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滚滚完全没有想到,昨天凌晨发的文章《风云再起:玻尔与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世纪大战》短短一天多时间,竟然引来数千人关注、评论并转发,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对物理科学感兴趣,这也激发了滚滚继续与大家分享的热情和信心。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人看到科学界有趣的故事,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好奇心。
在前文的评论中,有人提到滚滚没有说清爱因斯坦与玻尔两位巨匠争执的点究竟在哪儿,并且看完也不知道量子究竟是什么,其实滚滚本意也只是想给大家分享关于量子力学的这么一件有趣的争端,以及两位可亲可爱的科学家。但现在滚滚觉得还是有必要为这件故事作更多的科普,让众位看官在轻松娱乐之时也能吸收知识。废话不再多言,且再随滚滚一同穿越到百年前的时光。
律师:MiCA法案的稳定币交易上限阻碍了加密货币的采用:金色财经报道,MiCA法案受到加密行业许多人的积极欢迎,但引入的更具争议性的措施之一是对Tether等私人稳定币的每日交易上限2.19亿美元(2亿欧元)。全球律师事务所Clyde and Co的法律总监兼合伙人Rachel Mawer-Cropper表示,大型稳定币的使用可能很快就会受到抑制,监管机构应考虑重新审视每日限额。如果其他司法管辖区允许相对不受限制地使用稳定币,这可能会对欧盟的加密市场产生不利影响。[2023/7/10 10:46:01]
量子科学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900年,为解释黑体辐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像原子作为一切物质的构成单位一样,“能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单位,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只能以能量量子的方式进行。简单来说,量子就是表现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这与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有根本的区别。在经典物理学中,根据能量均分定理:能量是连续变化的,可以取任意值。
Andre Cronje发文介绍Fantom财务情况后FTM市值已反弹至6亿美元上方:金色财经报道,自 Andre Cronje 发文介绍 Fantom 财务情况后,其原生代币 FTM 已上涨超 25%。Coingecko 数据显示,FTM 已升至 0.23 美元上方,截至目前为 0.237223 美元,过去 7 天涨幅达到 34.4%,市值也升至 6 亿美元。根据此前披露数据,Fantom 仍持有超过 4.5 亿枚 FTM。(fxleaders)[2022/12/1 21:13:27]
1900年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中,普朗克第一次发表了能量量子化数值、一个分子摩尔的数值及基本电荷等,其数值都比以前更准确,提出的理论也成功解决了黑体辐射的问题。这标志着量子力学正式诞生。
CryptoQuant:当大量USDC流入交易所时,比特币的下一轮牛市可能开始:10月9日消息,CryptoQuant首席执行官Ki Young Ju发文表示,当大量USDC流入交易所时,比特币的下一轮抛物线牛市可能开始;目前94%的USDC供应来自外部交易平台,其中很大一部分由贝莱德(BlackRock)、富达(Fidelity)、高盛(Goldman Sachs)等传统金融机构持有,他们接到客户的命令就会行动;另外,Tether供应量25%在交易所,而对BUSD来说,交易所占比达到70%,可能是由于币安为其原生稳定币提供了不错的收益机会。[2022/10/9 12:50:49]
普朗克随后的一百年间,无数的物理学家为这一打开的全新世界前仆后继、添砖加瓦,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玻恩……在20世纪的前半期,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论。量子假设的提出有力地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促进物理学进入微观层面,奠基现代物理学。但直到现在,物理学家关于量子力学的一些假设仍然不能被充分地证明,仍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围绕在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的世纪论战。
链上投资协议Sommelier在Aave上推出去中心化投资策略产品Cellar:7月21日消息,基于 Cosmos 的投资协议 Sommelier Finance 推出了其首个名为 Cellar 的去中心化投资策略产品。在技??术层面上,Cellar 是一种智能合约,代表了社区管理的投资策略。它由Sommelier运营,是一种链上投资协议,在 Cosmos 网络上作为其自己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区块链运行。周四,Sommelier激活了Aave上的第一个Cellar。使用 Cellar,用户可以存入资金,协议会自动分配到不同的 DeFi 平台。(the block)[2022/7/21 2:29:51]
在量子世界中,有一种神奇的物理现象,即量子纠缠: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可以保持一种特殊的关联状态,这种联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相隔多远,改变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就会马上随之改变。这种状态之间的关联不需经典物理学中的力场或电场,其关联速度也可认为超过光速,这被称为“量子非定域性”。
这一现象显然违背了爱因斯坦所认定的,即信息的传递速度不得超越光速的理论,因而爱因斯坦认定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并嘲讽其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他坚定地认为这是量子力学不完备导致的,测量结果一定受到了某种“隐变量”的预先决定,只是目前人类还未探测到它。
量子纠缠“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与爱因斯坦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派不同,以玻尔为中心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对于微观的量子世界,所谓的“实在”只有和观测手段连起来讲才有意义。这一颇具哲学性的观点来源于玻尔的对应原理:在原子范畴内的现象与宏观范围内的现象可以各自遵循本范围内的规律,但当把微观范围内的规律延伸到经典范围时,则它所得到的数值结果应该与经典规律所得到的相一致。
拿一对处于纠缠态的电子而言。电子拥有一项磁场属性,即所谓“自旋”,其指向可能朝上或是朝下。在进行直接观测之前,是完全没有办法知道这两个粒子当前是处于哪一种状态的。事实上,由于量子理论的怪异本质,这两个粒子实际上应当说正处于这两种状态的“叠加态”。当你观测其中一个粒子,那么此时另外一个粒子就会自动变成与其相反的状态。这样的关联变化是瞬间发生的,即便另外一个粒子远在星系的另一端也是一样。但是,也只有当观测行为发生时才能确定其现实状态究竟为何,这就有点像是一枚旋转翻滚的硬币,只有在被抓住停下时,你才能知道它究竟哪一面朝上。
量子这一随机性特点显然让很多科学家无法接受,也因此才有了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那段著名对话。
“玻尔,上帝不掷骰子!”
“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尽管直到两位科学家相继离世也没能说服对方,但这场涉及科学与哲学的大论战仍在继续。近年来,尽管已经有实验显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现象的确存在。但对于量子纠缠这一具体问题,目前的实验结果还不能最终定论。中国发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将有望结束这场世纪论战——通过超远距离的量子纠缠实验,来实现对量子非定域性的检验,在符合统计数足够多的情况下,即可得到最终结论。
“墨子号”率先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2017年6月,“墨子号”量子卫星首次实现1200公里量子纠缠,震惊世界。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在为数百年缺席世界科学之林所作的艰苦努力的最佳体现。
20世纪的天才时代,中国的确没有赶上,但新世纪这十余年来的飞速发展,已用实证为许多人带来了信心。我们怀念过去、仰望大师的同时,其实更要注意脚下。落后并不可怕,毕竟路途还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再过几十年,谁知道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