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华尔街投资者表示,考虑到资产的宏观表现后,他们将持有比特币作为对冲。在大多数情况下,尽管他们的占比很小,据报告占其投资组合的1-3%。
听起来可能不多,但是分析师最近在推特上提醒加密货币投资者,那几个百分点可以走很长一段路。
而美国银行现在可以持有加密货币私钥,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存储比特币、以太坊和其他数字资产,分析人士说,此举对加密货币领域极为有利。
Tether CTO:如果市场暴跌90%,稳定币规模会进一步增长:SBF在回复网友关于USDT和USDC那个更安全的问题时表示,两者都很安全,USDT的二级市场流动性更好,USDC的一级市场流动性更好,最终取决于用户担心1%、10%,还是90%的跌幅。对此,Tether CTO Paolo Ardoino表示,Tether在2020年3月份黑天鹅事件中流通市值从30亿美元增长到630亿美元,如果市场暴跌90%,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稳定币,包括Tether会进一步增长。[2021/7/20 1:04:33]
根据数字资产经理查尔斯·爱德华兹(Charles Edwards)的说法,在一种情况下,比特币可能会增加一倍以上:“如果美国银行仅将其资产的1%作为投资,对冲或保险资金投入比特币……”而美联储FRED董事会暗示美国商业银行拥有20万亿美元的资产。
声音 | Elliptic 顾问:如果美国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实行过多监管阻力,则会输给中国:1月17日消息,区块链分析公司 Elliptic 高级顾问、加密货币合规分析师 Liat Shetret 于美国众议院举办的听证会上表示,「中国在发展数字货币方面处于非常先进的阶段,如果美国监管机构对诸如隐私加密货币之类的新兴区块链应用产生过多阻力,美国可能会失去创新优势」。她同时承认与隐私数字货币相关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隐私代币已被添加为大多数暗网的付款选项,但她仅仅建议美国国会就针对隐私数字货币的监管发布指导,而「将隐私代币取缔」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同时,她也列举了美国在仅通过法律框架对阻止加密货币在犯罪方面使用的成功尝试,并建议建议美国监管机构利用现有的金融和数字现金法规,将其应用于加密货币领域。(链闻)[2020/1/17]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情况,但是,爱德华兹表示,“不难看出它的发展方向”,指的是灰度投资(Grayscale)的比特币积累。
声音 | 张志军:央行数字货币如果能保护隐私,那么在小额付款上会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据经济参考报消息,近日,世界银行首席信息安全构架师张志军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子支付在中国已经很普遍,但是用户的隐私目前没有得到保护。央行的数字货币如果能保护使用者的隐私,那么在日常的小额付款这个应用领域会成为很多人的首选。他还指出,“就像当年在全国推广POS收款机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我们采取百花齐放的方法,允许很多私营机构参与到这个生态系统的建设,那么国家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合规要求,参与者必须达到这些要求才能够进入这个市场。如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法定数字货币又只是取代现金的话,它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应该是比较小的。”[2019/9/26]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期望技术分析上和宏观经济能将比特币推高至20000美元,这一积极的情绪出现了,彭博社的资深商品分析师迈克·麦格隆在6月的报告中表示。
“比特币正在反映出2016年的收益,也就是回到之前的峰值,那是上一次比特币减半,并且是在出现明显峰值之后的第三年。而在2018年下降近75%之后,我们认为如果比特币遵循2016年的趋势,今年将逼近20000美元的历史新高。”
尽管比特币投资者愿意接受向20000美元的转变,但进入BTC的数百亿美元可能会使价格翻番。
分析发现,只要投资者向比特币市场投入1美元,该资产的市值就会上涨超过1美元,这就是所谓的“货币放大器”或“货币系数”,它是这个新兴市场流动性的副产品。
知名交易员亚历克斯·克鲁格( Alex Kruger)评论了为什么该放大器在2019年初存在。
“将相对较大的一笔钱投资于一笔小额资产(以美元计价),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不是流动性的,即不交易,就坐在交易所旁,这将导致价格飞涨,而比特币的固定供应加剧了该影响。看待这种情况的另一种方式:是否想在Coinbase的市场上购买1000BTC(380万美元)?您需要跨越很大的买卖差价,这样做将导致大约10%的溢价。”
关于此放大器到底是否适用于比特币,还存在一些争议。2018年进行的计算使该数字介于2倍至117倍之间,后者是由JPMorgan估算的。
假设底部估值是原来的五倍,向比特币市场注资2000亿美元(20万亿的1%)后,可能会使该市场高出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每枚比特币的价格将超过60000美元。这意味着十倍的基本估值将意味着比特币价格可能飙升至每枚超过100000美元。
原文来源于bitcoinist,由Bluemountain Labs团队编译,英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文转载请联系编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