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末开始,以比特币为首的币圈就开始逐渐火爆了起来,显卡价格也因此纷纷上涨。
本以为春节过后矿潮会有所降温,显卡价格也能逐渐回归正常,没想到比特币的价格自此一路绝尘而去,最高点一枚比特币的价格甚至突破了6万美元。
比特币价格在今年4月13日达到历史极值各系显卡也被炒出了天价,最魔幻的是即使是天价,居然也到了一卡难求的境地。
各路暴富神话也是层出不穷,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挑动着人性里的贪婪。
今天的文章,就主要来谈谈数字货币。
鉴于比特币在数字货币中无可动摇的地位,下面所有的内容都会以比特币为主。
比特币的源起
2008年10月31日,一个昵称叫作“中本聪”的账号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全称《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这是比特币这个概念,第一次正式和公众见面。
1kx创始合伙人:1kx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一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部署:金色财经报道,投资公司 1kx 创始合伙人 Lasse Clausen 称,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初的牛市狂热期间处于观望状态后,1kx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一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部署。Clausen表示,我们真的很喜欢熊市,我们知道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时机。1kx的政策是持有其加密货币投资至少三年,鉴于该行业的快速发展,Clausen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准则。[2023/2/22 12:22:49]
比特币出现的这个时间节点,是尤其值得注意的,因为它的诞生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被创造出来的目的。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恐慌,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做出了过激的反应。
各国政府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手段大体上就是货币供给的量化宽松,也就是很多财经类文章里说的QE。
对量化宽松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把它想成货币的增发,也就是印钱。
陈玄策:一级市场的疯狂洗牌等原因导致GBTC持续负溢价:金色财经报道,在6月4日举办的《金色百家谈 | 分析:灰度BTC信托溢价率对加密市场的影响》直播节目中,AOFEX战略合作学院-K神学院院长陈玄策表示,灰度BTC信托溢价率持续保持负值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市面上出现更多的信托机构产生了竞争(锁仓期到期调仓所致);
二是一级市场的疯狂洗牌。由于比特币出现多次下跌回调,恐慌情绪加剧导致数百亿美元加密资产爆仓清算,使得套利空间不断缩水,进而引发GBTC到期解锁流出巨额资金,不再产生正反馈继续买入GBTC份额。
本轮牛市主导力量来源于机构,在多重原因(全球疫情下大环境导致的通货膨胀考虑货币贬值原因,对冲,风险分散投资,套利空间...)中,考虑购入GBTC获得套利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一旦一级市场不支持牛市的上涨,二级市场就不具备溢价的条件。而在当前大环境影响下并不具备牛市中后期走势爆发,这应该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除非出现重大利好如美国SEC允许数字货币ETF在二级股票市场发行。[2021/6/4 23:12:41]
不过这钱不需要真的被印出来,只需要在概念上存在就可以了。
EOS最富地址排行榜第二位疯狂“吸筹”:两日买入约2亿元EOS:据etherscan.io数据显示,截至目前,EOS最富地址排行榜第二位地址近两日共收了2090148.055个EOS,价值约2亿元人民币。目前该地址共持有约5600万枚EOS,总价值7.48亿美元,占EOS总市值的5.6%。另一个排名25位的大户地址近两日也“吸筹”约1亿人民币。[2018/5/17]
但是这会引起一个问题——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货币可以通过印钞的方式凭空创造出来,但财富不会。
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财富总量是基本不变的,但是这时候如果钱变多了,就会造成单位财富的价格上升,也就是货币变相的贬值了。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手里有100块钱,包子1块钱一个,那这时候我们可以买100个包子。
而在增发货币以后,钱变多了,但是财富总量还是只有那些,这时候单位商品的价格就会升高,包子涨到了2块钱一个,这时候我们手里的100块钱就只能买50个包子了。
疯狂推荐竞争币背后 John McAfee称自己的Twitter账户被黑:此前,网络安全大V麦咖啡(John McAfee)的个人Twitter曾频繁推广一些鲜为人知的加密货币,很多投资者在看到这些信息之后就买入了其推荐的加密货币。然而,就在今日凌晨,这位网络安全先锋向BBC透露称,他的Twitter账号已遭黑客入侵,他表示:“我无法控制Twitter的安全。”[2017/12/29]
这是一个最简单粗糙的模型,但就算这样,我们依然能发现其中的问题,那就是,自始至终我们明明什么都没干,100块钱还是那100块钱,但是原本属于我们的50个包子却消失不见了。
这就是量化宽松带来的后果,对所有持有该国货币的人的财富的洗劫。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现行的世界货币体系遭到了质疑。
人们对货币发行机构,也就是各国央行产生了不信任。
现代货币的本质其实就是政府信用,如果一个政府不再被信任,那么由它所发行的货币也就成了废纸一张,比如津巴布韦。
于是,就有人希望寻找和建立一种脱离开各国央行的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比特币就在这种需求中诞生了。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比特币是疯狂的泡沫:据CNBC报道,“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近日首次谈到了其对加密货币的看法,“我认为,即便停下来想一想比特币都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比特币是疯狂的泡沫,糟糕的点子,他们用无需太多的洞察力或工作就可以轻松致富的概念来吸引别人。”芒格还补充道,事实上,有很多事情对你并不起作用,你需要找出它们,同时要像躲免瘟疫那样避免它们,而其中之一就是比特币。[2017/12/25]
比特币的核心
用技术创造信用,这是比特币的核心。
实际上,如果稍微了解过一点比特币,就会发现,比特币竭尽全力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
首先,比特币的总量是固定的,据估算总量约为2100万枚。
这是由比特币的算法决定的,而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解决了现存的货币体系中由于量化宽松导致的货币贬值的问题。
其次,比特币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账本,记账人拥有巨大的权力。
现存的货币体系,交易的记录者都是一些被我们普遍信任的中心化机构来执行的,但比特币显然不能这么做,因为它被创造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这些中心化的机构。
因此,比特币选择把这份权力随机赋予每一位参与者。
为了防止这些被赋予权力的记账者像中心化的机构那样随意篡改账本,比特币使用了一个哈希函数。
关于这个函数并不需要去深入了解它,只需要知道,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可以把任意长度的字符串,也就是文本,转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
例如下图所示,不管是一个词还是一句话,经过哈希函数的运算,都会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输出。
字符串及其对应的哈希值它的特点也只需要知道2个。
一是基本找不到两个不同的字符串,使得它们最终输出的哈希值相同。例如图中的“比特币”和“比特币.”,尽管它们之间相差的只是一个小数点,但最终生成的哈希值却是完全不同的。
二是在知道哈希值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对应的输入。
比特币把一个巨大的账本拆分成若干个小的区块,并通过在这些区块上增加前一个区块哈希值的方式把区块和区块连接起来,这就是比特币所运用的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由于前文所提到的哈希值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如果改变某一个区块中的交易信息,就必须同时对该区块后的所有信息进行更改。例如,若要修改图中区块98的信息,则必须对在98号区块后面的所有区块进行修改。否则,只要记住最后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任何对历史区块的篡改都能被发现,这就保证了对于交易记录不会产生人为干预的影响。
最后,比特币没有惩罚机制,而是使遵守规则所能带来的收益大于破坏规则所能带来的收益。
游戏玩家应该知道,有些人选择在玩游戏中作弊开挂,本质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一般游戏厂商的应对措施就是对这些账号进行封禁处理,这就是典型的惩罚措施。
而比特币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我们平时说的“挖矿”就是指当一个诚实的节点获得了某个区块的记账权之后,就会获得相应的比特币奖励。
如果某些节点试图通过作弊的方式来获得比特币,一来很难成功,因为上面提到的哈希值使得作弊需要的算力极为庞大。
二来,即使成功了,同样的算力如果选择正常挖矿,所得的收益会比作弊得到的收益还要多,没有动机就不会去作弊。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成功,比特币费劲心血所营造的信任将在瞬间被清空,它基于信任之上的价值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以上因素导致了即使某个节点拥有攻破比特币的算力,也不会去实施,因为得到的远远比不上失去的。
对比特币和相关数字货币的评价
自比特币诞生之日起,对它的评价就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部分人觉得比特币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一场关于未来的变革。
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比特币自始至终就是一场局。
就我个人观点来说,比特币更像是一场实验,一场为了克服现行货币体系弱点的实验。
比特币中蕴含的“去中心化”思想和区块链技术在我看来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我更倾向于认为比特币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尝试。
但这一切都是站在比特币创始的初衷上说的。
比特币后续的发展,比如说被用作黑市交易的工具,大资本进入使得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价值产生了巨大的波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创造预期。
现在层出不穷的数字货币,大部分都是蹭比特币热度的投机行为。
如果说比特币的核心在于试图通过技术创造一种不为人意志所转移的信任,那剩下的大部分数字货币则是在创造一种以比特币所创造的信任为核心的信任。
我不鼓励但是支持有钱有闲的人去尝试新鲜事物,但最好不要抱着发财的目的和心态。因为一旦涉及到金钱,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会发生一种奇怪的变化。希望各位不管是已经入局的,还是准备入局的,亦或是单纯看热闹的,都能时刻保持风险意识。
币圈有风险,入圈需谨慎。
本文为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我是大白鼠,爱好传播,偶尔谈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