、降低开发成本,以及探索创作者经济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态完善、易用性高的社交平台。
而CyberConnect则沿着协议-产品-生态的发展路线,寻找应用场景,整合链上链下数据,丰富个人社交图谱。期待Lens和CyberConnect能在各自的领域中跃然绽放Web3社交的光芒,为我们带来更丰富、更有意义的社交体验。
参考文献
https://mirror.xyz/0xbuidlerdao.eth/VDZsmz0ZBDS0E7DKalEKRbqvpFk-b5947jT2DxGUBz0
https://cyberconnect.notion.site/CyberConnect-Recent-Highlights-Resources-659f80a3a049456cae681c3c6ef5e6dc
https://news.marsbit.co/20230303172213921906.html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ecosystem-analysis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impact-on-its-partners
https://dune.com/cyberconnecthq/cyberconnect-link3-metrics
https://messari.io/report/decentralized-social-protocol-map
https://mp.weixin.qq.com/s/2Fs7vsjXv3N4_UfUxs7RUw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