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跨界创新成果落地!
7月11日,中国银行(601988)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显示,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600050)将在数字人民币APP联合上线SIM卡硬钱包产品,实现金融与通信跨界又一创新成果落地,为数字人民币应用提供更加普适、便捷的支付方式和体验。
记者了解到,该产品近期将在部分试点地区开展受邀用户体验,后续分阶段推广至其他试点地区。
何为SIM卡硬钱包?
官方介绍称,SIM卡硬钱包,指的是通过把数字人民币软钱包关联至运营商发行的超级SIM卡,从而使SIM卡具备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
比特币支付公司OpenNode支持企业使用法币进行比特币支出:比特币支付公司OpenNode发布公告表示为企业推出一种合规的、自动化的使用法币余额支出比特币付款的新功能,该支出功能主要针对企业对个人的资金支出,包括员工薪酬、自由职业者付款、游戏奖金以及退税等一般支出,企业可以使用法币余额发起支付,OpenNode将负责相应转换成为比特币付款,尽可能利用比特币提供的结算速度以及成本。[2020/5/7]
数字人民币用户只需在手机安装运营商发行的SIM卡,登录数字人民币APP,开通SIM卡硬钱包,利用手机NFC功能“碰一碰”即可完成数字人民币支付。
动态 | VAS发布支持“资产跨链+数据跨链”的双跨链协议钱包新版本:暗网公链VAS今日发布支持“资产跨链+数据跨链”的双跨链协议钱包新版本,将同时新增支持暗网原生资产VDS、CXC,VAS系统AID已支持VDS、CXC直接进入VAS公链结构。[2019/12/10]
据了解,该产品以通信运营商发行的SIM卡为安全载体,加载数字人民币钱包应用,打造一卡多应用的融合应用场景,实现运营商渠道、用户、场景、服务、大数据等能力与数字人民币的紧密结合,实现差异化的数字人民币推广运营模式。
官方称,产品的推出充分依托商业银行和运营商各自优势,使数字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相互赋能。
动态 | BM支持BP提升RAM扩容速度:昨日有社区成员发文提出新的关于RAM市场模型的提案,他认为RAM应该按使用次数付费,使用的越多,支付的越多,这样就不再有投机行为,RAM的成本也会随着网络的内存需求而直接变化。 对此,BM在电报群指出,该成员提出的模型不具有可行性。他表示:RAM的供应数量有限,大约1.5TB,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来分配RAM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降低RAM成本,我们应该致力于增加RAM的供应量和产出量。也就是说,我完全支持BP将RAM扩容速度提升2倍,增加至每年128GB或者每区块增加2KB。[2019/6/25]
四大核心特点
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具备安全可靠、通用便利、无电支付、共享余额的核心特点。具体来看:
安全可靠:SIM卡管理规范、成熟,内置安全单元安全可控,在监管可控性、安全性、便利性等表现上非常突出,可以确保用户在钱包开立、使用中的信息与资金安全。
通用便利:SIM卡是使用最广泛的安全硬件介质,具有极高的渗透率和接受度,并且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客户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支付、交易等,降低了使用成本,增强了数字人民币使用的普适性。
无电支付: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支持无电支付,手机可在断网、无电关机等多种情况下,不打开支付软件,使用手机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
共享余额: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在使用过程中,与所属的母钱包共享余额,无需单独进行充值,支付更方便、易用。
据了解,前期,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创新成果丰富,三方最早完成了硬钱包、双离线的设计实施,在同业中,第一个建立头部平台数字人民币支付对接模式,推出了一批面向C端、B端、G端的创新产品,为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贡献了三方智慧和力量。
中国银行方面表示,未来,三方将继续深化协作、联合创新,以SIM卡硬钱包应用推广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在轨道交通、民生消费、校园园区、电子商务、公共缴费、商业零售、教育培训等场景的应用,紧跟物联网大潮,为海量物联网设备赋予SIM卡硬钱包能力,助力扩展更广阔的新业态、新应用。
数字人民币乘车码落地杭州
就在不久前,数字人民币乘车码已在杭州正式落地,再度拓展了数字人民币在重要民生领域的场景应用。
“此次直接通过数字人民币APP上线乘车码,主要是为了提升公众使用的便利性,毕竟交通出行场景是大家日常高频使用小额支付的场景。”承担地铁数字人民币乘车项目改造的交通银行(601328)浙江省分行金融科技部负责人表示。
用户通过乘车码,即可在杭州地铁、绍兴地铁及杭海城际共16条线路,300多个车站,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乘车码换乘,实现互联互通,一码通行。
据介绍,数字人民币乘车码采取“双离线展码过闸”技术,即使出现突发情况,消费者手机和地铁闸机均处于离线无网状态,也可展码过闸乘地铁。
在重要民生领域的场景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浙江省,积极推进电费缴纳、税费缴纳、大型医院就诊场景、热门景点及贷款发放等场景应用的突破。
校对:王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