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到2020年中期,80%的中央银行已经加入创建央行数字货币的竞赛之中。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
CBDC,央行数字货币的简称,是现有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的延伸。
可以说央行数字货币是随着比特币等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央行的数字货币是由各国中央银行也就是政府背书,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从价值体现来说,是由政府赋予其相应的数值,等同于现金。
央行数字货币的诞生,一方面可以说是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另一方面,也是非常被动的一面,是迫不得已,是各国央行对货币发行宣示主权。是受到了比特币等去中心化代币的影响和挑战,这也是比特币等前期发展一直不受各国政府认可,甚至是部分国家明令禁止。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货币只能由相应的政府来发行,并赋予其相应的价值。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的token,其价值从10000个比特币买2个披萨到现在最高突破60000美元,大行其道。比特币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其隐私性、去中心化等特性,给各国政府带来极大的挑战。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在这种背景下也就应运而生了。
欧洲多国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发展:12月10日消息,近期,多国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发展。西班牙央行将开展批发型CBDC试验计划,法国央行将于明年启动批发型CBDC试点,英国将于未来几周内就CBDC展开磋商。(澎湃)[2022/12/10 21:35:38]
二、CBDC发展及用途
既然是央行数字货币,其区别也就在于是由各国政府背书,有极其稳定的特性,这是优点,区别于比特币等过山车式的估值。
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会在一定时期内与纸币共存,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普及,方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比如,各国贸易采用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央行间货币兑换因费率产生等非常损耗,由于其简便交易等性能,会大大缩短交易时间,提高贸易效率。
动态 | 广电运通:已开展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研发工作:广电运通(002152.SZ)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1)关于数字货币请关注央行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公司在全球部署有超过30万台ATM,公司研究院已开展DC/EP(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研发工作,在ATM上支持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货币互换的模块,数字货币硬件钱包也在研发当中。[2020/2/17]
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随着互联网新时代、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将在期中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就目前来讲,将取代目前的USDT等锚定法币、算法币等各类的稳定币。话语权将逐渐向央行数字货币靠拢,也就是正规军出马,其他草莽流寇要么被收编,要么被消灭。
金色相对论 | 朱江:与现有的加密货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更具有支付的便利性:在今日举行的金色相对论中,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和现在讨论的加密货币有哪些区别”的问题,金山云区块链部门总经理朱江表示,与现有的加密货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更具有支付的便利性,而加密货币更具备匿名性等特点。加密货币并不适合做支付,主要原因是不稳定,这两天的行情大家肯定体会到了。凡是不稳定的都不适合做支付,因为在支付的下一秒价格变了。跟加密货币的区别第二个是现钞M0的替代,而加密货币天生是要颠覆中心化货币发行方式。现钞流通有几个特点,面对面,无需账户体系,匿名性等。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用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不是有个电子钱包就可以了,而不需要银行账户。如果电子钱包丢了,那么就好比现金丢了一样,只能靠失物招领来取回。央行数字货币是不是一定是完全留痕的,我认为不一定。[2019/8/15]
三、比特币、以太坊等与央行数字货币应如何相处
从特性上来讲,三者是不同的,也各有典型性特征。
比特币作为区块链TOKEN的鼻祖,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会一直存在下去。而以太坊其基础应用且不可替代性,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下去。
四、央行数字货币前景展望
数字经济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体不断壮大,这期中央行数字货币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CBDC为媒介建立国家级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就中国而言,这项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目前包括河北省建立雄安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在内,已经有较多省份开始布局。凭借CBDC手段,对野蛮生长、虚假丛生的区块链技术产业进行整编,估计会有许多公司和技术团队借此洗白白,并以此归入国家级“正规军”。
以CBDC为点,辐射为线,带动为面,有助于推动各国货币国际化,也有可能诞生类似于石油期货交易的国际交易所。
最重要的一点,CBDC的诞生,真正意义上代表国家力量已经真正地开始进入到区块链行业。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微软、谷歌、亚马孙以及中国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也将明目张胆地杀入这一领域。白刃战后,将是一次世界级重新洗牌。
CBDC的介入,推动区块链技术公司洗牌,区块链技术标准、准入规则等将统一共识,进一步迎来爆发期。
预计最早5年最晚10年内CBDC布局完成,区块链技术将在15年内大爆发,20年后将与新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完美融合,诞生现象级现实场景应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