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央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中,对于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是这样介绍的:
数字人民币按照载体可以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软钱包基于移动支付App、软件开发工具包、应用程序接口等为用户提供服务,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IC卡、手机终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软硬钱包结合可以丰富钱包生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官方对于硬钱包的定义是基于安全芯片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实际上硬钱包也是实现“双离线”支付的关键。而白皮书对于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以及双离线支付并没有过多介绍,仅仅表示正在与手机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包括双离线交易等功能在内的移动支付新体验。基于智能可视卡测试脱离手机的硬钱包支付模式,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可能。
试点放缓,硬钱包的热潮褪去
今年1月份,邮储银行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测试了一款基于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可视卡”,首次将数字人民币的“卡片”形态曝光在大众视野中。由此,拉开了数字人民币卡式“硬钱包”试点的序幕。
穆长春辟谣数字人民币不能购买黄金和兑换外汇传闻:纸钞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都能买:7月24日消息,近期市场有传闻称,数字人民币不能购买黄金和兑换外汇。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这个说法不正确。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实物人民币1:1兑换,也就是说,纸钞和硬币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纸钞和硬币能买黄金和兑换外汇,数字人民币同样也可以。此外,关于数字人民币侵犯用户隐私、将记录用户所有消费记录等说法,穆长春表示,这是“不实说法”。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电子支付工具中是等级最高的。(新京报)[2022/7/24 2:34:46]
正元智慧: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双离线功能测试技术积累:2月18日消息,正元智慧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公司已经完成了数字人民币智能终端的研发,即支持“卡码脸币”一体化的交易终端,以及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双离线功能测试等技术积累。双离线支付在支付双方都无网络的情景下进行,是数字人民币创新场景的一个重要方向。(财联社)[2022/2/18 10:01:06]
2月5日,工商银行数字人民币可视卡在湖南和顺石油滨水加油站亮相,成为第二个公开亮相的银行数字人民币可视卡。?
2月8日,农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研发的“铜钱”形态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在雄安亮相。?
雄帝科技:终端产品已能支持数字人民币在公交、地铁等应用场景使用:1月5日,雄帝科技(300546)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一直积极研究数字货币技术,并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目前我们的技术储备和试点应用都已完成,我们终端产品能支持数字人民币在公交、地铁等应用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需要结合政府、银行等部门政策去推广,目前数字人民币还没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应用,公司密切关注数字人民币在全国广泛应用的进展。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覆盖安全证件、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领域,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智能终端、智能制造设备、运营服务及大数据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可信数字身份及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的领先企业”。(证券之星)[2022/1/5 8:26:20]
光大理财推出数字人民币理财特色主题产品:9月26日消息,根据《光大理财两周年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其中透露光大理财已经推出数字人民币理财特色主题产品。[2021/9/27 17:08:44]
2月14日,在“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邮储银行继上海可视卡之后,推出了叠加“健康宝”功能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和指纹卡硬件钱包。
同样,中国银行也推出了搭载北京健康码查询功能的可视卡,而且借助冬奥会场景,中国银行还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了滑雪手套、冬奥特色徽章、智能手表等形态多样的硬钱包。?
新华财经|数字人民币可视卡或为不善运用智能终端群体带来便利:新华社北京消息,自数字人民币在深圳、苏州、北京冬奥试点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后,1月5日,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首次在上海开启测试。专家表示,此次试点是继深圳和苏州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之后,第一次实现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的“硬钱包”支付模式,这或为运用智能终端困难的人群使用数字人民币、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了可能。[2021/1/10 15:47:15]
工商银行则在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同样推出了多种多样的硬件钱包,包括可视卡、手表手环、充电宝、老年拐杖、报时器、老年警报器等等。?
随着试点的推进,一大波卡形态、可穿戴形态的“硬钱包”纷纷亮相,让众多行业参与者看到了生机,也掀起了数字人民币产业的新热潮。?
然而,热潮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褪去。下半年以来,关于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试点开始逐渐减少,尤其是关于卡式硬钱包,在没有行业创新的前提下,由于功能单一缺乏拓展性,运营机构似乎已经疲于对此进行宣传和试点。
硬钱包的困境与发展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发展似乎遇上了瓶颈,一方面运营机构找不到更有拓展性的试点场景,另一方面央行对于硬钱包的试点并没有硬性要求,导致运营机构更加缺乏积极性。?
再加上由于不像软钱包的公开试点,硬钱包由于各方面问题仍然一直处于内部测试阶段,普通用户无法真正使用和体验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这也导致对于硬钱包的试点反馈有限。?
而目前硬钱包的困境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问题。目前,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存储空间和芯片算力都有限,双离线下币串的累积不仅影响可离线交易次数,还会影响交易速度。而一些特定场景下,场强、通讯、硬件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交易速度。?
比如,在地铁等公共交通领域,目前对于过闸速度的要求是在300ms以内,而行业从业人士向移动支付网透露,目前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优化速度最快也只能达到700-800ms左右,这极大地影响了硬钱包在交通场景的拓展应用。
二是标准问题。标准规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技术的实现,据移动支付网了解目前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规范仍然在不断更新中,对此仍然需要标准制定机构的共同优化。?
总的来说,目前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参与方大多仍然是PBOC的亲历者,以卡商、芯片商、U-Key厂商为主。在移动支付网看来,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产业链协作推动,另一方面则需要更多的参与方加入,为场景和应用助力。
硬钱包不该被“卡”住
当下而言,谈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更多人想到的肯定是“卡”,各种功能的卡和异型卡,但在移动支付网看来,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不应该被“卡”住。
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以“卡”的形式回归视线后,部分卡商和芯片商对此是抱有积极乐观态度的。在移动支付网发布的《数字人民币发展研究报告2020》中在对数字人民币行业影响和前景判断中表示,数字人民币会引起新一轮软硬设备升级更换热潮,卡、可穿戴等将重走历史老路。?
重走的老路在于,无论是可视卡、指纹卡、蓝牙卡还是异型卡、可穿戴,都是金融支付推出过的产品。某业内人士向移动支付网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参与方大多仍然是以前的PBOC规则制定者,它们的思维似乎仍然没有跳出银行“卡”的范畴,这是需要改变的。?
尤其是对于卡商而言,在数字人民币的未来推行中,如果仍然是仅考虑多卖几张“卡”,那显然是没有持续性和创造性的。所以,以卡商来说,则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拓展整套解决方案,从硬到软的服务,比如数字人民币的物联网模组及方案、校企园区方案等等。?
实际上,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并不应该成为部分企业的新希望,它仅仅是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中的一部分。而卡也只是数字人民币的一种形态,可以单独存在,但更应该结合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和方案而存在,正如白皮书所说,要软硬钱包结合才可以丰富钱包生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