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刘晓春:数字人民币若干问题辨析

近些年,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大热,2021年是数字人民币高速发展的一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数字人民币已经开立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

什么是数字货币?它和现行的人民币的货币体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数字货币技术?它和区块链技术有什么异同?区块链技术会颠覆传统吗?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对跨境支付与人民币国际化有什么推动?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应SAIF金融MBA教授公开课邀请带大家重新正确审视数字人民币的现在与未来。

目前,我国已发行了1.4亿个数字人民币下的数字钱包。数字人民币还没有正式发行,依然处于试点阶段,但是已经获得较多应用场景——在全国试点当中有超过1000万个应用场景。

刚刚结束的冬奥会是试点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契机,有大约40万个具体场景。国际奥委会与VISA签署协议约定在所有奥运会场馆发生的购物支付,除了支付现金以外都要通过VISA渠道进行支付。但是VISA并没有对数字人民币在冬奥会的使用提出异议,为什么呢?这主要由数字人民币的特性所决定,其使用并没有和VISA与奥委会之间的协议产生矛盾。

北大刘晓蕾:不担心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会削弱银行的地位:据新京报贝壳财经10月24日消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在近期的应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来实现存证上链,这就相当于是记录的功能。第二是智能合约的应用。除了数据不可篡改之外,还能实现决策过程不可篡改,有助于实现决策公开透明。她表示,区块链进一步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落地,一是需要物联网的发展,二是加密运算水平需要提升,三是需要跨链技术。刘晓蕾同时表示,科技的发展给银行带来的是赋能,而不是替代。不担心技术会削弱银行在金融业的地位。她认为,想要绕过监管来做所谓的自金融,这条路走不通。[2020/10/24]

数字人民币的内涵

数字人民币本质上是人民币的一种,是数字化的现钞。因此,它和奥运会使用VISA没有冲突。如果奥运会里用支付宝、微信,就是和VISA冲突,因为VISA和支付宝、微信一样,都是电子支付渠道。

理解数字人民币的现钞属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去分析: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成为货币?

第一,关于币材问题。历史上有贝壳、金银铜铁、纸张,现在有银行账户上的阿拉伯数字——账户上的电子代码,这些实际上都可以作为货币材料。但是币材成为货币需要一个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有一个规律,即在人类用贝壳时货币没有被管理,而是在人类相互进行商品交易中自然形成的一个共识:某个可以去购买其他物品的东西就是货币。

但是当人类进入有管理的货币时代,就不在乎货币是什么材料了。关键在于这个材料使用是否方便,和材料本身是不是有价值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既然现在银行账本已经脱离纸张变成电子化,货币材料实际上已经不是问题。

声音 | 刘晓春: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没任何关系:12月1日,由凤凰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东方明珠联合主办的“变革与梦想·2019凤凰网财经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出席论坛并发言。

刘晓春表示,我们讲法定货币,还有所谓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指技术问题或者一套加工的代码,它是不是货币的币是两个概念。我们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只是人民币的一种制作材料。就像我们现在人民币有纸币,有硬币,有银行帐户上记账货币,今后可能多一个用数字技术发行的数字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讲和人民币国际化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发行这个货币有什么好处,我觉得应该探讨的是,它是不是更有利于商品交换,更有利于金融的创新,更有利于货币的流通,同时又能够减低货币流通的管理成本。

所有喊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除了学者研究以外,基本上都是想把现在中心去了,自己作为中心。去中心化是伪命题,Libra如果只是作为在脸书上面使用代价券就相当于澳门新浦京里面用的筹码,也就是那个范围内可以使用,不能划出来,除非干违法的事情,不违法是不可能的。[2019/12/1]

第二,关于货币职能。传统的货币银行学认为货币有四大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有时也认为货币存在第五大职能即世界货币,但并不是任何国家的货币都能成为世界货币。在现代社会,货币不仅仅只有五大职能,实际上还起到资本或资金作用,即货币要通过货币活动去产生效益。

第三,关于货币决定因素。是不是某种物品承担了支付手段、贮藏手段、流通手段职能,就一定是货币?不一定。货币具有4大职能或者5大职能,但是反过来有这些职能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货币。比如黄金、白银可以起到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它们是财富的象征,也可以起到价值转移作用,但在现实世界中它们已经不具备货币功能;再比如支票、本票、汇票起到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但它们不是货币,只是货币代表;比如古董艺术品能起到价值储藏作用,也能起到价值转移作用,但也不是货币。不少人为了论证数字货币是否是货币,往往通过数字货币能否起到这些职能来证明,这没有意义。

声音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刘晓蕾:币圈交易市场目前无监管态,极易产生操纵市场行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提示称,炒币属于极高风险的投资。由于项目团队往往保留了相当比例的代币,且币圈交易市场目前处于无监管状态,极易产生操纵市场的行为。对于那些抱有“一夜暴富”心态的投资者,无视高风险的存在而盲目投资,往往想割别人韭菜,自己却成了韭菜。此外,在ICO禁令后,部分平台在境外进行ICO并向境内投资者进行推广、宣传等行为,经常可能涉嫌的问题。[2018/7/7]

总结起来,货币实际上是一种关于信用的共识,即大家都认可该物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就是货币。从货币发展史角度来看,在自然交换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货币本身需要具有材质实际价值;但是当货币成为国家主权信用货币时,材质价值已经不重要了,货币本身需要有自己的虚拟价值,也就是背后的信用。以我国为例,两三千年前我国货币已经由国家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选择铜作为币材,这不仅仅在于铜的价值,更在于当时国家铜的供应量能够符合商品交易需要,而金的供应量无法满足我国当时的市场交易量。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金基本没有成为货币,只是财富的象征,或者只在很短时间、很小范围内成为货币。因此货币材料本身不需要有价值,但要有共识、有管理。货币材料本身有没有价值并不是问题,人民币的价值不在于这张纸值多少钱,而在于人民银行规定这张纸值多少钱,市场认可它值这笔钱即可。

数字人民币产生的原因

近期数字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交往的客观需求。网络经济发展带来了网络支付需求,网络技术发展本身又为数字货币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数字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数字货币的产生。从货币发展规律来看,货币从最初的金银铜铁到现在的纸币,也包括纸币以外的代币,如汇票、本票等支付手段,都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应运而生。当前互联网时代进入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数字支付产生了需求,也就产生了数字货币这个概念。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晓蕾:监管并没有禁止数字货币交易 比特币不能当现金花:在今日晚间央视财经《对话》节目中,面对网友“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合法吗”和“比特币可以当现金花吗” 的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刘晓蕾说:ICO和交易平台在我国是禁止的,但是数字货币的交易来看,在监管上并没有一个不允许的态度,唯一要提醒的是,对区块链,比特币不了解的百姓,不要跟风炒作。比特币可以当现金花吗?回答是不能。[2018/6/3]

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数字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个例子是中本聪的比特币。比特币诞生之前,由于互联网经济需求,中本聪希望创造一个能在互联网上方便支付的工具,创造一种新货币用以在互联网进行支付。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创造一种互联网新货币,这种货币不是由法定机构发行,而是由民间自发使用,该货币如何能达成社会共识,即怎么能让大家在交易支付中信任这种货币。为此他利用了一系列技术整合,如区块链、分布式账户、加密代码等,使大家不可抵赖、不可篡改,把信任建立起来。这一套技术整合形成后,原来一对一的交易变成了两个人的公开交易,且全网所有节点记录,这样就产生了彼此间的信任。毫无疑问,这样做效率很低,所以经过10多年的技术进步,比特币的支付效率还是达不到现代商品交易要求。因此,尽管比特币到目前为止被炒得很高,但它并没有成为中本聪最初设想的互联网便利化支付货币,而是变成了一个被炒作的数字资产。

第二个例子支付宝。支付宝的出发点和比特币一样,随着淘宝快速发展,需要买卖双方的交易尽可能便利,从而产生了支付问题。银联成立之前,各家银行的银行卡之间不能相互结算,商店里基本上一家银行一台POS机,某家银行卡只能在自家银行POS机上使用。换句话说商店有10台POS机就说明他与10家银行建立了银行卡结算方式,如果客户用第11家银行信用卡支付,就无法结算。尽管当时在技术上银行之间可以互相打开接口实现联通,但是银行鉴于彼此间的竞争关系不愿打开接口,造成在淘宝上买东西,如果买家和卖家银行卡不在同一家银行就无法进行支付。在这种情况下淘宝被逼无奈,要做一个支付通道打通各家银行账户,这就是第三方支付,即在他人、自己和银行之间作为第三方搭桥构建支付通道。但这也面临一个互相信任的问题,卖家发货担心无法收款,买家付款担心无法收货。淘宝依据银行信用证结算特征,要求买家把钱放到支付宝账户上,当买家收到东西确认无误后淘宝再把钱付给卖家,这就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

北大光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刘晓蕾:解决好token的应用就解决好区块链的应用:近日,北大光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刘晓蕾在接受人民创投·区块链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前区块链项目的负面效应多与token的发行、炒作有关,但token不等于ICO,不应将token妖魔化,相反,token机制是区块链项目能够顺利运行、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讲,解决好了token的机制就解决好了区块链的应用。[2018/5/15]

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有本质差别:一个是真正的货币,另一个是利用银行账户进行清算的工具。尽管两者都是为了解决网上支付需求。

数字货币技术发展中的变异

数字货币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混乱概念。

第一,技术本身可不可以作为货币,即什么东西可以成为货币。有人说,区块链技术或数字货币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可追索、分布式记账等一系列好处,所以它可以成为货币。但是某个技术有这些功能不等于有这些功能本身就是货币。比如不可篡改、可追溯特征,类似于发文件,文件上有红头单位名称、文件名称,还有文件编号和盖章,目的就是为了可信、可追溯、不可篡改;银行记账需要业务人员要盖章,目的也是为了不可篡改,如果账本上有改动,改动的地方必须再盖章,这都是为了不可篡改、可追溯。

分布式账户是一个技术概念,指信息可以同时储存在不同节点上,类似于备份,就像四库全书在全国几大藏书楼同时存放。因此分布式账户和银行会计账本是两个概念,银行会计账本是按照会计原则记账的账本。

第二,目前关于是数字货币或金融科技讨论,经常强调的一个好处是点对点,把点对点支付当做货币和金融的一切。但是纵观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点对点支付不是金融的一切,许多支付不一定、也不需要是点对点支付,它和交易规则、交易对象有关系。比如买房子不可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因为交易双方还要到房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过户,拿到房产证才能证明房产交易完成,在之前不能点对点支付。这实际上与支付宝类似,交易者往往会需要借助中介尤其是银行,把权限放到中介,等所有手续办完再支付给卖家。

第三,把技术本身当做炒作和投资标的。技术本身可以投资,但对技术的投资是投资开发这项技术,而技术的应用要等到应用产品出现才能投资。

第四,技术工具、技术手段可能成为的工具。各个国家都在监管数字资产,尽管有些国家已经让数字资产交易合法化,但都在研究推出防止数字资产成为工具的监管方式。

第五,关于稳定币和代币概念。许多专家认为可以发行与人民币、美元挂钩的稳定币。但是目前并没有发行的必要,因为不能为了发稳定币而发稳定币。关键是稳定币代币可以应用于什么样的支付结算场景。支票、本票、单位食堂的饭菜票等都是稳定币或代币,都有特定的应用场景和规则;摩根大通银行研发了摩根币,就是稳定币,从规则来看实际上就是数字本票,但一直没有找到应用场景。如果稳定币被用来炒作,本质上就是不稳定的。稳定币代币虽然具有币值,但实际上不是货币本身,只是货币代表。比如比特币已经变成投资对象,需要用货币投资它,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比特币不是货币。

数字人民币是M0

第一,数字人民币实际上是现钞的一种。人民银行讲得很清楚,数字人民币是M0,也就是基础货币,直观地说就是现钞。数字人民币并不是在人民币之外又发行了一种货币,而是在整个人民币概念中——有纸币的人民币,有硬币的人民币,有数字技术的人民币,还有银行账上记账的人民币或者信用货币,这些货币互相等价,无缝对接。

现在数字人民币是M0,未来是否有必要把M1、M2也要做成数字货币呢?M0、M1、M2是整个货币发行量中的不同类型。M0是基础货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社会流通中的货币,这些货币发行出来就在社会上流通,不显示在银行账户上,这样的货币流通性最强。当你把M0存入银行就成为银行存款,如果是企业活期银行存款就成为M1的一部分,M1包括M0加上银行企业活期存款,所以M1包含M0;M2是M1加上银行账上的企业定期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因此M2又包含M1。本质上M1、M2并不排斥数字货币,而且也可以说M1、M2都是数字货币。

第二,现代经济发展以后,现钞基本只用于零售支付,很少在企业之间进行支付。因为太麻烦、体积太大,所以所谓的数字货币批发问题,实质上是支付额度大小的问题。类似于原来用纸币时,经济规模小、工资低、物价低,所以人民币最大面额是10块钱。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工资增加、物价上涨,最大面值只有10元显然很不方便,所以就有了50元面值的货币,后来又有了100元,货币面额做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半批发。

第三,数字人民币是否是人民币国际化、打破美元霸权的武器。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和实力,也取决于货币管理体系的稳定性,此外还取决于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认同。美元霸权并不是靠美元纸币印的好才有霸权,美元霸权是靠美国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实力、军事实力来支撑,不是靠某一项技术,技术只是一个工具。

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目前为止,数字人民币的试验场景非常多,已经超过1000万个。中国的数字人民币技术也是独创的——可以在没有网络情况下进行支付,即离网支付。此外,通过可追溯性,还可以把已支付的费用追索回来。

未来很多应用场景是否会用数字货币去支付,要看使用人的认知、习惯。有时和技术有关,有时和技术无关;有时与使用方便有关,有时也与方便、不方便无关,这是不确定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数字货币会带来新的需求、新的交易模式、新的经济方式。

数字货币在普惠金融中有积极作用。金融创新关键在于金融本身的创新,技术只是工具、起催化作用。数字货币在普惠金融中只是起到更方便地把钱送达普惠对象手中的作用,至于怎么服务普惠对象,要靠金融本身来创新。比如保险行业,保险要用保险技术来创造保险产品以服务于普惠对象。数字货币本身不是保险产品,但保险产品通过数字货币去触达,赔付会更简单。

数字技术促进了货币形态或载体的变化,以及支付方式的变化,但没有改变货币职能。未来的货币形态和支付方式依然会是多元化的,不会只有数字货币一种。按业务笔数来算,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整个支付笔数的比重超过90%,这意味着只有10%不到的笔数属于银行;从金额角度来看,90%是银行账户转账支付,而支付宝、微信支付只占6%左右。因此,数字货币不可能是今后唯一的支付方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比特币行情CHAT:虚拟数字人将会迎来广阔的行业空间

虚拟数字人是具有数字外观的虚拟角色。它是CG技术,动作捕捉,图形渲染,全息投影和人工智能的集成形成的创新“新物种”。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能化趋势下的新一代人机交互平台.

[0:46ms0-0:98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