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李礼辉:要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央行数字货币 以维护货币主权

“打造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均衡和协调,维护我国的货币主权,保护我国的金融安全。”10月2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主办的“2021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如此表示。本届论坛聚焦“打造开放创新的财富管理新高地”。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

李礼辉认为,从财富管理的视角来考察,数字货币的创新既是市场,又是工具;既有机遇,又有风险。

其介绍到,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称为“数字人民币”,有五项特征。一是采用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二是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兼容基于账户、基于准账户、基于价值等3种方式。三是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并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实现“可控匿名支付”。四是应用集中式和分布式混合技术架构,应用可信计算、软硬件一体化专用加密等技术,采用多层次安全体系。五是可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执行有条件自动支付,支持业务模式创新。

李礼辉:需警惕数字货币Diem可能重构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10月23日,在2021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主旨演讲中表示,Facebook旗下数字货币Diem的创始会员拥有20多亿全球用户基础,一旦获得批准,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超主权数字货币,有可能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接下来,应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均衡和协调,维护我国的货币主。(证券时报)[2021/10/23 6:09:32]

但其提醒,虚拟货币市场充斥着投机、欺诈和庞氏局。虚拟货币的账户相对集中,关键少数位于食物链顶端,有能力操纵市场,散户往往被“割韭菜”。例如,在去中心化金融协议的应用中,开放的网络没有准入限制,局部透明的资金流便于交易方跟踪,非中央控制的交易可以拒绝监管者的管控和审查。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可匿名、可跨境、难管制,可以成为资金非法流动和投机交易的工具。

谈到超主权数字货币,李礼辉认为,由Libra精简的Diem,创始会员拥有20多亿全球用户基础,一旦获得批准,很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超主权数字货币,有可能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

李礼辉表示,Diem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形成超越国家主权的“货币替代”。采用分布式对等架构的数字货币有可能穿透法定主权和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屏障,弱小国家容易成为货币替代的目标。二是形成超越商业银行的金融独角兽。从支付清算入手,逐步进入储蓄、融资、投资、保险、资产交易等领域,全面争夺传统金融业务,成为跨国金融独角兽。三是可能强化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

李礼辉:数字化的金融架构对金融数据安全构成新的挑战:10月18日消息,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10月16日举行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管理研讨会上表示,随着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的金融架构对金融数据安全构成新的挑战。李礼辉表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治理硬边界交叉。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公益机构和国家机关共建服务场景以触达客户,金融机构与占有数据资源优势的企业合作,科技平台直接或间接涉及金融业务,大量金融数据部署在数据云平台,这些都在扩大数据治理硬边界交叉的范围和面积,增加数据安全保护的难度。

二是数据安全软技术滞后。在分布式、端对端的技术架构上,数据和数字资产安全必须更多依赖密码算法、智能合约等“软技术”。分布式架构比集中式架构更容易发生数据安全失守的问题,密码算法和智能合约逻辑上的漏洞和缺陷,经常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口。

三是数字链接零距离。在数字链接的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空间、时间距离趋近于零,这将提供更加广泛的便捷性,也将带来更加直接的危险性。由于物联网的高速率和广覆盖,既可能出现单一的金融事故,也可能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基于此,李礼辉认为,应该优先考虑数据安全治理。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大目标下,应用安全的数据技术,建设安全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数据安全制度,以保障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等方面的安全,同时保护数据隐私。(上海证券报)[2021/10/18 20:36:45]

“Diem数字货币系统的基本依托是美元,或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美国继续推进美元货币霸权的工具,有可能排斥数字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李礼辉如此谈到。

李礼辉: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采用“账户松耦合”方式:金色财经消息,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上表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采用“账户松耦合”方式,替代货币M0。

1、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采用“账户紧耦合”方式,需要绑定银行账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价值转移,在实名制的账户管理制度下,无法实现匿名支付。

2、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减轻交易环节对金融中介的依赖,实现“可控匿名支付”。

3、目前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可能只限于替代M0,即流通中的现金,而非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

4、微信支付、支付宝只是支付工具,而非数字货币。微信支付、支付宝只是依托数字技术平台提供交易、支付和清算服务,实现以法定货币计价和记账转移。[2020/6/20]

如何抓住数字货币创新发展的机遇?李礼辉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要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李礼辉指出,打造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均衡和协调,维护我国的货币主权,保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李礼辉提醒,应有必要策划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央行数字货币有条件成为改善全球支付环境的主要工具。在央行数字货币全球化进程中,应力争主导地位,抓紧研发数字人民币的批发型功能,适应金融机构之间支付清算的需求。”李礼辉如此表示。

不过,其也提及,数字人民币自身的技术架构能够达到跨境使用的基本要求,但要实现相关国家和经济体之间无障碍、高流量的跨境支付,既涉及技术标准、技术平台的协调,也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汇兑安排、监管合作等诸多制度性、政策性问题。

声音 | 李礼辉:中国目前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缺乏自主产权:12月17日,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研究,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上,我国目前缺乏自主产权。对国外开源程序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技术依赖风险,而且必须遵守开源平台注册地的司法管辖和法律的约束,这就潜藏地缘性风险。他强调,中国是个数据大国,也是个算力大国,但却是个算法弱国,好多源代码、基本的底层算法程序都过多依赖美国等西方国家。基于此,应当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力争掌握数字技术的主导权,明确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政策对于数字企业研发和人才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鼓励“中资+外资”,“大中+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关键领域,建立全球性的竞争优势。(中国金融新闻网)[2019/12/17]

其次,要建立管控去中心化金融的安全屏障。李礼辉表示,去中心化金融有可能穿透一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屏障和货币主权及地域金融监管边界。去中心化金融既是未来国际金融竞争的热点,更是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热点。

因此,应有必要深入分析分布式对等架构、去中心化架构等数字化技术已经具备及潜在的“颠覆性”性能,重点研究基于全新数字技术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穿越金融基础设施屏障的可能路径,研究技术对策和政策预案。

最后,则要建立穿透式数字金融监管。李礼辉指出,数字化金融监管系统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共建共享,可以对多方数据进行快速解耦和组合,可以共享多方监管数据,可以执行一致化的合规标准,应该覆盖所有的金融机构,应该穿透不同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

声音 | 李礼辉:虚拟货币与法定流通货币交易的数量取决于法定货币的国际地位:据第一财经消息,谈及虚拟货币的发展趋势,李礼辉表示,首先,虚拟货币有时会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可能对法定货币领域攻城略地。虚拟货币与法定流通货币交易的数量取决于法定货币的国际地位,有关国家监管的政策、民众的意愿以及市场的环境。其次, ICO,即公开发行代币融资,可能影响金融稳定。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球的 ICO规模2014年只有0.26亿美元,2015年降低到0.14亿美元,2016年突破2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冲高到12亿美元。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中国境内的 ICO项目全部禁止。[2018/12/25]

以下为发言全文:

采用数字化技术的货币形式称为数字货币,人们一般把数字货币区分为法定数字货币和非法定加密数字货币。具有法定地位和公共属性、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和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构成法定数字货币,亦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商业化市场主体发行的数字货币,称为非法定加密数字货币,亦称私人数字货币,包括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以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

从财富管理的视角来考察,数字货币的创新既是市场,又是工具;既有机遇,又有风险。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普惠与清算升级。

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在65个国家或经济体中,60%的中央银行已在进行数字货币实验或概念验证。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定位于大众化的支付工具,可以补充或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具有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意愿。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定位于升级版的清算工具,可以用于金融机构之间直接清算的场景,具有构建数字化金融中枢的意愿。

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称为“数字人民币”。一是采用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二是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兼容基于账户、基于准账户、基于价值等3种方式。三是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可以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并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实现“可控匿名支付”。四是应用集中式和分布式混合技术架构,采用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应用可信计算、软硬件一体化专用加密等技术,采用多层次安全体系。五是可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执行有条件自动支付,支持业务模式创新。

第二,虚拟货币市场:投机性与去中介。

虚拟货币市场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投机者。例如,据韩国4大虚拟货币交易所统计,该国虚拟货币投资者高达581万,如无重复计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1%。问题在于,虚拟货币市场充斥着投机、欺诈和庞氏局。虚拟货币的账户相对集中,关键少数位于食物链顶端,有能力操纵市场,散户往往被“割韭菜”。2021年1-5月,比特币价格在突破6.5万美元高点后,一再崩盘,最低跌破3万美元;众多杠杆交易在暴涨暴跌中被强制平仓,爆仓资金累计超过100亿美元。

以虚拟货币为主体的去中心化金融采用对等网络、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等技术,不同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可以建立自动做市、自动清算机制,形成去中介的链上金融体系,可以脱离银行等金融中介。

在去中心化金融协议的应用中,开放的网络没有准入限制,局部透明的资金流便于交易方跟踪,非中央控制的交易可以拒绝监管者的管控和审查。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可匿名、可跨境、难管制,可以成为资金非法流动和投机交易的工具。

第三,超主权数字货币:货币替代与金融独角兽。

Facebook于2019年启动全球性数字货币Libra研发,2021年明确Libra将精简为Diem,基本架构是:1)单一锚定美元,在美国运行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纳入美国监管范围,与央行数字货币互补;2)建立公有链+联盟链混合型网络,实现跨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3)应用可编程智能合约,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包括有条件支付;4)允许商户端自由切换其他支付服务,通过竞争激励创新;5)27家创始会员包括Visa、Master、Uber等。

必须警惕的是,Diem的创始会员拥有20多亿全球用户基础,一旦获得批准,很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超主权数字货币,有可能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一是形成超越国家主权的“货币替代”。采用分布式对等架构的数字货币有可能穿透法定主权和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屏障,弱小国家容易成为货币替代的目标。二是形成超越商业银行的金融独角兽。从支付清算入手,逐步进入储蓄、融资、投资、保险、资产交易等领域,全面争夺传统金融业务,成为跨国金融独角兽。三是可能强化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美国的国家实力领先世界。Diem数字货币系统的基本依托是美元,或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美国继续推进美元货币霸权的工具,有可能排斥数字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

如何抓住数字货币创新发展的机遇,开启财富管理的新格局?这里谈几点认识。

第一,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将居于核心地位。打造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均衡和协调,维护我国的货币主权,保护我国的金融安全,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家实力。必须进一步完善底层技术架构,完善应用场景设计,完善央行数字货币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确保数字人民币在高并发市场中的规模化可靠应用。

与此同时,应有必要策划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改善跨境支付环境,是G20的积极主张。央行数字货币有条件成为改善全球支付环境的主要工具。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领先全球,在央行数字货币全球化进程中,应力争主导地位,抓紧研发数字人民币的批发型功能,适应金融机构之间支付清算的需求,谋划建设数字化国际金融中心和数字化国际财富管理中心。

数字人民币自身的技术架构能够达到跨境使用的基本要求,但要实现相关国家和经济体之间无障碍、高流量的跨境支付,既涉及技术标准、技术平台的协调,也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汇兑安排、监管合作等诸多制度性、政策性问题。人民银行已经明确,将在充分尊重双方货币主权、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试点,并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项要求与有关货币当局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汇兑安排及监管合作机制。

在全球数字金融全球制度建设中,我国应该主动参与并积极争取话语权,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努力建立数字金融国际监管统一标准。

第二,建立管控去中心化金融的安全屏障。

去中心化金融有可能穿透一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屏障和货币主权及地域金融监管边界。去中心化金融既是未来国际金融竞争的热点,更是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热点。

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实行更高水平的经济开放、金融开放包括资本市场开放,是基本国策;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大局,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底线。

因此,应有必要深入分析分布式对等架构、去中心化架构等数字化技术已经具备及潜在的“颠覆性”性能,重点研究基于全新数字技术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穿越金融基础设施屏障的可能路径,研究技术对策和政策预案,构建数字金融安全屏障。

第三,建立穿透式数字金融监管。

数字化技术创新正在改变金融服务模式,逐渐形成交互、交叉、交集的金融新业态。例如,数字资产市场将是财富管理市场的主体,既包括数字化的金融资产,也包括资产化的专利数据、著作数据;既有所有权的交易,又有收益权的交易。将形成一个资产所有者、投资者、产权登记、产权认证、金融中介、监管机构、税务机构、仲裁机构等多方交集的复杂架构。

金融创新呼唤监管创新。数字化金融监管系统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共建共享,可以对多方数据进行快速解耦和组合,可以共享多方监管数据,可以执行一致化的合规标准,应该覆盖所有的金融机构,应该穿透不同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实现金融监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超越流程复杂、耗费资源的现场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和被监管成本。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DOGESEA:钓鱼攻击威胁NFT资产安全

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快速修复了一个威胁用户NFT资产安全的漏洞。此前,有用户在社交媒体推特上称,他们经该OpenSea获得免费空投的NFT后,加密钱包里的资产被盗走.

火币交易所元宇宙:Facebook加持元宇宙的内在逻辑

几乎所有的社交和游戏公司都会成为元宇宙的追捧者。这是我对未来元宇宙发展趋势的直观判断。站在这个视角之下,我们再来看待Facebook全力加持元宇宙这件事情,就会更加地客观和理性,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0:15ms0-0:9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