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领域蕴含深刻洞鉴,赢得越来越多政府、政党和国际组织的共鸣与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嵌了三重“赋力效应”,启发、影响和推动了当代大国形象认知、国际关系理论嬗变和全球持续发展进程,这也是其深入人心的内在依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重“赋力效应”
“赋力”一词意指赋予客体力量或使之更为强壮自信,这里的客体既可指人,也可指抽象的物。相应地,“赋力效应”在这里是指强大的思想力量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有益启发、正面影响和积极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大国形象认知。一个“大国”是在全球范围施加影响力的主权国家。二战后兴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两个维度考察大国的影响力或者实力:输入与输出。从输出侧看,大国的实力就是指其战争能力。从输入侧来看,结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思·华尔兹列举了五种实力来源:人口与领土规模、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稳定与能力。
江苏省将迎着区块链等风口构建绿色产业链:根据不久前召开的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视频座谈会,江苏省将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高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绿色发展水平,迎着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风口,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绿色产业链。(新华日报)[2020/8/15]
这种传统的大国认知在冷战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大国对立造成了许多国家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在特定地区出现抬头的趋势。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21世纪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但在环境、健康、知识传播与创新、安全、多边制度与全球善治等领域,由于缺乏市场激励以及存在“搭便车”现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品提供严重不足,阻碍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于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期待不断增强。
比特币开发人员试图改进比特币构建系统,以阻止网络钓鱼攻击:Chaincode Lab比特币开发人员Carl Dong正在努力提高比特币构建系统的安全性,以解决用户试图下载源代码时发生的“猖獗”网络钓鱼攻击。比特币网络在2016年引入Gitian Building,以标准化构建环境并支持可复制的构建。换句话说,每当比特币网络发布新更新,所有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都可以运行Gitian Building过程,最终在其计算机上获得相同的文件。然后,他们可以相互比较输出,并确保其计算机没有被黑客攻击。但目前的系统是可复制但不可审计,Carl Dong提出的改变将减少第三方攻击的风险,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更小的工具来构建编译器,而不是盲目地从第三方下载。当前受信任的二进制种子太大而无法审核,但Dong提议的更改将把其大小从200兆字节减少到500字节左右,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分解二进制种子并复制构建。Dong计划为Linux、Windows和macOS开发一个拉取请求。由于Linux部分已经合并,他目前正在项目的Windows和macOS部分工作。他希望在明年完成整个项目。(The Block)[2020/3/2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大国责任的预期,明确大国有义务和激励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公共品,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形象的新认知。近年来,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举办一系列主场峰会外交活动,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金融治理、国际维和、疾病防治等国际议事与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
声音 | DigiByte创始人:应该在DigiByte区块链上构建美元稳定币DigiDollar:DigiByte创始人Jared Tate发推称,“所以是我们构建DigiDollar的时候了。在DigiByte区块链上启动了一个美元稳定币。现在所有这些稳定币都是在非常不安全的集中式网络上发行的。完全是垃圾。实际上,所有稳定币的功能都是一样的。一些中心化的集团承诺,他们会用某个银行账户支持发行的所有稳定币。所以每个人都必须信任他们,他们的行为就像中央银行印制数字代币一样。所以人们会问两个问题?谁管理货币和代币发行,以及法定货币来自哪里?我的建议很简单。让我们真正将整个系统去中心化。让个人使用自己的银行账户实时支持自己的DigiDollar。通过智能合约和API将DigiDollar实时与钱包持有者自己的银行账户挂钩,以确认实际账户余额。没有中央政党控制任何事情。储备证明实际上变成了数百万人或更多人。该应用将是空前的,如果正确构建,则没有人会控制它。这将是由真正去中心化的DGB区块链保护的数学代码。[2019/12/27]
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引起强烈反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一步引发国际共鸣。2018年达沃斯论坛上,各国领导人竞相呼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国的开放愿景以及对保护主义的抵制受到普遍欢迎。
动态 | 荣成市运用区块链构建智慧城市:据互链脉搏报道,山东省荣成市于2015年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新的城市管理生态系统。今年9月山东省荣成市政府合作打造了区块链智慧城市平台,将被广泛用于荣成智慧城市多个项目和组成部分。未来,智慧食安,智慧医疗,智慧社区项等都将逐步对接本区块链平台,目标在中国打造第一个100万城市级别的,公平、公正、全民可信的智慧城市区块链公众平台。[2018/11/2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国际关系理论嬗变。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主流理论没有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期待,尤其是缺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更公正合理国际秩序呼声的现实观照,导致西方所谓主流学派使用的概念词汇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形势与现实,以西方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亟须得到调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雨伞术语,为国际关系理论嬗变提供了一个研究范畴,在此范畴中,各种学派努力寻求理论假设和推理逻辑的最大公约数。
动态 | 俄罗斯监管机构建议FATF成员国控制加密货币流通:据cointelegraph消息,10月29日,俄罗斯每日新闻媒体消息报道,俄罗斯监管机构表示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所有成员国都应该采取其建议来控制加密货币的交换,存储等等。10月早些时候,FATF宣布对涉及加密相关活动的数字货币和业务标准进行修改。FATF在其最新的指导方针中指出,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应遵守反(AML)和反恐融资(CFT)法规,并对其进行注册和监督,以确保其遵守尽职调查。俄罗斯联邦联邦金融监管局副总裁帕维尔·里瓦德尼(Pavel Livadn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对价值超过600,000卢布(约合9,120美元)的加密交易实施控制。总部设在巴黎的FATF是一个成立于1989年的政府间组织,旨在制定打击和其他非法融资的标准。[2018/10/29]
在东西方话语碰撞与相互“拿来”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演进培育了求同存异的开放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安全观,反对冷战思维和大国沙文主义;强调全球伙伴关系与多元外交,反对强权与单边主义思维;强调开放国际格局与共同发展,反对探底竞赛与保护主义逻辑;强调全球治理秩序和文明交流,反对零和博弈与狭隘主义论调。这些理论洞见观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世界面临突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现实,必将有力推动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全球持续发展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全球发展,为全球发展合作廓清了认知迷雾,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方坚定支持联合国所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贸易开放、气候治理、精准扶贫、国际援助等方面创新引领,取得巨大成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发展合作实践注入了理论活水,中国自身构建过程中最典型的实践是“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着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与和平的丝绸之路,理念与实践成就被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相关决议。根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项目、自贸区谈判、对外援助等稳步推进,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等领域签署近280项合作文件,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
此外,中国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7年成员国达到84个。建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为全球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中国积极参与太空、深海、极地和网络空间等“高边疆”治理的全球协商与标准制定。发起主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信息丝绸之路建设,倡导建立多元透明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与有关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建设性作用。
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入人心
加强“从内到外”与“从外到内”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在新媒体和数字化时代,要特别注重国别信息与数据处理,通过分析一国的经济体系、执政结构、文化等,对该国参与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背景与能力作出判断,这是一种“从内到外”的信息收集。另一方面要注重系统性的或“从外到内”的研究,即从国际经济体系整体层面分析一国的可能反应。国与国之间差别巨大,单纯的国别研究难以厘清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也疏于考虑国际竞争施加于所有国家的不同影响。加强相关信息收集与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传播现状并作出相应动态调整,更好展现其当代价值与赋力效应。
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介入、影响和引领国际叙事能力。中西话语的竞争,包括概念、叙事和传播手段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继续上演,甚至会愈演愈烈。根植中国这片发展沃土,中国学术和政策机构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为海外所关注。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中国国际叙事框架中,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要赢得更多的喝彩,还需要在人才机制、翻译传播和理论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段时期以来,哈佛大学教授格格雷厄姆·艾利森创造的“修昔底德陷阱”成为国际热词,尽管其背后的逻辑受到广泛批评,但却成功吸引了中美两国政界和学界的注意。中美两国都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这一陷阱成为现实,其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考量分析中美大国关系,而不是基于传统的霸权理论,才能拨开“修昔底德陷阱”的乌云,见到“新型大国关系”的青天。引导与完善中美关系的国际叙事,是中国学术界与智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抓手。
推动形成更具赋力效应的国际合作体制。当代国际合作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广泛和深入。必须看到,合作不是终点,而是实现其他多种目标的手段。合作并不总是好的,国际经济中不合作优于合作的例子并不鲜见,因而要克服在不同语境不加区别地谈合作的倾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的合作本质上是国家政策的相互调整与适应,是一种比霸权稳定更具赋力效应的国际合作体制或结构。正如著名国际学家罗伯特·基欧汉所论证的,国际合作体制赋力政府,而不是束缚政府。
主席指出,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发展计划与治理制度创新,中国经验为北南合作、南南合作提供一种务实方略。当代发展中国家面对“逆全球化”思潮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打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式,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生态保护等的非线性关系,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