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T: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否已经发展成一套完整的“造假”产业链?

文/海盗君

标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变“青少年爸妈科技创新大赛”,谁之过?

云南昆明小学六年级学生因“结直肠癌基因敲除”课题获奖,湖北武汉小学三年级学生因“喝茶抗癌”课题获奖,翻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的获奖名单,一个个都是高大上、高精尖,甚至晦涩难懂的研究课题、让普通成年人光是读通名字都要花半天时间。难道,我国小学生的实力,已经恐怖如斯了吗?

看到这些个小学生研究癌症,解剖小鼠,一个个非常专业的样子,让人心生羡慕,额,是心生羡慕他们的父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什么时候已经沦为“全国青少年的父母科技创新大赛”了呢?

青少年金融服务与教育平台Copper获2900万美元A轮融资:5月5日消息,近日,青少年金融科技服务与金融知识平台Copper宣布获得2900万美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Fiat Ventures领投, Panoramic Ventures、Insight Partners、Invesco Private Capital、Springbank Collective、Tacoma Venture Fund、Alumni Ventures和Operator Stack Fund等多家机构参投。自2019年成立以来,Copper已经累计融资4230万美元,拥有注册用户超过80万,主要提供个性化借记卡、数字钱包支持、P2P转账以及关于股息、预算和复利的金融提示。[2022/5/5 2:50:37]

中小学生们为了获奖,这个“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套“造假”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借助区块链加强青少年网络游戏监管: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从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处获悉,今年她将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借助区块链加强网络游戏监管,助力青少年形成良好网络行为习惯》的提案。

于欣伟表示,青少年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甚至产生网瘾,对青少年学习生活、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等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和痛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区块链技术为我们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可以利用区块链具有的不可篡改、可溯源、分布式等特性,实现对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是否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落实实名认证、时间管理、消费管理等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实现监管,切实有效助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害。[2021/3/3 18:10:09]

动态 | 西都柏林一走私者通过加密货币购买,并利用数十名青少年储存包裹:据The Journal报道,西都柏林地区正在就一起走私案的供应链进行调查,此前已有一名青少年因与价值50多万欧元的摇头丸药片有关而被捕。侦查认为,该少年被一名男子利用,多年来,这名男子一直向都柏林西部地区供应MDMA、可卡因等。目前,该市Clondalkin和Lucan地区有相当多的青少年被怀疑持有装有的包裹。 部门目前正在与国家刑事调查局(NBCI)及Garda National Drugs and Organised Crime Bureau等国家部门就该项调查进行联系。[2019/6/27]

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好处可见一斑:可以保送进当地重点初中、高中,在升学考试中可以获得加分,可参加自主招生,可以写进履历,在申请国外大学时是一个很大的筹码……

学校凭借学生的获奖,可以作为宣传招生的亮点;学生可以凭借奖项进入想去的学校;地方凭借奖项,可以成为教学质量高的展现。这件事简直就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正是因为这么多好处,很多学校、学生、家长都盯上了这块香饽饽,因为与奥赛获奖相比,这个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实在是简单得多,可操作性得多。正因为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有网友笑道:难道你小时候不知道吗?这根本就不是秘密啊!只是一直没人曝光罢了。

不少网友也是自曝自己帮“小学生作弊”的经历。

一位网友表示:他曾被老师要求给孩子作弊参赛。当时他根据孩子的年纪,设计了一套符合孩子年龄段的课题,可是没想到老师直接“毙了”,说太简单了。老师把往年的获奖名单摔在该网友面前,他当时看到那些研究生、博士生才能涉足的课题,都惊呆了。

另一名网友则是被其姐姐急急忙忙地要求帮他外甥女作弊参赛,她姐姐求他说别的孩子都这么干,你不干就吃亏了,该网友只好同意。

该网友看到别的孩子的获奖项目后,他也是大吃一惊,随即立即从一个很难的课题中截取了一段帮小外甥女进行课题设计,结果成功杀进决赛,外甥女也因此被保送到上海当地的重点初中。

为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学校、家长、学生可谓是各显神通。然而,这种犹如“花钱买奖”,又有什么含金量呢?

当然了,这些学校、家长、学生并不在乎奖项的过程,课题内容只是一个获奖的载体,他们在乎的只有奖项这个最终结果,因为若干年后谁还在乎你当初做的什么,所有人都只会记得你曾获得过什么奖。

既然如此,这种“虚假的”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对社会又有何存在的意义呢?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0ms0-0:5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