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EST爱好者_九章天问
自从BTC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钱包”,区块链钱包本质上是一个私钥管理工具。开发者将钱包开发好之后,挂在网上,不用更新,用户下载了就与开发者无关,私钥和任何钱包信息,开发者都无从得知。但自从ETH出现后,链上允许复杂逻辑,因此DAPP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个是比转账更复杂一点的交互,钱包就不再是开发好之后永不更新了,逐渐变成一个DAPP平台,用户和开放者的交互骤然增加了。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法律问题需要探讨,这个问题有点像一个悖论,当然我们后面也给出一种方案,应对这种道德困局。
数字钱包 Cenoa 完成 7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 月 6 日消息,基于区块链的非托管数字钱包 Cenoa 完成 700 万美元融资,Quite Capital 和 Underscore 领投,Human Capital、Ulu Ventures、Acrew Capital 和 Collective Spark 等参投。
据悉,Cenoa 本轮融资将用于拓展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以及招聘。Cenoa 旨在为新兴市场用户提供接触美元产品的渠道,并称基于区块链技术,其非托管储蓄解决方案降低了分支机构的成本、中介费用并减少传统银行业务的其他低效程序。[2023/2/6 11:50:33]
Wasabi钱包的混币服务CoinJoin将与非法活动相关的比特币列入黑名单:3月14日消息,专注于隐私的Wasabi钱包的混币服务CoinJoin将与非法活动相关的比特币列入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UTXO(未花费的交易输出)将无法使用Wasabi钱包自带的zkSNACKs协调器。(The Block)[2022/3/14 13:56:08]
先描述一个最简单的情况:如果一个钱包,完全放弃交互并彻底开源,那么从逻辑上,开发者可以宣布不对该钱包的任何风险负责;事实上,开发者也无法负责。举个例子:钱包出现一个bug,将本来要转给A地址的资产转给了B地址,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灾难。但也有一种情况,即任何人可以利用这一bug制造一个虚假“损失”,并提交bug证据,向开发者索赔,这就面临一个“损失”真伪如何确定的问题。
加密货币钱包Swipe收购Spend:3月30日消息,加密货币钱包Swipe宣布,在加速加密银行基础设施计划的同时,已经收购Spend。Swipe将以此提供更深层次的白标数字资产发行和银行服务。[2021/3/30 19:30:36]
在传统中心化结构里,这个损失是可以在后台服务器上检索到;而在区块链上,完全匿名的机制以及不被控制的“服务器”根本无法确定损失的真伪!这陷入一个谁来举证的两难问题。更严重的是,放任不管的话,可能有开发者故意开发免费的“钓鱼”钱包,让用户的资金以某种隐晦的方式转到一个不知名的地址,这又如何取证和追责?
蔡文胜分享区块链三点思考:大部分交易所很难发展,交易方式往钱包转化:今日凌晨,蔡文胜在“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群中分享了三点思考:
1,这次回暖不会鸡鸭都升天,除了基础货币btc,eth,eos。其他能落地,人脉关系强大,有实力团队才能起来。
2,交易所遍地开花,据我了解最少数百个交易所出现,但大部分很难发展,交易方式往钱包转化,有用户流量的钱包是最好交易场景。
3,正规军在悄悄布局,不管是二级市场交易,还是早期投资机构,还是传统互联网公司,都在加快速度布局。之前野蛮生长的方式要改变策略,不然会被淘汰。[2018/4/21]
上面这个案例是最简单的。回到到现实中,一旦钱包和用户存在频繁的交互,并且存在服务器的话,这里面的问题就更显得严重了。
首先服务器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服务,这必然存在一个主体,否则服务器的成本如何支付?当这个主体存在,那么关联关系是否确定为法律关系?或者确定怎样的法律关系?其次,与上面简单例子类似,但我们更为直接一点,有人逆向工程了这个钱包,并制造“同样”的钱包,然后证明它造成了“损失”,是否可以向开发者或者提供服务器的主体申请赔偿?这是第一步。这第一步的疑问是,这个证据是否可信以及谁来举证,如果要求损失者证明确实是钱包的bug,并且证明损失是真实的,这对一个不懂技术的普通人,是否要求太高?第二步是,如果真的是钱包的问题,这样的流程是不是对使用者公平?或者是否会带来各种“钓鱼”程序的肆无忌惮?如果整个过程要求开发者和服务器提供方自证清白,这是不是已经假设了开发者应当为此负责,那么损失的规模是开发者无法定义的,都是使用者左手倒右手,这种风险敞口谁能承担得了?
以上是一个悖论,使用者需要安全,开发者又无法承担不安全导致的“损失”,这中间缺失了一环。
传统的互联网世界,这个风险是由公司或者项目方来承担的,因为他们能控制产品或者服务的整个流程。但是在区块链,这些所谓的开发者不能完全控制自己提供交互的全部流程,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在链上完成的,他们实际上只提供了一个“前端工具”。
解决这个问题的未来方向,预计有两个:
第一个是使用者全部委托给开发者或者项目方,比如中心化交易所,我把币打给你,放弃了私钥管理,那责任就完全在你了,这个方向是逻辑闭环的。
第二个是开发者将自己的程序代码全部开源并定义清楚,上传到一个第三方中立平台,交由市场来评定,愿意用的就用,用则接受免责协议,开发者与此无关。
这第二个也能做到逻辑闭环,但代码的漏洞就由市场上的使用者来消化了。比较困难的是,提供了信息服务的DAPP,即存在服务器的产品,应当如何对信息服务的部分进行责任安排?这就需要法律的跟进了,因为这一块不像第一个问题影响那么严重,也不像第二个问题那样完全无关,这是整个钱包问题里最为复杂的情况了。需要对公链上应用的责任边界进行认定,涉及很多法律配套,是个漫长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