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6
病友故事:做“鬼脸”的阿姨
58岁的赵阿姨,6年前左侧下眼睑出现一抽一抽的现象,但令她没想到的是,这小小的“眼皮跳”一抽就是6年。而且从眼睑到鼻翼,再到嘴角,最后半个左脸都开始抽了起来,严重的,左眼持续数分钟无法睁开。由于脸抽起来就像在做“鬼脸”,她经常被人误解。时间一久,她也不愿意和人多交流。直到最近,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姜海涛教授为她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这才帮她解决了面子问题,还她阳光般的笑容。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300万例:据Worldometers疫情实时统计数据,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300万例,死亡病例132665例。(金十)[2020/7/7]
赵阿姨手术前后变化
越紧张,脸抽搐越厉害
平时赵阿姨越是想控制脸抽,抽搐反而越严重。一次去参加同学聚会,赵阿姨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见到了很多年没有见的好朋友,她心情一激动,左脸就抽个不停。有了这次尴尬的经历,赵阿姨治病心切,在一家中医管做针灸治疗,她一边忍受扎针的痛苦,一边盼着脸抽赶紧好起来。最后钱也花了,罪也受了,结果却不尽人意,脸抽问题没有任何改善。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54万: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美东时间20日16:55(北京时间21日4:55),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1547353例,死亡93119例。(财联社)[2020/5/21]
“越轨”的责任血管
时间一长,赵阿姨的脸抽越来越严重。听说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团队治好了很多面肌痉挛患者,赵阿姨便来到姜海涛教授的门诊,通过症状表现,姜教授确诊她为原发性面肌痉挛。他解释道,面神经是我们的第七对颅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其中颞支主要支配眼轮匝肌和额肌,颊支主要支配口轮匝肌以及颊肌,下颌缘支配下唇部的肌肉,颧支主要支配眼轮匝肌及颧肌。正常情况下,人的行为活动是由大脑皮质发出“指令”,运动神经作为“通讯员”传达信息,肌肉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面神经传达信息时受到了“干扰”,就会出现面部肌肉抽搐的痉挛现象。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45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3点,美国累计确诊病例451491例,累计死亡15938例。美国是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死亡病例数第二多国家,仅次于意大利(18279例)。(人民日报海外网)[2020/4/10]
颅内神经、血管错综复杂,它们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工作方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原因,有些人的血管发生了硬化,或者生长异常,就会变形、越轨,很容易压迫到面听神经,这样的血管称作“责任血管”。当面神经与肇事血管发生骑跨、压迫,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神经髓鞘磨损脱失,使面神经的电传导“短路”造成“通讯员”传达信息错乱,进而使面部肌肉发作性抽动。
在赵阿姨的颅神经根显像检查中也也提示,左侧小脑前下动脉,骑跨于同侧面听神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成了唯一可以解除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推离“责任血管”,拯救“通讯员”
2022年11月中旬,姜海涛教授赵阿姨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手术是在左侧耳后发际线内皮肤打开5cm左右的切口,颅骨打开一元硬币大小的骨窗。显微镜下通过骨窗进一步仔细探查面神经,找到责任血管,将其推移开并在神经和血管之间垫上一层神经垫片,充分减压。血管接触不到面神经,神经就可以恢复正常。“通讯员”没问题了,肌肉就能准确无误地执行命令,痉挛也就消失了。因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保留了面神经的完整功能,风险小,治愈率高达98%,成为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采用最多的方法。
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开颅不开脑,手术利用人体正常的解剖空间进行操作,其次,手术在颅骨的开口仅硬币大小。手术看似简单却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有严格的要求,由于术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需要更精确的显微技术和丰富经验来化解风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