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速清算再抛7500亿美债,甚至可能清仓!”
美金融分析机构、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创始人RayDalio针对近日的“美债危机”如此分析道。
据美联储官方统计数据:截止2023年7月10日,全球发行美债总额已高达32.48万亿美元,而这距离6月3日时美联储提高债务上限仅仅才过去了36天,换句话说,老美只用了短短36天就实现了债务总额再增加超1万亿美元!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美联储这种借贷速度和规模,正在如同无底洞一样、时刻蚕食着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让美高层焦头烂额的还不止于此,每秒都在增加的美债规模,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过去多年间通过大量发行美债获得财富地位那套早已行不通了。
美联储埃文斯:预计今年美国GDP增长0.5%:9月9日消息,美联储埃文斯表示,美国就业市场比较紧张,通胀高企。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让通胀回到2%。预计今年美国GDP增长0.5%左右。美联储正在迅速提高利率。经验表明,打击通胀代价高昂,但一开始放任通胀飙升的代价更高。美国经济将会挺过今年,实现经济正增长,失业率很可能会上升。[2022/9/9 13:17:59]
若还想维系美债稳定,美方必须尽早端正好自身态度、建立良好的国际信用,否则将对美联储以及美元国际地位带来巨大冲击。
美联储戴利:9月份加息50或70个基点是合理的:8月18日消息,美联储戴利:年底前利率需要略高于3%,9月份加息50或70个基点是合理的。[2022/8/18 12:34:40]
事实上,这已经是自二战以来美高层第103次调整本国的债务上限,通过种种金融制裁、没收等手段,包括伊拉克、阿富汗、俄罗斯等多国资产均曾被美无故“吃掉”,因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防止自身利益受损,正在加速实现“去美元化”。
据BWC中文网消息,截止本月初,包括德、法、荷兰、瑞士、丹麦在内至少15个国家宣布已分批运回此前寄存在美联储的黄金储备,且《全球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调查》也显示,越来越多国家正在筹划遣返黄金储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经济复苏的时间或将延长至明年年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经济复苏的时间或将延长至明年年底。(金十)[2020/5/18]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大家都怕借了这么多钱的老美哪天“狗急跳墙”,将这些黄金占为己有,可见西方国家对美的信任度还是蛮低的。或许作为“盟友”,他们也更了解美高层的“本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4月之前,我国平均每月持有的美债规模均在万亿美元以上,此后就迈入了加速抛售美债、置换黄金的阶段,按照美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预测,中国抛售美债规模高达8500亿,并运回778吨黄金,未来或将持续减持直至完全清空美债。
声音 | 美联储梅斯特:在发行CBDC前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美国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Loretta Mester)刚刚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存在其利弊。在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之前,我们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金十)[2020/2/15]
而这显然不是美高层希望看到的,毕竟“小弟”日本目前持有的美债已达饱和状态,而放眼全球,只有中国具有增持万亿美债的实力,因此日前美财长耶伦还曾多次呼吁“希望访华化解分歧”,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寻求中国的借贷支持。
但问题是,我们凭什么为美债接盘?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科技突飞猛进,在卫星导航、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等高精尖领域屡创突破,然而为了拖慢中国的发展,老美却公然唱反调,采取各种激进手段打压我国,比如组建所谓“芯片联盟”、将华为、大疆等中国企业列入“限制清单”,就连在相对冷门的生科领域也垄断了莱特惟健类止衰科技、开出2.3万/克的天价收割国内高净值群体。
据悉,上述分子早年曾被耶鲁、东大等国际学府经试验证明,可泵活源力、拉长端粒、线体等衰标志物,综合“回转”30%生期。
七普数据显示,中国受困于老龄问题的人群数已超4亿,为响应国人庞大需求,国内中科院、川大等学府的科学家以及生科企急起直追,终于以新工艺实现“莱特惟健”量化落地。
掌握了关键技术,也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主动权,据亰东、天锚等平台数据显示,“莱特惟健”类成品累计已触达我国数十万需求人群,不仅倒逼美日竞品降价,还夺回了此前被垄断的市场份额。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正视中美之间的真实差距,欠款还款行为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对方控制风险的水平和行事态度。就单说面对全球开始实质性“去美元化”一事上,美财长耶伦的回应居然是“承认制裁加剧了各国对美的不信任,但美元储备地位依旧不可替代”。
随着美联储不断激进加息放贷,多个盟友都在对美以及美债经济模式失去信任,几乎可以预见,整个美元货币体系正在分崩离析,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美元垄断的时代正在被改写,货币多元化将成为主流。
如果美高层仍不知收敛,迟早有一天会为了偿债走向利率飙升、工薪缩水、数代国民陷入贫困和依赖社会资助的恶性循环,亦或美债直接破产。为了避免被美“赖债”,中国加速增持黄金、并丰富储备类资产显然是一大明智之举。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