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学术头条,作者丨青苹果,编审丨黄珊
你慢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生活中的这几个场景:公司团队把你炒鱿鱼了;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在举办party,却没有邀请你;在餐厅偶遇你的前任和某人正在一起享受浪漫的晚餐……
这些社交场景释放出来的拒绝信号,是不是多多少少让你感到“伤感情”,是不是曾带来你的那些“网抑云”时刻。
那么,我们社交中的这种“心伤”,和身体上的创伤相比,究竟哪个更疼?
科学研究向我们揭晓了答案。目前,科学家们不仅能够绘制出两者背后非常真实的过程,还可以揭示出两者的相似程度。
显然,所有这些形式的社交疼痛都潜藏着一定的伤害性。
近日,来自昆士兰大学的GeoffMacDonald和威克森林大学的MarkR.Leary,联合发表了一篇标题为“WhyDoesSocialExclusionHurt?The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andPhysicalPain”的论文,目的是将社交疼痛更强烈地与人类对感知社会排斥的反应联系起来,并考虑社交疼痛对关系攻击和疼痛障碍等重要问题的影响。
报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多集中在顶层设计等4方面:11月4日,新浪VR发布的探索央行数字货币报告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申请的22项专利(占23%)都集中在2016年3月25日,非常集中;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两家研究所申请的与DCEP相关的专利最少,共有10项(占10%),但是时间跨度较大,在2016-2018年间都有覆盖。从功能分类来看,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多集中在顶层设计(11项)、用户层面上(34项),其中交易兑换15项、钱包设计19项,占到了总专利数量的69%,还分别有两项设计和银行间结算、区块链相关,还有一些专利与身份管理等技术相关。[2020/11/4 11:37:30]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用社交疼痛这个术语,来指代一个人被排斥在理想的关系之外,或者被理想的关系伙伴或群体贬低时,产生特定的情绪反应,并提出了一个假设:社会排斥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被排斥的反应是由身体疼痛系统的各个方面调节的。
动态 | 天津将建设区块链创新研究院 打造离岸创新创业产业园:据天津日报消息,近日,天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指出,设立自贸试验区前沿新兴产业培育引导基金和天使基金,建设区块链创新研究院,鼓励引进外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打造离岸创新创业产业园。[2019/10/10]
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首先展示了一种理论,即社会疼痛和身体疼痛之间的重叠,其实是一种应对威胁的进化发展。然后,文章通过列举一系列的证据表明,人类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两种类型的疼痛之间的融合,社交疼痛和身体疼痛具有共同的生理机制;最后,文章探讨了社会疼痛理论对排斥诱发的攻击和身体疼痛障碍的影响。
社交疼痛和身体疼痛的关系千丝万缕
声音 | 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当前央行发行数字加密货币意义不大: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今日发文称:就目前技术条件及数字加密货币的特性来说,数字加密货币的前置化预设的特性(去中心化、不可戳改、匿名性等)就是希望以先进技术为标榜来掩盖如何与法定货币来对价,以此现实轻而易举地掠夺社会财富的目的。试想,这些计算机编写程序天才仅是用算法语言编制的计算机比特,根本就没有社会财富所对应,也没有为哪国央行为其信用担保,但它一旦与法币对价,就可炒作转换为以亿计数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实际上是通过一种掠夺式的方式在转移社会财富。而且如果数字加密货币可与法币对价,其前置化预设的特性也让这些财富掌握在少数几人手上,目前市场流通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实际上是由极少数的几个人在操纵。这才是数字加密货币创立的目的与核心。而央行数字加密货币不需要设置这样一个目的,因此,创立央行数字货币也没有必要。反之,央行则是要警惕私人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可能借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而死灰复燃,冲击国内金融市场。[2019/8/12]
大脑应对社交疼痛的方式与处理身体疼痛尤为相似,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进化反应。
电信运营商区块链研究组纳入五位新成员:根据日本SoftBank 消息,电信运营商区块链研究组(CBSG)将纳入阿联酋电信公司Etisalat,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和菲律宾电信PLDT,及两家韩国的公司,LG的子公司KT Corporation和LG Uplus成为新成员。新成员有望在其业务中试用CBSG现有的区块链使用案例。CBSG于去年9月成立 ,由几家全球性大型电信公司牵头,包括软银和美国Sprint,以研究和开发国际跨运营商区块链平台和生态系统。该组织还宣布其最近成功展示跨区运营商区块链支付系统,以启动手机话费充值以及手机钱包漫游和汇款。[2018/2/24]
社交疼痛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从重要的社会实体中分离出来的可能性,对我们祖先的生存构成了重大挑战,这至少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哺乳动物,甚至是更早。
对早期人类而言,如果你成功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则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和资源;而如果你被群体拒绝,势必会变得脆弱不堪和孤立无援。
浙大网新:参股公司趣链科技主要从事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业务:浙大网新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自身未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公司投资参股趣链科技,该公司专门从事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开发业务。公司投资500万元,目前持有趣链科技7.22%的股权。[2018/2/5]
因此,人类进化为寻求社会接纳,同时将社会拒绝视为对幸福的威胁。进而,人们不得不将排斥与痛苦联系起来,以时刻激励自己,免受社会关系的威胁。
这意味着,因被解雇、绝交和分手所带来的痛苦是非常真实的。与身体上的疼痛相似,大脑中相同的区域也记录着社交疼痛。科学家已经确定,身体疼痛和社交疼痛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叠。
在这两种情况下,疼痛激活都是为了引发自我的逃避行为,或者在自我诱发疼痛的情况下,阻止有害行为。
然后,疼痛记忆会化作警告,以防止将来重复这种危险行为。虽然身体疼痛的记忆会发生消退,但研究发现,这与社交疼痛不同,社交疼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并随着记忆触发而重新被激活。
映射疼痛的不同类型
这项研究使用“社会排斥”这一说法来统一拒绝和排斥。
来源:oxford
其中,拒绝通常被定义为,对方向你传达不接受或不需要的意思,往往发生在恋爱、人际交往和职业努力等悲伤的情景中。与此同时,“排斥”指的是被排除在外、忽视或从一个群体中割裂出来。透过上述两个类别,社会科学家还看到了歧视、非人化和社会孤立等子类现象的发生。
那么,遭遇社会排斥的有何种痛苦的表现?
20世纪初的科学家指出,人们经常用身体上的痛苦来表达他们被社会排斥的经历:分手被描述为“心碎”的感觉,而背叛,则像是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或从肚子上踢了一脚。
20世纪90年代早期,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出现,使得科学家能够通过测量血流量来绘制大脑活动图。血流量的增加,表明大脑的某一部分正在被“占用”,这可以辅助研究人员观测,在身体疼痛时,大脑的哪些部分会被激活。
到了21世纪,科学家们终于有机会试验社会排斥过程中大脑被激活的不同方式。结果证实,对痛苦感受的描述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夸张表达:身体疼痛期间激活的大脑区域,在社会排斥的情况下也同样会被激活。
虚拟的社交,真正的痛苦
一些研究还指出,人类情感受伤的感觉其实“痛点”真的不高。
一个人甚至不需要现实存在物的刺激中,就能泛起那些不愿回忆的感伤。在2003年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参与者与fMRI连接起来,以观察他们对虚拟社交冷落的反应。
在模拟中,参与者与两个虚拟玩家玩接球游戏。很快,虚拟玩家将参与者排除在外,并开始只向对方投掷硬币。虚拟的玩家甚至不是真实的,但参与者的fMRIs显示,在这个排除过程中,大脑中记录身体疼痛的前扣带皮层的血流量增加了,而且也变得更加活跃。
因此,作者得出结论,参与处理风险和恐惧的右腹侧前额叶皮层通过扰乱ACC,以帮助调节社会排斥的痛苦。
一个人可能会忘记被虚拟的势利小人排斥的情景,但因其在现实生活中饱受的痛苦,往往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散。
在一项研究中,有40名受访者在过去的6个月里经历了被心爱的人所抛弃,即经历过一段失败的感情。这些参与者一致认为,他们遭受了“被强烈拒绝”的重创,随后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将他们与fMRI扫描仪相连接。
紧接着,研究人员给参与者施加一些刺激,比如轻微的身体疼痛以及朋友的照片。而当屏幕上出现前任照片的一刹那,他们被迫回想起分手时的情景。
果然,扫描结果显示,身体疼痛和社交疼痛在神经系统上存在重叠。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社会排斥和身体疼痛的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它们都令人痛苦,而且它们在大脑体感系统中也有共同的表现”。
扑热息痛能否“止疼”?
身体疼痛和社交疼痛之间的重叠是如此明显,以至于科学家们发现,社交疼痛也可以用扑热息痛来治疗。
在一项研究中,一些参与者每天服用泰诺,而另一些人则服用安慰剂,持续时长为三周。
fMRI扫描结果显示,那些服用泰诺的人对社会排斥的反应下降。
然而,作者也指出,社会排斥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社交疼痛只是广泛情绪机制的一个方面,因此,利用扑热息痛来“止疼”,只是一种短期的解决方案。
当然,尽管已有的研究清楚地指出了社会和身体疼痛之间的联系,但也突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明显差异。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证实的是:在人类参与者身上重复实验结果,并帮助理解社会地位感知影响疼痛敏感性的机制;研究社会条件影响疼痛敏感性的具体机制等。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