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拍摄
经济观察网记者万敏碰一碰支付、无电支付……数字人民币与运营商超级SIM卡联手,正提供更多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支付体验。
7月11日,中国移动联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中国银行宣布,在数字人民币APP上线SIM卡硬钱包产品。
SIM卡硬钱包需要数字人民币用户在手机插上运营商发行的超级SIM卡才能使用。超级SIM卡是一种功能更强大和安全性能更高的SIM卡,消费者可通过咨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更换或新领取超级SIM卡。
近30天以太坊NFT市场盈利地址数量为51,488个:金色财经报道,据NFTGo数据显示,近24小时以太坊NFT市场买家地址数量为6,792个,卖家地址数量为6,681个。近30天盈利地址数量为51,488个,亏损地址数量为443,610个。
此外,当前以太坊NFT市场情绪指数为31,等级为“Cool”。注:NFT市场情绪指数是根据波动率、交易量、社交媒体和谷歌趋势计算得出。[2023/7/3 22:14:12]
工商银行方面介绍,使用超级SIM卡的中国移动用户登录数字人民币APP,开通工商银行钱包和SIM卡硬钱包,即可在支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受理终端上实现NFC碰一碰支付。“超级SIM卡具备存储容量更大、支付安全性更高、应用承载更多的特点,安全级别与主流金融IC芯片相同,最大程度保证了SIM卡中用户数据的安全。目前只有具备NFC功能的安卓手机支持SIM卡硬钱包使用。”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Web3基金会公布第15期资助项目名单,37个项目入选:10月14日,据官方消息,Web3基金会近日公布第15期(Wave 15)资助项目名单,涵盖用户界面、链和Pallet、ink智能合约、工具、API和语言、研究、钱包等领域。
Polkadot js plus、Blockcoders、QRUCIAL Oü、Lee、Standard Protocol、Common Orbit LLC: Rust、Equilibrium、LimeChain、Skye Kiwi等37个项目入选。[2022/10/14 14:27:50]
目前在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可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带NFC功能的POS机可以支持SIM卡硬钱包支付。
中非国家银行将推出在 6 个成员国中通用的数字货币:7月23日消息,中非国家银行董事会敦促该行为其六个成员国引入一种通用数字货币,以实现支付结构现代化并促进区域金融包容性。中非国家银行董事会本周在喀麦隆经济首都杜阿拉举行会议后,在一份由其负责人 Herve Ndoba 签署的电子邮件声明中发出了这一呼吁。
中非国家银行是中非经济和货币共同体(CEMAC)成员国喀麦隆、加蓬、乍得、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和中非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非共和国于 4 月宣布采用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然而中非国家银行强烈反对该决定,称其与管理中非货币联盟的协议和公约不符。(彭博社)[2022/7/23 2:33:04]
电信运营商人士表示,在使用SIM卡硬钱包时,消费者在商家进行付款无需扫码或者调出二维码,只需要把锁屏状态的手机碰一碰商家POS机,即可轻松完成付款,使用更方便,尤其对一些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更加友好。在日常使用中,硬钱包可以单独设置支付限额,同时个人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小额免密支付金额。因此,在面向老人、儿童群体或不便使用手机的场合,SIM卡硬钱包作为数字人民币便捷的支付方式,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
据了解,SIM卡硬钱包支持无电支付,手机可在断网、亮屏、熄屏、无电关机等情况下使用,无需打开支付软件,只需使用手机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当更换手机时,只要超级SIM卡没有变化,插入更换后的手机即可轻松实现一卡变更,不影响用户的支付体验。如果担心资金风险,可以不开启小额免密,这样需要在POS上验证密码后才可支付。如果手机丢失,用户可在另外一个手机上登录数字人民币App,挂失SIM卡硬钱包,防止资金损失。
业内人士认为,SIM卡是使用最广泛的安全硬件介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合计用户规模巨大,具有极高的渗透率和接受度,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的落地有助于数字人民币的普及。
中国银行方面表示,以SIM卡硬钱包应用推广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在轨道交通、民生消费、校园园区、电子商务、公共缴费、商业零售、教育培训等场景的应用,紧跟物联网大潮,为海量物联网设备赋予SIM卡硬钱包能力,助力扩展更广阔的新业态、新应用。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数字人民币推广的过程就是利用现有的支付体系不断拓展自身支付场景的过程,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支付系统,避免资源浪费。数字人民币结合银行SIM卡硬钱包后,对于这类钱包覆盖的场景也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有利于数字人民币对场景的覆盖和使用。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从小额高频特点的餐饮服务、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交通出行等零售场景拓展到产业互联网、数字政务、对公贸易等、跨境金融等领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