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单有财政政策,政府是无法有力地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配合实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中央银行制订货币政算米对社会经济进行间接调节。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此需要采用三种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商业银行根据法定准备金率将存款中的一部分用来向中央银行存缴准备金,其余部分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提高了,就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存款中可用于贷货放的部分减少了,于是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下降了;相反,如果这一比率下调,就等于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力。因此,法定准备金率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社会上的货币流通数量。
所谓贴现,就是商业票据的持有者凭未到期的票据到银行兑现,由银行扣除从交付日至到期日之间的利息。而作为最终贷款者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票据进行贴现的行为就称为再贴现。如果中央银行将再贴现率下调,则商业银行愿意更多的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兑现,相当于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了利息较低的贷款,从而会增加社会流通中的货币;
美联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持续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是必要的:金色财经报道,美联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自6月份以来,金融状况进一步收紧,比一年前明显收紧;持续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是必要的;仍然坚定地致力于使通胀率回到2%;美国国债和其他主要市场的市场流动性仍低于疫情前水平;要让通胀率回到2%,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低于趋势水平的增长,以及劳动力市场走软;预期显示高通胀并未走向根深蒂固;劳动力市场仍然极度紧张,相对于疫情前的预期水平,劳动力供应严重不足。[2023/3/4 12:41:28]
相反,如果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贴现的需求就会下降,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减少。在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息进行规定,以此来控制货币数量。
在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已经在国债等金融市场上得到运用,它是指中央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一个特殊主体参与市场交易。比如说,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通过增加社会货币流通量来刺激经济发展,只要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就可以达到目的。当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结构购买财政货券时必须支付支票,这相当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额增加了,商业银行可以将这笔收入作为存款准备金存放于中央银行,也可以从中央银行获得现金。
SBF: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是今年加密货币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9月13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在纽约SALT会议上表示,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是今年加密货币价格下滑的主要驱动因素,“今年美元上涨”和“政策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此外,SBF表示虽然价格下跌,但他对加密货币仍持乐观态度,因为“即将出台更明确的监管规定”,这将有助于为许多希望涉足该行业的机构“解锁资产类别”。(彭博社)[2022/9/13 13:25:45]
这样,商业银行可以贷放的货币数量就增加了,通过存款货币的创造,社会中流通的货币数量也就因此而增加。整个过程相当于中央银行以新的储备金的方式为银行系统创造了更多的货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常常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在发行国债的时候体现得最清楚。国家往往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以弥补当年财政收入的不足,“借来”的钱多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刺激需求增长,从而达到充分就业。
交易员:伦敦硬分叉和EIP-1559或会改变以太坊货币政策:7月27日消息,交易员布赖恩·凯利(Brian Kelly)在做客CNBC节目时表示,即将到来的伦敦硬分叉以及备受关注的EIP-1559将极大地改变以太坊的货币政策,在经常面临无限制供应的批评之后,它不会变成一种通货紧缩的货币,这将有助于助长“价值储存”的说法。(U.today)[2021/7/27 1:18:05]
只要国家借的钱不是浪费掉了,公众就不必担心政府的偿债能力;另一方面,只要国家长久存在下去,就总可以借新债以还旧债,或者以税收等财政手段来逐年偿还,因此不存在一次性偿还债务的压力。这时我们很容易想到,反正是钱不够用,与其先借债再通过征税来还,何必不直接征税呢?原因在于增加税收往往对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滞缓作用。
税收增加,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直接导致企业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更进一步,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也会改变,同样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所以从长远利益出发,一个国家通过适当举债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是一条相对稳妥的途径。
中国证券报:数字货币推出利于货币政策工具创新:4月20日,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中国证券报刊文《数字货币推出利于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文章指出,如果我国央行推出数字货币,可能会带来哪些改变?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看,一是CBDC可以增强反腐败、反和反恐怖主义融资的能力。二是CBDC可能增加M0的波动,提高流动性精细调节的难度。三是推出CBDC为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四是CBDC能够帮助央行应对现金支付日益减少、私人部门提供的数字货币或数字支付服务的应用日益广泛的挑战。五是CBDC能降低货币发行的成本。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一是CBDC可能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二是CBDC能够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从普通居民的角度来看,CBDC的主要优势是提高匿名交易的便利性。综上可知,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仍然是法定货币。在现金使用日益减少的背景下,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有利于中央银行应对电子支付快速发展的挑战,提高支付结算效率,降低货币发行成本,并为推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2020/4/20]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国债规模是比较低的。美国1994年的国债占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9%,比利时、加拿大、瑞典、日本、丹麦等国比美国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比时的这一比例曾高达142%。反观我国国债规模,1996年年底的国债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3%。
动态 | 中信证券:Libra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中信证券在其昨日发布的Libra的《投资价值与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债专题报告》中指出,Libra是一种具有明显使用价值的货币种类。相对Bitcoin,Libra更有成为一种货币的潜力。而对于国内货币政策而言,Libra的影响主要产生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当Libra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避险功能时,它会促进资本的流动效应,而这势必会造成资本流动程度的加深。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来看,Libra对于资本流动的这种影响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制约。[2019/7/6]
国债市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缓解,国债市场不发达,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就会削弱。目前,我国新增国债的发行改变了政府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的状况,转变为直接向公众融资。中央的财政收入増加宏观控制力度就加强,总体上和从长期看都是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
理性预期与政府政策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市场体系只是处在发育阶段,还远未达到成熟。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诸如寻租问题、搭便车现象、公共物品问题等等,都是市场机制本身所无法解决的,急待制度的约束和规范,而这个责任显然要由政府来承担。
有人在观看足球比赛时曾发感慨说:“两支不守规矩的足球队加上一个无能的裁判,将会上演一场最糟糕的比赛。”经济学家们套用了一下说:“一个混乱的市场加上一个无能的政府,尤其是一个‘乱来”的政府,那才是所有糟糕事情中最槽糕的。”反过来看,这其实是在说政府的作用实在重要。不过政策和制度虽然可以根据美好的愿望来制订,但实施后的效果可就未必如当初所愿了,这时未必是单纯的政府“无能”所致,因为还有一个“理性预期”问题的存在。
“预期”并不是什么新鲜术语,因为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预期。比如说你想买一台电脑,但是电脑一直处在降价的状态,你这时就需要决策一下:是马上购买还是等价格再降一降?万一过几天价格又上来了怎么办?在做出决策之前,你显然要对各种可能的变化估计一下,这种估计和推测在经济学家看来就是预期了。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有几种不同的方式。还拿买电脑的例子来说,如果在今天电脑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消费者预期今后的价格水平会一直降下去,那么这就是静态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测的不是价格水平,而是价格变化的情况,即根据价格下降的速度来决定消费时机——如果降价速度放慢就提前消费,这就是适应性预期。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静态预期和适应性期都是不甚明智的,毕竟人们不大可能根据上个月电脑价格下降5%就推断这个月也降价5%,或者根据连续两个月价格下降幅度有限就推断价格将稳定了。
事实上,人们会利用所能得到的一切信息来形成关于未来走势的预期,这便是理性预期了。当然,即使是最神通广大的信息专家也不可能对信息掌得全面而详尽,再理性的预期也要到事后才能检验其准确与否。理性预期的假设其实是指一般来说预期者将会是正确的,对预期的检验不是强调他们总能做到正确,而是强调他们比盲目的猜测更准确一些。
如果大家的理性预期总能做到完全正确,那么政府任何形式的政策干预都将是无效的。因为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在进入之前就已经尽可能了解了以往和现在的市场变化的信息,并把大量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进而做出判断,而且既然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就不会轻易改变。这种情况下,政府无论准备采取什么政策措施,人们都能够在政策尚未实施的时候就心中了然,并针对政策采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行动。
比如说,政府试图利用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促经济增长,人们就会预期到通货膨胀而抬高价格,结果是追加币只导致了更高的物价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人们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就是预期在起作用。
由于上述原因,政府政策的成功往往是在很短的时期内运用出人意料、不可预测的手段来暂时地达到某些政策目标。但是,公众不会长时间的被蒙在鼓里。尽管人们在进行预期时所面对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而且在进行信息分析的过程中也会犯错误,但是他们一旦发现出了差错就会马上纠正,即“吃一堑,长一智”。正是公众日渐成熟的对政策的预期水平抵消了政府政策干预的效果。如果公众的预期能力臻于完美的话,那么政府的一切政策都会被人们所发觉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就像一句西谚所说:“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内一部分人,但你绝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内所有的人。”
在经济学中还有这样一种说法——“预期会自我实现”,意思是说如果对一件事大家都认为将那样发展,那么这件事十有八九就真的会那样发展。比如说,如果大家都认为未来的通货膨胀会更加严重,那么人们便会事先采取某些防范措施,如为了避免货币贬值而买进、储备或抢购商品,结果人们越是买进价格上升幅度就越大,最后人们多半会认为自己原先对高通货膨胀的估计是准确的,并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而自喜。
结语
反之,如果人们确信将来不会出现通货膨胀,那么大家就不会急于购买商品,商品就会由于需求稳定而不会发生价格变化,于是也就谈不上通货膨胀了。因此,与其说大家的预期一次次的“应验”,倒不如说是因预期的一致而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